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未,上了一堂精彩的摄影课。课题是著名摄影师肖全谈摄影。
如何用镜头记录我们的时代?
肖全老师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
• 如何用镜头记录时代,深度参与到时代进程当中?
• 对于如何把握摄影作品的风格和调性?
• 怎样捕捉身边平凡的人?
• 拍人像时应注意什么?
• 怎样面对选择拍摄主题和题材上的不确定感?
• 如何思考和表达拍摄主题、视觉语言?
现将课堂笔记,整理分享给大家,与简友共同进步:
肖全是著名摄影师,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他在代表作《我们这十年》中,记录了中国文化界、艺术界的风云人物。为中国艺术史留下了珍贵影像资料。
肖全老师在 "如何用镜头记录我们的时代" 中讲到一些有关摄影的理念,令人思考。
他在出版的影集《我们这一代》中,用摄影记录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 在改革年代,如何用镜头记录时代,深度参与到时代进程当中?
作为摄影师的他,对如何精准把握时代华彩,有着深刻的见解。
肖全认为,摄影师应该投身到时代洪流中去,与时代共存。
他当过海军航空兵,在部队时也非常喜欢画画,看到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色,这些对他有非常大的触动。
肖全喜欢照相。那时他在部队里,每天逼着自己看书学习。
他曾是海军空降兵,他经常跟大家分享他在天上飞行时的故事。
一次,他们出任务,从哈尔滨去山西太原,经过北京的时候,飞行高度大概是8000公尺。从高处看北京,北京城并不是特别大。周围是燕山山脉,他想,这是8000公尺的高度,如果再高一点,再高一点,那看到的北京城会是怎样的感受?
从那时起,他学会了和大自然链接,学习观察周围的世界。
1980年,他收到父亲寄给他的180块钱,到北京大前门里面的一个照相馆,花169块钱,买了人生中第一部照相机。

当他有了这台照相机以后,他就有了制造影像的权利。他非常激动,就用手中的相机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在成都,他拍诗人、画家、音乐家……
他有个朋友叫任忠明,他们办了一个杂志叫《向往》。有一期杂志,介绍了美国诗人庞德。其中有张照片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
庞德戴顶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风衣,拄着拐杖,只身一人走在威尼斯的小桥上。
他当时看到这张照片,被深深震动、感动了。他觉得这才是一个知识分子深度、孤独的感觉。
由此,他顿生一个念头,认为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也应该有这样的照片。有这样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照片。
肖全向往拍摄出好作品。
在部队时,他拍摄他的战友们,部队的日常生活。
肖全说,作为一个摄影师,相机价格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怎么选择这个世界,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你的世界,这才是重要的。
1983年到1985年,他省吃俭用,买了很多报刊杂志,去学习了解西方摄影师。如卡布里松,他们用自己的相机,拍身边的人,拍熟悉的城市,足迹遍布世界。

后来肖全也用这种工作方式,记录属于他的生活、这个重要的时代。
他拍摄记录1988年的故宫。
拍摄记录1990年的民工潮,他们背井离乡,背着行李铺盖,带着女人孩子,来到陌生城市打拚的真实生活。通过民工潮,可以看到一个个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
90年代,有张照片里的小女孩,她叫刘建红,是他的朋友。刘建红四川大学毕业以后,考入北京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她肯请肖全帮她和她外婆拍一张照片。刘建红是外婆帮忙带大的。2014年肖全出书时,书中用到这张照片。刘建红现在已经是一家上市公司副总裁。
拍摄记录1994年的成都。肖全在一个九眼桥上看熙熙攘攘的人流。当时的中国是自行车王国,所有的交通工具几乎都是自行车。他用相机记录下当时自行车人流浩浩荡荡的情景。
他拍摄深圳东门的一个场景、一位美丽的青年女工、四川棉纺织厂……
肖全的朋友马克里布,是来自法国的一位摄影大师,他曾20多次来到中国拍摄。曾经是图片社一位重要的摄影师。80年代时出了一本书,叫《摄影》。他在中国摄影史上具有一定地位。马克里布1956年来到中国。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图片报道。马克利布的图片,部分改变了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
1995年肖全在上海和张艺谋一起拍摄了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肖全说,这些用影像来说话、来表达的年轻人。他们既是阶段历史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
• 如何把握摄影作品的风格和调性?
肖全认为:
大量看各类摄影师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摄影方式、喜好。长期受这些杰出摄影师作品的影响,你会不自觉的形成你自己的摄影方式,形成自己对影像的理解,对拍摄对象的表达方式。
• 怎样捕捉身边平凡的人?
肖全认为:
普通老百姓创造了历史,他们身上有许多发光的地方。拍摄记录当下的中国人,是很好的摄影选题。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是发光体。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是发现生活的美,人性的美。
肖全拍摄杨丽萍、张艺谋、巩俐、三毛、年轻摇滚音乐人崔健、窦唯、张楚、老丁……
他说,听崔健的音乐,像把自己内心的那种激情全部燃烧起来。
听张楚的音乐,让人觉得他是一个诗人。
听老丁的《梦回唐朝》,让大家热血沸腾。

• 拍人像时应注意什么?
肖全认为:拍人像,人物情绪很重要。你的作品,如果多年以后你再看到这照片,仿佛能看到他们之间的喜怒哀乐忧思,人物饱满的情绪,透过这张照片显露无疑,那么这张照片就是成功的。
• 怎样面对选择拍摄主题和题材上的不确定感?
摄影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工具。如果在选择拍摄主题和题材上,有不确定的感觉,那就去大量阅读东西方摄影师的作品。
阅读特别重要,读世界摄影师、中国摄影师,看最优秀摄影大师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如马克里布,他持续半个多世纪,对中国进行大量图片报道,中国题材就是他的选题。
• 如何思考和表达拍摄主题、视觉语言?
肖全认为:摄影中面对不同对象,各有自己最准确的表达方式。试着准确找到这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就能创作出成功的摄影作品。

(图文原创 感谢简书简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