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充满争议的朝代。一方面明朝被广泛的赞扬,因为它是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最后一个汉人政权,明朝被誉为汉人江山的恢复。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一个朝代,明朝大兴文字狱,厂卫特务机构林立,八股取士摧残了人们的思想,士大夫的地位一落千丈。明代社会遍布流氓性,上到九五之尊的皇帝下到街头巷尾的贩夫走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明朝还可以说成是真正的农民政权,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八辈贫农,家里赤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中国古代社会中,“地”代表着太多太多,一个农民家里土地的多寡,土地肥力的高低都影响着整个农民的生计。朱元璋的家里从祖父开始奋斗,到他父亲家里才有几亩薄田。到最后,也没能保住,被村里的举人强行拿走。这以后朱元璋当了和尚,做起了游方僧人,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了郭子兴,做了郭子兴的女婿。靠着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成为了九五之尊。这要比刘邦等人难得多,所以说,朱元璋要比刘邦等人更具农民的代表性。
明朝的皇帝因为家族的基因问题,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农民色彩。这些普通农民普遍具有的色彩随着身份的变化而一发不可收拾。
例如: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免去自己老家安徽凤阳多年的税收,并且在南北榜的基础上设立一个中榜。这两项措施就等于为朱元璋的老家增添了太多的好处。其实,朱元璋的做法更像是一个农民发家致富后,为乡里搞一些基础设施。不过,因为人家是皇帝所以这个为乡里做出的贡献要比一般农民大。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更像是村里村长对于自己的不当言论的做法,简单粗暴但是同样有效,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你在背后议论“我”,“我”就在肉体上消灭你,给你的后代及身边人树立一个典型,谁还敢这样做?朱元璋在巩固自己王朝稳定也同样实行了这样的做法,效果在短时间依旧不错,宰相被干掉就好像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去世一样,村里就剩下“我”一个年龄大,资历老的人。谁还敢不听话?朱元璋派手下将领蓝玉收复云南时就采取类似的措施,云南土著被迫投降,保全了一地的生灵。
村长去世后,村长的三公子朱棣继承了老父亲的优良传统。在老臣方孝孺的嬉骂之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刑法的一个里程碑——诛十族。朱棣除了在刑法上有创新外还在监察方面大有作为,老父亲朱元璋创立厂卫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朱棣害怕自己不能更好地偷窥别人的隐私设立西厂专门搜集街头巷尾的传言,再让西厂工作人员以小纸条的形式汇报给自己。(难不成,这就是短信的雏形?)
朱棣虽然和朱元璋性格相似,但是朱棣毕竟经受过专业的文字训练的,文学素养也比较好,不像他的父亲朱元璋只能在大战的闲暇时间进行文字、文学上的训练。所以,他在文化政策上更加灵活。永乐年间,朱棣将全国书籍收集到一起,为了方便更好的控制思想,借着编书将的机会销毁了大多数对于自己的不利言论。《永乐大典》虽然是出于禁锢思想的目的,但是它也是当时最全面的字典,有利于当时的文化发展。
朱棣统治期间的郑和下西洋也可以说是,农民夸张式的炫富。朱棣在位时期,将“片板不得下海”的祖训打破,目的就是向周边国家炫富,其实这无异于某个农民在取得大量财富后向周边村民炫耀。毕竟,老朱家在凤阳穷了几代人,好不容易有了钱也必须要好好炫耀一番。而且,朱元璋本人也非常重视对子女教育,他经常给子女讲授家里的不容易 ,告诉子女要好好守护家里的财产。
朱厚照,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明武宗在扬州城里到处追逐处女和寡妇,充分说明了农民对于性的渴望。因为朱厚照当时正处于青春期,风华正茂的年龄,加上武宗超级喜欢军事,经常将边防官兵调换入京。正德皇帝还有一大爱好是驯兽,更增添了其野蛮、粗犷的性格。再加上前文提到的,这个色彩随着身份的不同变得不同。因为朱厚照身份的特殊,估计那些人为了讨好他投怀送抱还说不定呢。明史是由清朝人编撰的,或多或少会在既有事实中添油加醋,这在中国的史书上已经屡见不鲜了。
一个政权,更加体现着这个时代的国民习性。当我们在抨击明代国民性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这是一个真正的农民政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