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直播下的用户自生成内容,怎么了?

作者: DrEthan | 来源:发表于2016-05-04 20:22 被阅读487次

    最近一直在研究移动直播的一些产品,在如今产品形态并无差异化的直播市场下,直播内容与运营策略便成了直播产品的对决武器。正面战场上,接连不断的独家KOL、赛事、节目镇场;敌后战场上,又是对内容与资源和版权刀光剑影的厮杀。看似“各自为政”的直播巨头,却都打着刮分市场大蛋糕的念头。这难免会让人疑惑,产品形态基本一致,移动直播孰胜孰败原因几何?

    移动直播PGC与UGC界定逐渐模糊,PGC生成内容主要依赖于个体

    提到用户生成内容,就要谈及PGC与UGC。内容载体的过渡随着技术的发展完成了从文字到音频、视频,再到直播的转化,内容的形态也有PGC与UGC之分,而围绕各自内容载体的产品也都脱离不了对产品内容生态的构建。知乎早期便依靠专业的PGC吸引用户,作为一个社会化问答社区,在用户增多内容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及时推出以众包UGC形态的产品[读读日报]。视频方面,百度视频业务不久前宣布独立,阿里出资10亿扶持优酷土豆自频道上的内容创业团队,乐视视频发布原创PGC生态,腾讯启动芒种计划等等。音频方面,喜马拉雅、蜻蜓、企鹅FM等产品也都专注于整合版权与内容制作方,构建自己的内容生态。

    PGC与UGC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鉴定Professional的要素则主要在于行业门槛。比如医患问答社区;比如有健身、瑜伽教练视频指导的运动社区;再比如有各类专家入驻的健康管理、教育、工具类app等等,因为行业门槛让大众无法企及到专业高度,所以我们称他们为某些垂直细分领域的专家,他们生成的内容为PGC。然而我们并不认为早期的papi酱、艾克里里等人的原创内容为PGC,我们认为我们也可能做出那样的视频节目,我们也会吐槽,往往是因为娱乐领域的低门槛,让我们捉摸不到背后火爆的逻辑,只是归结于现象与时机,所以称他们为网红。正如社交平台的大V一样,生成PGC内容的个体来自于外部认证。假如我拍的照片虽然好看,但无人欣赏,那我发布到平台上的内容只能称为UGC,而隔壁老王的之前有几千人认同称赞,拿了大V,我们即使拍摄同样的内容,也只会称老王的内容才是PGC。所以,Professional的鉴定来自公众,我们无法用具体指标衡量是否专业。而当下网红与明星的界定也在逐渐模糊化,在泛娱乐领域内,PGC与UGC一样,移动直播行业下个体的PGC与UGC内容往往相差无几,低门槛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专家”,成为“网红”,而该行业内容中稀缺的,往往是引领方向的头部内容。

    以上提到的行业门槛称之为权威性,照片的千人认同我们称之为公信力,一个专业的PGC内容,一定会具备以上两点属性。鉴于视频行业已经独揽了众多电视剧、电影、漫画、音乐等内容,而且不少视频网站有赛事、现场直播。因此在移动直播领域,除现场以外的用户自生成内容多依赖于个体,而这种个体的生成内容多偏向娱乐化、生活化,这些内容也难以准确的用专业一词衡量。PGC与UGC的内容在个体层面上正逐渐模糊。

    移动直播头部内容稀缺,内容形式单一

    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一样,移动直播类产品也极度依赖于用户生成内容。由于PC端直播始于秀场和电竞,布局移动直播后,秀场与游戏类直播内容也自然被平移,各大移动直播平台的主流内容也几乎均为秀场直播,显有权威PGC类内容。偶尔可见的即官方参与自制或购买版权的诸如音乐会、比赛等直播节目。直播内容的产业链与视频类似,均包括上游的整合版权方与内容自制方;中游的算法推荐与内容曝光;下游的内容分发这三个重要环节。而上游有关赛事、独家、自制节目等激烈战争往往涉及到资本层面,谁有雄厚的财力与资源,谁就能拿到更好的优质内容。因此,如视频网站一样,优质内容永远不会形成垄断,市场呈现出几家独大的趋势。所以,在视频内容上往往并没有绝对的壁垒,看的只是谁更有钱。抛开赛事、节目等大型版权IP不谈,个体PGC、UGC的力量不可小觑。

    随着移动直播的用户增多,活跃度提升,商业能力也随之上升,各大平台也都在16年急于刮分移动直播这块大蛋糕。但如之前所述,移动直播在内容形态上并未脱离传统PC直播,秀场仍为主要表现形式,我们仍能看到大部分主播坐在家里,唱着歌卖着肉,唯一的不同只不过直播终端换成了手机。若按当前的形式继续发展,则与健康完善的内容生态背道而驰。当Facebook live推出Live map时,我便幻想,移动直播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看到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世界彼岸的她没准……(啪!反手一个煤气罐敲醒我的美好幻想)。内容形式的单一,是目前移动直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头部内容稀缺,中长尾内容杂乱”,这点不容否认,所以说平台在内容分发与曝光上应该做足考究。那又会有人问“依赖个体的移动直播产品,为什么有些火了,有些则默默无闻?”个人认为,移动直播同样需要烧钱获得优质大型赛事,比赛,节目等IP,在产品增长期赚足眼球,做好口碑,一旦形成群聚效应,便着力于内容生态构建。然而是否进行内容生态的构建还要看创业者的长远眼观,很可能满足于现有的分成收入而停滞不前,内容生态的构建也并不是想做就可以实现的,还要依赖于市场环境和大背景。

    现有平台的P/UGC内容

    现有平台如映客、花椒、来疯、小米等移动直播产品在内容层面上仍主要以秀场类为主。

    映客注重明星、网红等KOL的入驻以及比赛的转播,包括“逻辑思维”、人气明星刘涛、本山传媒的明星、签约《我是歌手4》、全程冠名BigBang演唱会等。其他时间段则多为秀场类直播内容霸屏。

    来疯凭借优酷土豆视频内容的优势,在直播上也有很多优秀的自制IP内容,包括万名主播共同参加《歌手是谁之假唱大赛》,联手《国民美少女》提供丰富直播互动,在内容自制上,来疯有天然优势。

    花椒曾邀请甄子丹、魏晨、喻恩泰、张靓颖等一线明星做客花椒直播,鉴于360投资,周鸿祎也经常营销造势,其他时段多为秀场直播。

    秀场类内容成了移动直播众多玩家跳不出的坑!

    生活类直播内容的新趋势

    Youtube Social Blade 往年的榜单中,来自游戏、娱乐和音乐这些传统浏览量大户领域账号几乎同时垄断了收入榜的前列。然而这一格局在 2015年 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美妆类的视频 Michelle Phan 和教人做蛋糕的 Rosanna Pansino 出现在年收入 Top10 的范围内。

    由此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内容的偏好也在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而发生改变,在Youtube上的“How to Style”板块中,生活类视频诸如美妆、美食、情景秀、搞笑、音乐等频道,同样受到广泛的追捧。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歪果仁的需求已经从娱乐导向转为实用易用。而How to Style的生活场景内容,我想也是类似于科普生活小技巧一样的存在,对于追求品质生活,注重生活情调的人,生活类直播必将是一个新趋势。虽然生活类视频内容的目标受众变大了,但由于移动直播由PC端迁移,国内目前的问题仍然是用户习惯及直播观念的转变。

    所以说,生活类直播的主播生产的内容一旦得到认可,如Michelle Phan一样,那么这类内容也可叫做PGC或PUGC。除了类似美妆、美食等内容,旅游,party,运动等同样可以归为生活类。通过去中心化的个体的内容生产,让每个人都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移动直播内容被忽视的底层需求

    当我们谈到秀场直播时,往往直观想到美女主播、擦边球事件等等,而观众往往则是挥金如土的土豪们,背后的潜规则我不清楚,但需求底层的“性”在秀场中最直观的放大。当我们看游戏直播时,又分为娱乐型直播和技术流直播。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观看直播上,究竟是为什么?之前分析过,移动直播具有“低门槛、碎片化、即时性、不确定性、多样化、强互动”等特点,秀场与游戏直播也充分利用了这些特点,满足了观众的顶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而现有形态则忽略了社交、媒体、求知这三个主要底层需求。

    (1)社交 :QQ空间直播的slogan是“直播让你看到现在的我!”虽然产品还没上线,但仅从slogan便可以看出产品强调个体与社交的重要性。传统秀场通过用户砸钱来构建"明星"去中心化的假象,这种社交建立于金钱之上,是一种伪社交。通过直播,我们希望,主播能与粉丝建立关系,粉丝与粉丝建立圈子,同领域主播也同样有交集,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交生态。

    (2)媒体 :微博诞生以来,人人都是自媒体,身边发生的时事热点都可以被互联网充分放大,而无需传统媒体介入。移动直播的随时随地、碎片化的特点更能与身边热点切合,每个人都能记录现场,做现场记者。自媒体属性也将迎来2.0时代。

    (3)求知 :求知则诸如美妆、运动健身、美食制作等通俗简单的内容学习,人们总是对身边经常发生、简单、有趣但却不了解的内容充满好奇,因此符合该类需求的内容同样受人喜爱,诸如一些以PGC内容吸引用户的工具类产品。

    所以,移动直播的内容可以充分多元化,如今内容形式单一的原因也肯能在于某些需求未被充分挖掘(或硬件设备),这些需求虽然在其它产品中被证明非伪,但移驾到移动直播产品中,也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我在龙珠随拍中看过一个主播与玩偶直播“腹语”,20分钟内仅不到10人观看,可能缘于内容,也可能缘于平台分发,目前的生活类直播显然被秀场、游戏类直播虐的体无完肤。不得不说,在选择非秀场类内容时,主播们要做出收入、用户与内容的平衡和取舍。“社交、媒体、求知”这三个底层需求也从侧面拷问主播及创业者们,移动直播只是一款盈利工具么?

    空间类直播产品在内容层面该做什么

    (1)版权与内容自制:签约独家内容吸量

    (2)内容分发:有效保障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们有一个公平的环境去获取应得的收入或流量,是平台的基本义务之一。而划到产品层面上,这种机制便需要合理的内容分发,通过标注精准标签,合理分类,同时提升算法做好兴趣分析和视频筛选,而非现有移动直播产品中的两级分化。关系链维度上,以社交为主体,着重分发好友、二度好友的关系链直播。

    (3)内容沉淀:有健康的分发环境后,优质内容能够沉淀并提供二次消费同样是平台的重中之重。诸如主播在直播完之后,可以将直播视频保存到本地或云端,形成沉淀。

    (4)主播签约与审核
    除了内容,主播的直播目的同样与内容有关。多数秀场主播以盈利为目的,很少专注于内容,在移动直播浪潮下,很多传统PC端直播的全职主播们转战移动端,而我们希望看到移动直播带来的是全民直播盛况,而非被职业主播霸屏。签约优质主播,提供公平环境带来流量及收入,建立完善监管,审核擦边球等三俗内容。

    (5)关系链构建:关系链构建主要以社交为切入点,依托于庞大的用户数及现成的账号体系,QQ空间能够更直观的建立粉丝、主播之间的关系链、社交圈。

    QQ空间的直播内容切入点则主要以生活为主,被忽视的底层需求为依托,强调好友间的共同见证,以及社交关系链的拓展。制作优质内容是艰难的,但是平台可以制定规则,引导方向,通过合理的分类、分发、沉淀而促进用户生成高质量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在QQ空间中看到诸如“健身达人”、“英语大牛”、“最强八卦”、“party小王子”等更多样的主播身份,希望在能看到更多样化的移动直播内容,期望QQ空间能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移动直播下的用户自生成内容,怎么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yr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