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梦想妈妈
吃晚饭时,电话响了。
一个女士的声音,我听后干脆的回答道:
“不行,我忙。”
……
“不行,时间太紧。”
……
“不行,没人。”
“那我找你们领导。”
“行,别找了。”
是一个妇联的,“三八”节出节目,要我帮忙。
我之所以又痛快的答应了,不是因为我怕领导,是我觉得这事吧,她已铁了心找我了,依我的性格,兜一圈儿,最终还是会应了的,所以就把那一圈省了。
问题是,这个问题真的是个问题。
“我忙”是事实,正月要走亲访友,我爸让我走的几家亲戚还没去,预约的一些事情要按时去办,孩子每天的功课要检查,我报的课程要按时听课,交作业……
“时间太紧”是事实。现在已经是26号,我特意又看了一下手机,确定是26号。8号要演出,只剩九天时间,确切的说,差不多有六天是下午4点半以后才有时间。
“没人”是事实。找谁去?演节目,那是随便抓个人就能顶上去的吗?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这无米之炊怎么做?
这无米之炊又必须得做!
“到了8号那天,我的节目肯定会准时演出,这是事实。”我自言自语道。
那倒着往回想,也就是说,到那时这米我是会找到的。
那我是在哪儿找到的呢?
我找的是大米,还是白面,是蔬菜,还是肉下的锅呢?
对了,我错了。
错在,还不知整啥饭,就忙着去找食材。
我得先理一下顺序。
先定下来吃啥饭,然后再去找对应的食材,
说不定有门。赶紧的,我先定个大致的方案。
上啥节目呢?
小品,歌曲,舞蹈……
“小品”难度高,眼下也没有现成的人, 过。
“舞蹈”,就每天4点半以后,那小会儿时间,练舞,别逗了。也过。
“歌曲”嘛,暂时考虑,还行。
我脑子里即随就略过一首歌,《无言的寻求》。
还别说,真符合三八节的主题。
要说歌曲吧,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儿,哪儿呢?节目不在舞台上演,在广场上,一个人吼一支歌,没有灯光,没有伴舞,效果肯定不好。
得,再想想。
有了,真有了。
一支歌太单调,那就加上一段舞蹈。
可舞蹈,不是说时间太紧,来不及吗?那就减呀,一支舞太长,咱就跳它半支,可以吧。
一支歌,半支舞,咋搭呀?
别急,再撸一撸。
原来,咱们加舞蹈的目的,本是为了活跃气氛,压根就不是给歌曲配对的。
要想在一个节目中,把这样的歌,和这样的舞放在一起,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放在一个情景短剧中,设计一个故事情节出来,很自然的把歌和舞融入其中。
这是不是需要脑洞大开呢?突然间,我好佩服自己这个业余级别的编导。
好玩,好玩。
还别说,觉得越玩越有意思了。
那设计一个怎样的情景呢?
首先,必须依据我的现实情况来设计。
现状之一,时间紧。那就决定了节目的一个特点就是“简”,做减法。
“简”具体在哪里开刀“减”呢?
表演的戏份要减。
台词要减。
做到这两减就能带来两快,表演部分练得快,台词记得快。
现状之二,缺人我又忙。那就决定了,我们找的每一个人都得精干,你的创意,他能心领神会,一点拨就能做的很到位。
有了这个总的思路,很快,节目的雏形出炉啦,流程如下:
1. 画外音,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 一段欢快的舞蹈,和接下来悲伤的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3. 读两封信,故事的全部,都在这两封信里。
4. 故事的高潮,演唱一首歌曲,深化主题。
框架搭好了。
接下来,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开始出门找“米”
舞蹈部分,我找了一群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完成。不对呀,孩子们管理起来又费劲儿,沟通难度也加大,不是更费时吗?至于这个嘛,就多虑了。之所以选这群孩子们,原因有二,一是我给这群孩子排过节目,知道他们谁跳的好,谁有舞蹈基础,熟悉一下音乐,变换一下队形,几乎和捡现成的一样。更重要的是第二点,孩子的家长大部分我都认识,沟通起来方便。
中间的两封信一封由我来读,另一封,由一个我熟知的,很善于表达的孩子来完成。因为是读信,所以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背诵,难度降级又省下了不少时间。
歌曲由我来演唱,而且是一首老熟歌了,又省时了。
哈哈,这样一来,我就用每天4点半以后的这点时间,成功的避开了三大障碍,解决了原想解决不了的问题。
后来,等节目单下来,我一看,百分之八九十是舞蹈,除了一个小品,两首歌,我们的节目还是挺有新意的。
再后来嘛,正像我先前想的一样,3月8号我们的节目准时上演。
再就没有后来了。
要说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想。
只想说,整个过程我玩的很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