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1064 字 | 建议阅读 2 分钟
315要到了,最近身边的朋友们有开始关心起打假的事情。
在我看来,每年这样的打假看上去是对消费者的一次汇报,而实际上,倒不如说是,比拼各大企业危机公关的能力的演练时间。
而这让我就想到,在这个互联网触手可及的时代,我们的大脑是不是能如网页点击一般,点击后便能立即激活。
还是说,我们的大脑已经沉寂很久了。
1.瞬时灵感
灵感,每时每刻都会出现,不管是针对一个特定问题而产生的,还是很久以前快被遗忘的某件事。
我们都会想着靠不同的灵感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来说,这种体验会经常遇见。
利用好了灵感,不仅了帮助我们更好的打开大脑,也能激活大脑本身的机能。
而很多时候,灵感因为来得快,去得快,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只记得一个大致的东西,而忘记了相关细节。
后续,不管怎么回忆,我们都很难再回忆起灵感出现时的感觉。
灵感总是瞬时,让我们快乐,也让我们忧伤。
2.说说而已
你有没有真正的关心过自己的灵感?
很多时候,你可能从来不记录灵感,想着这不过是大脑随机出现的一种信号,如果正好遇见了,自己觉得不过,可能会记录下来。
但实际上,灵感,如果不记录,是很难被转化出来的。
即便很多时候,我们真的记录下来了,也是从来不用。
看上去是有意识的去记录了,但是没有使用过,等于没有用。
相信这样的话,你已经听过很多了,可即便你知道灵感有很多作用,但是似乎没有多大作用,才是你认为的常态。
而更多的时候,你还可能不会联系更多知识,因为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练习,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可问题是,信息孤岛,毫无用处。
我们想着要让大脑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问题,但是,反而是大脑在不断的阻碍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大脑浮现的想法,就像我们喜欢说说而已,真的能落实的行动,到底有多少,其实并不重要。
3.老策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寻求更多更好更新的策略,而实际上,可能我们需要的事一个老策略。
这个老策略就是——随时随地记录。
手机,电脑,纸质笔记本等等等,灵感需要靠记录才有可能变成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实体。
同时,要记住的事,记下来就要用。
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应用,去检验,灵感并现实,再由现实不断的实现现实。
这就是一个复杂而简单的过程,也是我们从思考到落地的过程。
对于大脑的懒惰,我们还需要不断联系,把大脑变成电脑,锻炼它,因为长成肌肉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换句话说,联系是激活大脑最好的办法。
持续践行
要想把大脑激活,需要的就是:记录——联系的简单套路,可很多人就是不愿意用,总觉得太简单。
而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欢迎留言,期待你的行动故事。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