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作者: 长安闲花淡淡春 | 来源:发表于2018-03-13 22:39 被阅读74次

          随着长安教育大讲堂序幕的拉开,窦桂梅老师成为第一个做报告、上示范课的专家,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长安教育大讲堂绘上重重一笔的同时,对我的触动也非常大,尽管以前看过她的报道及主题阅读理论等,但今天能零距离接触她,感受她的魅力,更是一种荣幸。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一、对教育的痴爱与执着,是源力

          痴爱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与保证,只有热爱教师这份职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才能静下心来,徜徉在教育教学这片广阔的天地之间,才能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研究教材与教法,将知识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学生,才能以自己的行为阐释教育的真谛。正如窦老师那样,从踏上教育这条道路之后,就是如此的痴爱,爱这份职业,爱自己的学生,无怨无悔。爱的同时,再加上执着,就更成就了自己。因为执着会给爱添上双翼,成为教育教学的源泉与力量。窦老师心中有目标,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能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于是才有了学科的不断调整,从音乐到数学,再到语文,以自己乐观积极的性格,执着追寻的精神,感染着学生,活跃着课堂,传授着知识,培养着能力,诠释着教育。这种精神与坚持,令人敬佩。对于教研员来说,理论学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强大自己,才有能力与资格指导基层教学工作。但弊端在于脱离了课堂与学生,缺失了上课这个环节,感受不到灵动的课堂与灵动的学生带给自己的快乐。尽管在不断的听课中能看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但这与自己的亲身体验有巨大的差别。看着窦老师课堂上的风采,与学生交流时的亲切与自然,引导与鼓励下学生的精彩发言,我甚为羡慕,也重新认识与界定专家的内涵。即既要有理论的高度与深度,又要有实践的验证与融合。报告中,窦老师关于教育的一些金句,如心灵鸡汤,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给人启示与思考的同时,也是她对教育的痴爱与执着的体现。如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一生的修炼;儿童站立在正中央,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二、对教学的探索与创新,是动力

        从窦老师的报告及示范课中,我看到了她的不懈研究,看到了她的探究与创新。她在10多年前,就能针对当时的教学情况,突破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蕴含其中的理念与课标理念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她对教育教学的思索与探究。这种精神正是目前所急需的,因为目前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更需要教师的学习与探究。而实际情况则是部分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出现职业倦怠,既不能认真科学的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又不能落实课标要求,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等。我想窦老师的报告一定会给这部分人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随后的教育教学中,窦老师很智慧的将大量的教学经验提炼为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模式,即主题教学。她认为立足于语文教材,并从文本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获取具有促进儿童生命成长价值的核心“语词”即“主题”。其体验、发现的过程称之为“主题教学”。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忽视了对文本内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关注;当然它也不完全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用“主题”串联起那些散乱的“珍珠”,将“听、说、读、写”训练与人文性知识统整起来,构成“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教学的立体效果。看似平淡的从教材与课标要求中而来,实则渗透着窦老师的深度思考与探究创新精神。

          下午的示范课更完美的诠释了窦老师的探究创新精神。简单的一节苏轼的题跋《戴嵩画牛》,就让窦老师生发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引导到位,教得轻松愉悦;学生思维灵活,学得深刻快乐。我想,对于这样的一篇文言文,大部分教师会停留在引导孩子读通读懂,理解道理的层面,而不会像窦老师那样走向深入。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一是读得透彻:反复朗读,鼓励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牧童当时的神态与语气,引导学生想象牧童的多种情态,即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读出杜处士听后的情态,即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二是悟得深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蕴含的一个道理——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三是探得科学:引导学生质疑牧童观点,即在斗牛时,牛尾是否夹在两腿之间,并以其他斗牛图来印证。以问苏轼,问牧童,问处士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并提供相应材料。这样就能拓宽学生思维,找出解决办法,如看一场斗牛,查一些资料。也就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思辨能力。

          四是练得有效:鼓励学生也为这幅斗牛图写一篇跋。在展示环节,学生的作品实在优秀,令人赞叹不已。如“牧童今日去放牛,巧遇处士曝书画。人人都有犯错时,唯有好问知真理。”“放牛当问放牛人,事物多而勤思考。牧童年幼不知世,画家高于真事实。苏轼题跋为我用,今朝我来辨对错。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苏轼题跋无错对,戴嵩画牛细观察。小小牧童见识浅,也学老成将人说。”“戴嵩牧童都未错,只是角度各不同。尊重生活出真知,超越生活创审美。”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窦老师的报告结束了,但留给人的思考则是无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执着追寻,无尽探索---听窦桂梅老师报告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jtx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