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读书
曾国藩与李鸿章【515】2023-11-1

曾国藩与李鸿章【515】2023-11-1

作者: 张东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23:33 被阅读0次

    曾国藩与李鸿章【515】2023-11-1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弟子,其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鸿章与其恩师曾氏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皆是军功起家,推崇洋务运动,生前封侯拜相,死后褒贬不一,师徒二人之才之命几乎如出一辙。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同登进士榜单的112名里的安徽合肥籍李文安,殿试三甲,朝考以主事用。二人平日以理学相交,李文安钦佩曾国藩为人之才,特召在学次子李鸿章进京拜师曾国藩。

    太平军闹事一路东进至金陵,曾国藩李文安相继在老家奉旨办团练,曾氏历经万难越战越勇,李氏却不幸于咸丰五年(1855),病逝于团练公所。

    当年,这位三十六岁的安徽合肥李文安与二十八岁的湖南湘乡曾国藩同为进士,是同年是好友,因才而交,惺惺相惜。道光二十年(1845),曾国藩看到李文安带着时年二十三岁的次子李鸿章所写“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曾氏顿起爱才之心,收入名下。

    在曾国藩的悉心指点下,23岁李鸿章考中进士点入翰林,从此开始迈入登天之旅。

    老师曾国藩官运亨通,十年七迁,官至礼部侍郎。做学生的李鸿章骑在老师这匹千里马身上,飞驰在人生巅峰。是恩师曾国藩给了李鸿章平台给了他机遇,并给以悉心指导,各种帮助,才能官运亨通,位极人臣。

    太平军事起时期,李鸿章先随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舒城,吕氏投水自尽。李鸿章随波逐流东奔西走,碌碌无功。

    李鸿章胞兄李翰章在湖南善化做知县时,恰逢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随即投奔曾国藩,被委任要职。随军移居到江西南昌时,李翰章约弟弟李鸿章前来,劝其投奔年伯曾国藩,李鸿章同意前来报到。

    曾国藩对同年李文安一直敬重有加,再加上李鸿章本就是其在京学生,如今来投拜,哪有不收之理。曾氏委任其机要之职,李鸿章一一办妥,李鸿章且对时局、洪杨、军务、朝廷、将士、粮草等等大方向均有独特之见,深得曾国藩赞赏。为此,曾氏不少夸奖李氏:“少荃天资于公犊最相近,所拟奏咨函批,皆大过于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竞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李鸿章有睡懒觉习惯,曾氏在一个早晨,当着众将领的面,冷面无情,硬是叫亲兵三喊其起床,李氏非常难堪。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了教训李鸿章的内容:“少荃,你既入我府,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李鸿章大惊,从此改正成熟起来。

    时势造英雄,曾国藩培养的李鸿章经过历练蛰伏等待,且李氏聪慧过人,天资绝伦,一个重大的机会来到眼前。上海是洋人聚集地,在太平军连克江南重镇之后,上海城深受惊恐,城内富商及租界洋人希望朝廷派重兵保卫,甚至愿出资费。

    来自多方的请说,加上曾国藩本就考虑税费重地江海入口的上海一旦被太平军捞取,湘军兵饷很受影响,遂考虑派其九弟曾国荃前去保卫。

    曾国荃好不容易才把金陵围困起来,其一心一意要破城,一是给其满弟曾国葆报仇,二是南京城一破即太平军破,这是天下第一大功,所以,曾国荃对上海毫无兴趣。

    李鸿章看到上海的价值,深知机会来了。一是上海是洋商主要通商口岸,二是自己能够独当一面,所以李鸿章主动向老师曾国藩请缨去上海。曾氏心目中,李鸿章是派弟弟曾国荃去上海的不二之人,李氏更具大才,曾国荃不愿意去,那么上海非李鸿章莫属。于是曾氏满口答应,李鸿章随即回籍招募兵勇,成立淮军。

    三个月之后,李鸿章新编淮军四千人,曾国藩送给其二千多湘军老兵,合计六千余人淮军,乘坐新式洋轮,沿长江而去。曾氏眺望远去的李鸿章,知其已经羽翼丰满,即将大展宏图了。曾氏再奏朝廷,为李鸿章请愿:李“劲气内敛,才大心细,若蒙圣恩,将该员擢署江苏巡抚,臣再拨给陆军,便可驰援下游,保卫一方”。

    若干年后,不知道这位李中堂是否会想起老师曾国藩的悉心指教,手把手的带着,一步一步的拉着,如今成为国之柱石,以至于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当然,人各一面,千人万性。李鸿章圆滑,而老师性拙。曾老师并不指望学生李鸿章按其招办,而学生李鸿章也有其独立之思想。如是说,李鸿章遇到曾国藩是其幸运,而曾国藩何尝不是,亲选其为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其弟弟曾国荃或其他人选,实在大智英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与李鸿章【515】2023-1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dw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