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我参加了拆书帮第三届上海年会。作为头马(国际演讲会)的会员,应年会分享嘉宾、2015年度头马D85大区区长田彧的邀请,简单聊一聊对她分享的反馈。
先来看一个数据。在“上海年会最受欢迎的节目调查”中,田彧大大的分享是排在中下游的。其实,从我头马半年的经验来看,田彧大大的分享不可谓不精彩:主题明确有内容、表达饱满合适。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田彧大大讲了些什么?
直接上脑图:
拆除新境界——田彧简单来讲,主题是“如何分辨一个组织的主要功能&我如何在组织中最大化成长”。为一篇演讲主题明确、条理分明、表达简洁、肢体和声调饱满而合适,运用了恰当的辅助工具,并起到了激励和劝说的效果,最大的特点是前大区长的全球化视角,听起来非常开眼界。美中不足的是,主要篇幅放在了“WHAT”上,但观众一般会对“HOW”的部分更感兴趣,或者说,虽然给了一些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如同隔靴搔痒,并没有真正触到观众的需求。
那么,观众的需求在哪里?“HOW”的部分到底应该怎么说?
拆书帮成员想听到什么?
拆书帮成员想听到什么,其实我是不知道的。但是数据多少能反映出一些价值导向:在“上海年会最受欢迎的节目调查”中,目前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总舵发布,和著名心理咨询师关于“努力焦虑症”的分享。我从这两个节目提炼出的关键词是:“烧脑”:总舵发布主要内容是赵周帮主将“拆书法”标准化的思路解释和建设进度,“努力焦虑症”分享的主要内容则是:努力分三种,真正的努力是“追求目标的努力”,要拒绝“追求状态的努力”和“追求感觉的努力”。
“努力焦虑症”之三种努力所谓烧脑,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说:“我们要成立反干货联盟。所谓干货实际是信息,信息和知识的差别是信息没有上下文,也就是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缺乏上下文的信息,应用起来很容易出错。这是干货的害处。”思考的深度可见一斑。而拆书帮里有非常多这种习惯的拆书家。(这也是他新版《这样读书就够了》中的一些观点。值得期待。实际上,对烧脑的追求也是我在头马感到瓶颈、转而接触拆书帮的一大原因。)
简单来说,这是一群对思考深度有着很高追求的人(为了学习可以不睡觉的人),也可能是,全国最单纯地爱输入,会内化,懂分享的一群人。
分析了演讲内容与观众需求两方面,也就带出了第三个问题。
拆书帮与头马的异同?
(其实作为一只“马龄7个月”的P8&拆书帮小白,写这个内容是很狂妄的。不过,先记下现在的思考,未来接触久了再更新。)
试从组织结构角度比较两个组织的异同个人方面:一位典型的头马会员,一般有着较突出的个人魅力和舞台表现力,在公共场合能较快地与陌生人打成一片;而一位典型的拆书家,可能不太会去八面玲珑地经营人际关系或是特别运用沟通技巧;但当他们说话尤其是站在台上侃侃而谈时,在他们的知识背景和饱满的表达之下(尤其这种激情其实是发自于内心对书籍的真诚热爱、和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的自信),舞台表现力也是可圈可点的。简单说,头马追求的是输出,拆书帮追求的是内化过程。
组织方面:作为一个接近百年历史的国际性组织,头马的体系已臻成熟,如何找到目标群体、如何进行标准化培养、演讲水平和领导力水平如何一步步从社区城市走到全国甚至世界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正在标准化进程中的拆书帮学习的。简单说,头马是经过岁月洗练的大叔,正散发着成熟的魅力;拆书帮还是茁壮成长的少年,每天都有新的模样。
结论:
苹果:作为一篇介绍头马组织的演讲,田彧大大是成功的,完全达到了让拆书帮成员了解头马组织的目的。其实学习型组织也好,非营利性组织也好,组织架构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头马的特点在于更加的成熟完善和国际化,这是值得突出的地方,这点也在演讲中有了充分的展示,大大做得非常好。
洋葱:个人认为可以多加一些头马的特点,或者是头马和拆书帮之间的“和而不同”的东西。前者比如更多展示一些头马高级别的演讲技巧和领导力方法,后者比如用领导力的培养方法培养拆书帮小伙伴的组织领导能力的方法,或者如何将输出端的演讲方法和输入端的读书内化从思路上做一些结合。这样可能读观众的兴趣会更高一些、现场效果也会更好。这几条思路也适用于把这篇演讲拿到其他场合、给其他组织介绍头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