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别好玩的颠倒兰亭序,是用兰亭序原文300多个字,然后把顺序调换了一下,这个是清朝第61个状元石韫玉的作品,它用的是冯承素的神龙本的那个版本,然后呢,把它弄出来,特别好玩啊。
因为大家都知道,最出名的集王圣教序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但实际上在弄的时候,他还是有些不能换的字,就是用偏旁部首,然后把它组合而成,而我们这篇文章呢,它确实把原文300多个字,不增一字不减一字,全部把它组合成一篇新的文章,而且,虽然施蛰存老先生说不知所云,很看不起,但是著名作家王蒙倒是很喜欢。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而且我们看一下其中有没有很漂亮的文句?当然也有,比如说:于是引清弦,览虚竹,左长者,右故知。放在一般的古文之中也是很不错的,当然由于字数所限和内容所限,它有些地方是勉勉强强,我个人倒是觉得很多人不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大家如果再在这上面做文章也做不出来了,所以这个状元他自称是为艺林又增一雪中鸿印,实不过誉,现在想想,的确还是不错,当然在章法上各方面都还差。
实际上我一直持兰亭序早期无法学的看法,至少要10年以后才敢去学,因为第一他那种露尖直入的笔法很难,笔画之间的映带太多了,很不容易学到。第二它本来就是喝醉之后的产物,所以说天然痕迹,雪中鸿泥,非常人所能拟,还有第三个问题就在于它不是真本,但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技法太复杂了,而且我一直觉得临好兰亭序,胸中必看过很多的书,有那种深厚的文韵修养才能写出这种东西来,不然的话就是东施效颦。
看见现在有些小孩凭点小聪明,有点小记性,把全文背下来了,写出来。无知的媒体也起哄,说什么九岁神童超过王羲之,八岁才女可比欧阳询之类的昏话,几岁的小孩能写出啥,搞啥玩意儿了,是不是啊?所以说是这样的一种看法,至于现在有些人像现在有一个叫陈传席的所谓的专家大放厥词,说什么兰亭序要排第二行书,然后呢,因为他老人家觉得第二都是给面子,完全可以再往后一挪,你算老几啊是不是?
这种文采儒雅的那种味道是魏晋时期独具的风流,不是我们所能够模拟得到的,当然他可能还比不上他的其他的一些手札,但是总体上好,再加上文章是一篇美文,我就问一个问题啊,很多临过兰亭序的人,我想问你们那全文会背吗?这是一个问题。
今天虽然我这个写的很不好,因为基本上我没临过兰亭序,但是呢,把它念一遍挺好玩的,这也是上次杭州买书的之一收获。有朋友说你的字有些写的不好的,为什么也要放上去啊?我说这本来是我写好之后随手就把它放在上面,我以为没人看呢,一笑。
好的,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