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夏至的一场暴雨,改变了我们一家的生活
01 暴雨浸了老师家,母亲做烙饼慰问
我记得1985年的夏至,是因为一场暴雨。那场雨从前一晚就开始下,我们清早冒着倾盆大雨去上学,个个淋成了落汤鸡。我记得我那天连内裤都湿透了,煎敖了好一阵。天都似要落塌下,一节课的时间,操场上就成了汪洋。第二节课,水漫过了回廊,进到教室。
我们正在期末复习,老师说什么,我们是听不进去。一门心思地用脚来回赶着水,同学们互相挤眉弄眼。我们正玩得高兴,校长急匆匆地推开我们的教室门,告诉正在给我们上课的语文老师,说她家给水淹了,叫她赶紧回去抗洪救灾。
学校的广播通知,因暴雨多地洪涝,多名老师要回家进行自救,下午放假。明天如果还是这么大的雨,请注意收听村部广播,上学的通知会及时播报。
回到家,我的父母诧异我怎么回来得这么早,是不是逃学了,正待举起家伙。我嚷嚷着告诉父母:“老师家被水淹了,可能几天都不要上学了。”
我父亲一听,也不管暴雨交加,骑上自行车往雨里就冲了出去,只听得他留在雨里的声音是,他要去看看老师家有什么要帮忙的。
下午两三点钟,父亲才回来。站在街阶上跟母亲讲,老师家全给淹了,连被子都给水泡了,家里乱成了一锅粥。喊母亲赶紧烙些饼,等下给老师送过去。我父亲又加了一句,他还没顾得上吃饭呢,老师一家也没吃。
我母亲三下五除二就烙了几十张饼,韭菜馅的,特别香。又从坛子里起了三十块酱豆干(那时候冰箱还没有普及,我们家都用浸坛贮藏食物),数了三十张烙饼,装在一个提篮里。因为母亲要准备给家里五头猪喂食,父亲又出门去看禾田去子,所以就喊我姐和我一起去送。
02 姐妹俩送烙饼不成,在桥头烙饼遭哄抢
我姐和我提着篮子,高高地挽起裤脚,特别欢快地出了门。
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忧国忧民,看到河里发大水,还有种莫名兴奋之感。河面不时飘过西瓜、木头、脚盆,直到看到一头垂死挣扎的猪在水里一上一下嗷嗷乱叫,我们才渐渐有了害怕之意。
到县城老师家已经下午五点,老师家已经面目全非了,可能整理得差不多了,家里没人。问在旁边的一户人家,告诉我们,他们去亲戚家吃饭去了,可能晚上也要在那边住。我们一下就没有了主意,只得提着篮子往回走。
走到城乡交际的桥上,我们姐俩饿了,就蹲在篮子边吃烙饼。一个叔叔走过,围着我们转了一圈,问:“小妹妹,你们这烙饼怎么卖啊?”
我姐和我对视一笑:“不卖!”
“这么多,你们也吃不完啊。我给多点钱,你们分一点儿给我,我家给大水冲了,正愁晚上没地方弄饭呢。”
我姐跟我商量:“反正得提回去,还费力气,不如卖了,回去把钱给妈妈,应该不会挨骂。”
我想也是,就同意了,但不知道卖多少钱。这时,又走来一对夫妻,见有烙饼卖,连忙也围了过来。然后又走过来一个戴眼镜的阿姨,也好奇地围了过来。
我只知道那时一个肉包子两毛钱一个,烙饼我想要五毛钱一个,应该不算亏。那个叔叔说:“你家的烙饼一人吃一个就够了,给你一块钱一个吧。”
听叔叔这样一说,我特后悔吃进去肚子里的那个,一元钱,被我吃掉了,多可惜啊。
他们又见了提篮里的酱豆干,我连忙告诉他们,这是配烙饼吃的,可以直接吃。那叔叔拈起一块来尝了一口,连声赞叹:“好吃,好吃,我全要了。”
旁边的人齐声制止道:“这是配烙饼吃的,你买多少烙饼就买多少酱干,也得留点给我们。”
那叔叔不置可否,说道:“菜市场豆干一毛一块,你这个加工过的,就给五角一块吧。”
03 母亲因此得契机,烙饼成致富手段
我和姐,哪里见过这么多钱,43元,揣着这把钱,我们一路都不敢跟人说话,村上人叫我们,我们也不应,拔腿就往家跑。到家,我姐把43元钱交到母亲手中,告诉她老师家没人,我们在路上遇到几个人非要买我们东西,我们只要卖了。
父亲一回到家,母亲将今天下午的事告诉了他。晚饭后,父亲又骑了自行车,亲自将烙饼和酱豆干送去了老师家。
第二天,我的父母一大早起床,烙了一百张大饼。我问母亲怎么还烙这么多饼?母亲回答:“今天要去县城卖烙饼。”
雨还是那么大,村部的广播通知我们继续放假,要我们呆在家里注意安全。我央求母亲带我一块去卖烙饼,母亲经不住我软磨硬泡,只得带上我。
受灾太严重了,整个县城好像全给浸在了水里。我们将烙饼摆在电影院广场的升旗台上,凡是路过的人都好奇我们卖什么。当看到是硕大的烙饼时,连声夸赞我母亲真是江湖救急的举动,毫不犹豫地捎几张回去。
又碰到昨天那个卖烙饼的叔叔,他说我家的烙饼真好吃,当看到没有配烙饼的酱干,还问我母亲:“怎么今天没有配酱干。两样吃,真是人间绝配啊!”
母亲连忙回答:“明天有,今天太赶了,来不及。”
不一会儿功夫,一百张烙饼我们就卖完了。母亲回到家,又浸了准备做酱干的黄豆。
暴雨连下了三天三夜才停,母亲做的烙饼和酱干,很快传遍了只有三千常住人口的县城。在往后的十年时间里,母亲靠做烙饼和卖酱干,盖起了我们村第一栋三层小洋房。
因为夏至的一场暴雨,勤劳的母亲找到了致富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