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前史
宗教
我必须岔回头来说说宗教。要给宗教定义简直是一场灾难。
看看这些对宗教起源纷繁的说法:祖先崇拜(斯宾塞①);对自然界里的神圣者的一种意识(缪勒②);一种在宇宙面前的无能为力感(马克思);邀宠宇宙间各种力量的需要(弗雷泽③);一种对社团里的神圣力量的认识(涂尔干④);宗教表现和性活力以及精神病有联系(佛洛伊德);和理性建立世界秩序的努力有联系(列维·斯特劳斯⑤);和梦见与描绘的符号有联系(荣格)……又有点像开始的寓言了。
但有一点是大家都同意的:宗教是一种纯粹属于人类的现象。
原始宗教总伴随着迷信,那为什么从现实主义的猩猩会进化为迷信的人类呢?因为,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有想象力。
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只有人类的智力才能支持。
社会学者郑也夫在谈论同情——也是一种重要的宗教情感时,举萨特的剧本《脏手》中的一段为例子:党派之争中,一个领袖被另一个领袖抓起来。被抓的是个有文化的富家子弟,看守他的是两个底层的粗汉。一天他们隔着门对话了,两个粗汉问,你这样的公子哥为什么革命啊?年青人反问,那你们为什么革命啊?对方说,我们革命是因为没饭吃,你吃的饱饱的,干吗要革命?年青人说,那你知不知道,看着别人没饭吃是很痛苦的事?那两人笑,别逗了,好些人看着我们没饭吃,过得很高兴。年青人说,遗憾就遗憾在我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最后郑也夫说:“我觉得这种想象力的丰富就是同情心的基础。”
把宗教归结为人类想象力的产物,只是一种自然主义的解释,想必从宗教性出发的人会有所不满,他们更愿意解释为“一种对上帝之特有的、根深蒂固的感觉”(施密特⑥),与生俱来。
轴心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在他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里,提出了一个迷人的概念——“轴心时代”(Achsenzeit),被人们反复征引。因为他命名了一个人类最迷人的时代。
按雅氏的说法,发生约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黄金时期,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地理横亘,但发生在这些不同区域的文化却共同开创了人类的精神格局。
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古希腊有毕德格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中国有老子、孔子、诸子百家,印度有释迦牟尼、大雄,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波斯有琐罗亚斯德⑦……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⑧
如此特异的时代,将宗教史也分成两半,我们可以称之为:轴心前宗教和轴心后宗教。前者主要在维持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后者就开始追求拯救或解脱了。
①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flcer,1820-1903):英国哲学家,进化哲学的奠基人。他试图以进化理论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他的《社会学研究》有严复摘译本,译名《群学肆言》。
②麦克斯·缪勒(FM.Müller,1832-1900):近代宗教学的奠基人。
③詹姆斯•乔治•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巨作《金枝》世界范围地、全景式地展示了古代文化中的巫术,同时阐述了这些巫术在相关文化中如何产生,它的形式、意义与价值。
④涂尔干(Emile Durkheim):与马克思和韦伯齐名的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援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从图腾制度出发讨论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
⑤列维-斯特劳斯(C. Claude Levi-Strauss):现代西方哲学家、社会学家,结构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⑥W·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⑦琐罗亚斯德:拜火教的创始人,该宗教已存在两千五百多年,至今仍有信徒。
⑧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4页,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