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小张的儿子今年9月份刚上幼儿园,昨天下班路上看到他们母子俩。看到孩子脸上有两块红斑,出于关心问了句怎么回事呢?
小张说:“姥姥接出来也没说清,说是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咬的,老师也没具体说。刚才我问宝宝是不是摔倒了,他才说在幼儿园有个哥哥欺负他,他要打死人家,看起来心情也不好。”
在孩子2岁半到3岁多的这个年龄段,往往手比最快,想干什么,动手是最直接的表白。
小张问我:我要不要再去跟老师沟通一下呢?老师会不会觉得我小题大做,或者我这样的家长很麻烦,再对孩子不好啊?该怎么去跟老师沟通比较好呢?
我的两个儿子也都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跟老师和其他家长交流多了,基本上可以把家长分为这几类:
第一种 朋友型家长
这类家长和老师在微信群里互动很多,老师发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他基本上都会回复,可能有时候不是马上回复,但一直都有互动。有时候说的是关于孩子的,有时候也会讨论些孩子以外的话题,家长比较轻松,像朋友一样。
老师面对这样的家长时,也会比较轻松,有时候还会开开玩笑调侃几句。感觉除了孩子,还有成人之间的联系在、情谊在。
这类家长还有个特点,在接送的时候,只是讨论孩子日常的健康,比如早上在家吃过早饭了,给孩子拿了马甲,凉了就传一下,不会说很多。而且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变化,会去跟老师交流,比如以前不太会社交,现在去社交了,孩子在某方面有成长了会跟老师分享。听到这些改变,老师也会很有成就感。
第二种 焦虑型家长
这类家长会比较多跟老师进行微信私聊,探讨孩子的问题。通过聊天,老师能感觉到家长比较焦虑。比如看到孩子出现了什么状况,同样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对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看待的角度不太一致。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和家长沟通时通常只讨论孩子某个行为,停留在表面浅层次的探讨,如果家长没有主动意识,老师是不会再深入去分析孩子的问题。
但是说浅了,触及不到本质,帮助不到孩子。
家长如果提出来孩子存在的问题,老师说的深入一些,家长会很焦虑,有挫败感。家长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也不愿承认,觉得是对自己做家长的否定,反而会产生不信任和敌意。
这样老师会感觉到家长的焦虑,也会给老师带来影响,觉得工作得比较吃力,老师和家长努力的点不在一个方向上,老师的方式很难推进。这种情况下,老师是不会主动多谈什么的。
第三种 佛系家长
这类家长比较佛系,和老师的互动比较少,基本上不怎么在群里或者私信互动。
偶尔会去问一下孩子的情况,老师也会觉得跟家长联系和沟通比较少,但是不影响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
第四种 有事冒泡型家长
跟第三种平时的反应差不多,主要不同就是会偶尔主动找老师谈话,一般的原因就是自己孩子出事了,比如胳膊腿摔破了,跟哪个小朋友有肢体冲撞了这样的。会来找老师询问下,通常老师解释一下,说明事情的前后过程就好,对于老师的处理方式全力支持。
第五种 唯我独尊型家长
这类家长倒也不是说本身多霸道,而是在他们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眼中只有自己孩子,老师的工作、其他的孩子,他可管不了那么多,好像全世界都围着他孩子转一样。
孩子在幼儿园本身社交有些障碍,经常有肢体冲突,会动手打别人。
比如大家做游戏,这个孩子先用语言挑起事端,别的孩子可能语言表达还跟不上,说不过他,就着急了推了他一下,没有再发生什么。但第二天他奶奶送来的时候说孩子前一天在家里哭了很久,要老师多照顾什么的。
孩子回家哭有可能是家里人或者其他事引起了孩子的情绪,或者共情没处理好,让孩子的各种情绪集中释放,而不是因为这一件事。
这样家长来找的时候,老师也很无奈:这个事情的由头是你家孩子引起的,你还来说自己孩子被欺负了。这类家长一般会有些家庭成员比较宠溺孩子,孩子的社交上会有些障碍。表面上看起来客气礼貌,含有对老师的不满和指责。
作为家长,要怎么去跟老师沟通孩子的事情比较合适呢?
哎呀,我孩子是不是被欺负了,我孩子是不是怎样了?
——听到这样话,老师会紧张,有压力,有情绪。
可以问问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问“孩子最近很爱动手,感觉社交上有些退缩”这样的情况,来跟老师探讨,老师心态会更平和一些。
还可以问问老师,家里可以做哪些工作,一起支持孩子成长,毕竟,如果家长对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啥也不知道,是会茫然和焦虑的。
跟老师沟通,要相信老师可以处理好。建议新入园的孩子,在一个月左右,跟老师做一次面谈,全面的反馈和沟通。
我是简一。
你是哪种家长呢,会怎么去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