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个月前,我是一个读完书完全不知道如何去输出的人,每当我读完文章后,在脑海里所收集到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断裂式的。参加了训练营后,我在训练营里学会了用清单体去分类观点,用总-分-总的结构来组合我的想法和感悟,慢慢地我从不会写、不敢写,到现在坚持每日写一篇输出。虽然写得不算逻辑清晰,但思考的过程让我加固了对书本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今天读到芭芭拉·明托写的《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训练思考,使表达呈现逻辑性的实用宝典。没想到我的模仿竟然正是芭芭拉·明所说的金字塔原理,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字塔原理的4个原则:

001 结论先行
每篇文章只有一个核心观点,并将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前面。每个人所关注的点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本书收集到的信息也不尽相同。为了让别人能跟着你的思路走,首先你得像导游那样,先把“主题”的小旗子举起来,告诉大家:“跟我来,别掉队。”
002 以上统下
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对下一层次思想总结概括。也就是说,为了让我们的“游客”游得舒心,我们得事先把路线规划好,将我们的观点自上而下的表达给“游客”,让“游客”一目了然地明白今天要去什么地方,浏览几个景点。
003 归类分组
而我们在组织思考时,则是“自下而上”的,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004 逻辑递进
每一组思想中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你选择的逻辑顺序展现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共有四种逻辑顺序:
*若思想按演绎推理组织,那么就是演绎顺序,例如: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若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步骤)顺序,例如:第一、第二、第三
*若对某种现有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就是结构(空间)顺序,例如: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若思想按类别进行组织,那么就是程序(重要性)顺序,例如: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所以,要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关键,就是在我们开始写作之前,用金字塔结构来构思,过程中可以用以上四个原则来检验。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输出?在我看来,输出是对知识的自我整理,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现在,若不及时地去整理和消化,就会被淹没在信息的浪潮里,成为收集箱里的垃圾。通过输出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完善和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通过文字清晰地向别人表达我们的观点,分享我们的知识和思想。让我们用行动践行价值,用文字记录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