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离学生最近的校长,是我一直的想法,也是一直的行动。
今日读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看到这样一段话深有感触。“教育者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但生命并非抽象的生命,而是具体的生命,是“具体的个人”。
只有眼里有“具体的人”,有独一无二的个体,才会倾听他的生命呼唤。课间巡视校园,三个男孩手里拿着数学器具魔尺,比赛谁更快。我逐一询问他们的作品是什么,孩子们不但说出名称,还说出为什么这样变形。渐渐的,他们眼里的怯意被取代,涌上来的是孩童的天真与笑意。尤其是另一组同学告诉我,他们手绘了《王者荣耀》的桌面正在比赛,看我没有批评之意就愈发放松,甚至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得意。我赞叹了他们的细心,认可他们用版画绘制的精细。这一次的倾听与回应,我只是希望,连日降雨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课间活动能够丰富多彩一些,能够自由一些。
想起多年前听的一节课,老师安排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演讲并评价。一个小姑娘甩着马尾辫,自信满满上台演讲,脱稿演讲,流畅表达,在我看来相差无异的情况,老师却给别的小组满分,只给小姑娘8分,理由是“声音可以再洪亮一些”。我清楚地看到,从讲台回座位的小姑娘,马尾辫不甩了,自信心没有了。我悄悄写了一张纸条递给她,她不明就里不愿意接,我示意她看看。过了一会,她转过来看我,满眼都是笑意和自信。我写了一句话:你能脱稿演讲,表达也超级流畅,是我见过做好的即兴演讲的!教师,应该刻意地扶起一颗脆弱的心灵,而不是刻意制造卑微的生命。
还有一次听语文课《诺曼底号遇难记》,老师让孩子们读船长的话:“哪个男人胆敢冲到女人和小孩面前,就开枪打死他!”老师让孩子们谈想法,一个小男孩说:“我觉得对男人很不公平。”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回应男孩的观点。下课后,我问他这样的想法 由何而来,他说,男人也是人,在危险面前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佩服孩子的认知,引导孩子思考面对危险,哪些人的自救自护能力比较强,谁逃生的几率大,他理解了“女人和小孩是弱者,需要男人保护”,才算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倾听孩子,有时不仅可以回应孩子的思想认知,还能启发新的思考,碰撞出人生哲理。
“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的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根植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再读这段文字,感慨教育的伟大,教育人的幸福。作为时刻行走在校园里的人,我们可以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去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呼唤,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明眸,去感应生命与生命的关联。因为总是相信,即便再微小的行为,对孩子而言,可能是一次契机。所以,一直在尝试做一个倾听者,做好孩子心灵的守护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