文/豆儿小姐姐
正在看的书我不是一个善于隐藏情绪的人,开心或者不开心都写在脸上。记得刚上大学那会儿,同宿舍的一个小伙伴买了好吃的回来,总是会特意多问我一遍“你要吃吗”?虽然大部分时候我的回答都是不吃,但她依然每次都问。另一个小伙伴就有点半开玩笑半生气的说:“你为什么每次都只问她吃不吃 ,有好玩的也只会问她要不要玩,为什么就不来问我呢?咱俩还是老乡,按道理说关系又比她要更进一层,但你为什么却对她要更好一些?你这样做就没想过我会难过吗?”
看她俩面面相觑,一个执意要问个清楚,另一个踌躇不想做答,我其实也是又好奇又疑惑,因为我之前没有意识到那个小伙伴更照顾我一些。小伙伴被问的不好意思又躲不过就说:“因为她总是不会照顾自己,总跟自己过不去,你不是有你的好朋友照顾吗?她又没有人照顾,所以我就多照顾她一些了,希望她不要那么纠结”,那是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听人说我缺少别人照顾,我一直觉得我自己照顾自己挺好的,根本不需要谁照顾我,然而在关心我的人看来,我还是缺乏被照顾。
我突然能理解为什么每次我头疼她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且想办法帮我按摩头部,让我不那么难受。她不是一个擅长言辞的人,甚至有时候说话很直白到不好听,不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她更喜欢听我快人快语的说话,喜欢我把宿舍的人都逗笑,不愿意看我被情绪左右愁容满面的,多年之后再回想过去才知道原来我不如她更了解我自己。
大学毕业一别十几年过去了,同宿舍的小伙伴都各奔前程,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偶尔联系也是微信上聊几句,她们对我的记忆依然停留在大学阶段,虽然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导别人。有时候聊天中我自己会有一种错位的感觉,感觉她们说的那个人不是我,而是我现在面对的一个又一个我觉得需要开导的人当中的某一个,我不知道当时自己怎么就活成了那样,不成熟,纠结,且不容易放下。
虽然现在我依然没有学会如何照顾别人,也没有学会如何接受别人对我的照顾,但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立志要做一个好妈妈,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情绪化,尽量和颜悦色,不对孩子颐指气使,跟一些不太注意的妈妈比起来我做的可能是好的,但是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情绪体验后我其实也很汗颜。
这几天小姑子放假来北京过年在我家住,白天除了帮助婆婆做饭,准备过年的菜食,其他时间就是带着我闺女一起打扫卫生,偶尔发过来的一段视频里小姑娘干得热火朝天,这在我是无法想象的。如果跟着我,首先我可能不会带她大扫除,因为有限的时间里我觉得有比大扫除更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即使做,我估计也不会让她参与,甚至老公我都不会让参与,各自分工,高校合作即可,这才是我的一贯风格。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做法跟别人不一样,也没想过我的要求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有点高,尤其对于孩子。今天来上班的路上看《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这本书,正看到1号完美型人的介绍,感觉自己被自己暴击了一下。
完美型即1号:1号人容易愤怒,他们画标准、设定规则,醉心于画地并要求所有人遵守。他们不仅仅愤怒于他人不遵守规矩,也愤怒自身的影响力不足,更愤怒于就连他们自己也不能完美地遵守自己的规矩。但1号人又不愿意自然表达自己的愤怒,他们认为“发火是不对的”,从而克制自己的怒火,然而他们无法真正掩饰自己的愤怒,往往声调变高、语气变硬、面部僵化,而此时谁都知道他们已经发火了。
我经常会跟闺女说“如果妈妈发火了会直接告诉你,没有告诉你就是我没有发火,所以不要自己胡乱猜疑,好吗?”我一直觉得自己说的够清楚了,原来这些说辞根本没有用。当面部表情,语气生调都大声宣布我生气了,我不高兴了,但我嘴里却在一本正经的说我没有生气,你不要害怕不要往心里去,这样自欺欺人的话我怎么就那么理直气壮的说了那么久呢?
以前觉得自己对孩子对家人都很民主,因为我把自己的感受都直接说出来,但是现在想想我真为自己的无知感到后怕。我以为我做好自己就行了,我也一直觉得做个身体力行的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就好了,我真没有想过这种榜样式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并且还让人无从反驳。
当闺女羡慕别的小朋友都是妈妈接送的时候,我开玩笑说不然我也不上班了,辞职回来做饭做家务,送上学接放学吧。闺女说“不要,因为你在家我都不敢开电视,也不敢玩游戏,什么都不敢做”。我纳闷她为什么不敢 ,我又没有说不让她做。她回答就是不敢,怕我会生气,虽然嘴里没说,但是脸上没有笑容。
我一直以为我在家的日子,她是只顾着跟我玩而没有时间开电视,原来真相如此。
2019,放松吧!向7号人多学习,多去体验生活,多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在大自然里感受那种正面与负面因素的动态平衡,化解愤怒。自己轻松,让身边的人也体会轻松吧!
90天无戒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