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萝卜阅读:
从书籍中摘取有价值的地方(萝卜),洗吧洗吧(剔除不必要的信息),切切片(解构原内容)、炖了(融合自己的经验)、大家一起吃(产品化输出)。
以下正文出自《微习惯》斯蒂芬·盖斯 著
1,潜意识大脑喜欢效率,这就是我们能养成习惯的原因
2,让大脑的其他部分喜欢上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是建立新习惯的唯一方式。
在行为变成习惯之前,激励你的两个途径是动力和意志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41/624abdea648f5b6a.jpg)
3,动力之所以不可靠,
是因为它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人类的感受容易改变且无法预测;
“激发动力”策略劝我们依赖这些东西:励志视频、文章、给自己打气的话和其他能短期提升。
4,微习惯的意志力策略能帮助人们提升动力。
借助意志力,动力会变得更加可靠,因为对于意志力而言
意志力很可靠
和动力不一样,意志力可以像肌肉一样得到强化
意志力策略可以通过计划执行
5,意志力可靠,但前提是你没有把它耗尽。
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
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41/0a1e26f34de301e5.jpg)
微习惯策略
强迫你自己每天实施1到4个“小得不可思议”的计划好的行动。
这些行动小到不会失败,
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就被你轻易放弃。
它们有双重作用——激励你继续做下去,并会成为(微)习惯。
微习惯如何拓宽你的舒适区
一小步+想做的事=较高的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41/5b96eb136063479e.jpg)
@重新看见
上述内容为原著第二、三章和第四章前半部分的浓缩。
整合在一起,作者主要从脑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的阐述了
习惯与大脑运作的关系。
新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微习惯在养成习惯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1,习惯与大脑运作的关系
个体在生活中每天都接触海量的信息刺激,
为了保证个体的生物稳定性,大脑不得不高效的、自动化的处理很多事情,而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个体意识层面的参与。
譬如,
起床时,从来不用思考是左脚先穿鞋还是右脚先穿鞋;
剃胡须时,从来不用去思考应该是从左边脸颊开始还是右边脸颊;
进电梯时,从来不用去思考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
....
正是这些不用意识去思考,去决策,大脑自动运行的行为指令保证了我们高效的社会生活。
2,新习惯养成的标志
从意识层面的行为发起,内化成为潜意识层面的自动化行为。
这大概能解释为嘛李小龙曾说:
“我不怕练过一千种腿法的人,我怕把一种腿法练一千次的人”的原因吧。
3,微习惯在新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新习惯的养成,是个体意识层面发起的一种刻意行为,是有助于个体发展的。
微习惯作为一种新习惯养成的高效策略,具有很明显的实践意义。
@一点感悟
1,生理与心理交织,要学会与自己的身心共舞
作者通过对微习惯的论述,深入到个体生理层面(脑神经科学、个体生理状态等)以及心理层面(心理动力、目标愿景激励、情绪情感等),有两点感悟:
身心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生理上葡萄糖含量低,饿的你缺乏意志力;生理上的疼痛,弄得你无法专注工作等等,这都是很常见的日常现象;
心理上的状态,也可以通过行为的改变而受到影响。譬如,伤心的你,去蹦迪,一顿左右摇摆之后,也就没辣么伤心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41/ac5e4554afbee24e.jpg)
了解自己身心状态,与之共舞,高效精进
饿了,就吃,不要饿着肚子心猿意马的做功课;
不开心了,就去做一些不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收拾收拾衣柜,搭理搭理书架,也挺好。
把自己当成个宝宝,去呵护,去关爱..
与自己亲近,爱自己,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可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41/12cd39a4488d7f2b.jpg)
@一点思考
1,个体进精之道——用微习惯策略实现精准“替换”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面对任何事情,大脑都会根据最佳省时省力原理找出一条应对策略。
注意!这有个前提——时间框架,即大脑根据你个人过往的生活经历寻找一条最不费劲的应对策略。
譬如,你要做个PPT,你会怎么做?
你肯定有一套做他的方式,
虽然这个方式你自己都感觉到不满意,但那已经是从过去到现在你能产生的最好的策略了!(所以,给自己个拥抱,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
发现没?
问题就出在这...
你应对如何做PPT的方式,已经是最好的了。(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框架来看)
但,并不代表未来的你还用这种方式去应对!
当你去寻找更加高效的PPT设计策略来应对PPT设计问题,并且持续的操练新的高效策略,最终会有什么效果?
是的,新的高效的策略会成为日后大脑自动反应的最佳选择!
所以,
个体精进就发生在,用“有效的策略”去替代那些“低效的行为”
现在,应该明白,高效学习发生在哪里了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41/ed2b91dcac24e8d0.jpg)
@再来几点行动展望
1,建策略意识,植思维框架
解决问题,有高效的思维/行为策略,也有低效的策略,而那些高效的策略,已经被前人总结提炼记录在了书籍里,文献里...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
发现它,认知它,然后一步步的训练植入进自己的脑海,随后成为自己高效应对的策略之道。
建策略意识,
是一个“思维微习惯”,即时刻提醒自己,有没有更优质的策略方法论来解决现在遇到的问题。
植入思维框架,
是一个“行为微习惯群”,让自己有意识的去训练那些经典的思维模型,最后成为自己的自动化思考方式。
2,构建好行为自动化程序——高效的开始效率管理
心理动机和意志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很懒,因为意志力有限。那么就得顺应自己的“懒”。
倘若我们开始做这两件事...
第一件:构建自己起床后的行为程序
六点半起床,
起床后马上喝一杯白开水,然后去洗漱,接着靠近书桌,拿出XX书籍,开始阅读,同时做好思维记录。
七点半,收拾好自己的办公包,检查钥匙,出门上班...
这个策略原先来自一本时间管理的书,
如今通过微习惯让我明白了其背后的原理——降低意志力损耗,高效的展开行为,直至自动化。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效!
第二件事:构建自己面对新问题的思维程序
以前面对新问题,你的应对策略是如何的?
要知道手忙脚乱,大脑一片空白,没有策略,也是大脑的一种策略啊...
替换之,精进之...
微习惯,
你可能看到了开始,但你或许猜不到结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41/8e1bfeb7b56f5866.jpg)
咚咚老师
2019-07-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