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文学原创文字集
我们仨-与人无争,与世无求

我们仨-与人无争,与世无求

作者: 了念_ | 来源:发表于2018-02-25 10:33 被阅读211次

    “我们三个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这是杨绛先生对于他们一家人的评价。

    于我看来,杨绛先生是幸福的,钱钟书先生是幸福的,当然,他们的女儿,能够拥有如此豁达平和的父母,也一定是幸福的。命运不总是让人称心如意,有时会让人觉得有些恶意的在开玩笑,杨先生一家经历了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战争时期,四处逃难,但是家人在一起不论到了哪里,都有一个家。新中国成立之后,之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对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在精神和肉体上更是肆意摧残,但是杨先生心中对红卫兵的怨恨,远不及对那些在困境下对自己伸出援手,抛出关怀的人的感激。在叙述这些事情中,文字并没有半点悲伤和愤慨,只是平和而有序的讲着自己的遭遇,对于那些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对她落井下石的人,语气中没有半点责备,而对于那些在逆境中关心她的人,心里则是满满的感恩。杨绛先生不太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她的原话是“究竟还是坏人少”,我认为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对那些外表看似冷漠但是却是热心肠的人倍加珍惜和感恩。也许在外人看来,她的遭遇是坎坷的,命运是不幸的,一生中没少折腾受罪,年轻时因为种种限制都没能够和父母见上最后一面,恰巧自己跟父母的感情又是非常之深,晚年又经历了丧女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后爱人也先自己而去,留下一所,原先是家,而后是“客栈”的公寓给她孤独终老。但是,我觉得杨先生是幸福的,在于她那一颗朴实平和的心,在于她身边无数暖心的人和事,也在于她还有关于一家人的美好记忆。死别永远都不是最遥远的距离,生离才是。

    不知是杨先生的书给了我启发,还是我一直都在有意无意的思考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爱人才是完美的爱人?到底什么样的一生才是美满的一生?” 读过杨先生的文字,我觉得自己在迷雾中找到了一扇门,门里面当然有更大更宽广,当然也是未知的世界需要我慢慢再探索,但是我知道,这扇门是对的门。

    初读《我们仨》,就被迎面而来的“慈爱”气息俘获,对于爱人和孩子,杨先生总是包容,有如大海一般。有一幕我记忆很深刻,杨先生说自己爱干净,喜整洁,浴室的毛巾总是搭的整整齐齐,而钱先生和女儿总是淘气地和妈妈作对,故意把毛巾横七竖八地搭着。杨先生也没有责备,也不严格要求,只重新搭整齐。父女俩自然也没有公然反抗。看过这一幕,心里热乎乎的,很感动。这就是平凡家庭里的普普通通的一幕,看腻了那些轰轰烈烈,甚至有些夸张的爱情故事,偶尔遇到清淡却回味悠长的家庭细节,别有一番风味,也更加感叹什么是爱?

    为你喊着我可以为你付出一切,付出我的生命,是爱吗?于我看来是强烈的喜欢,甚至有时候是冲动。爱是包容,是为了别人改善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强求,也不是索取,是融入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爱需要用时间来度量,也需要用变故来检验,更加需要两个人彼此尊重,敬佩和扶持。“我爱你”不是一句情话,空话,它更像是一句承诺,一种责任,和一种决心。

    钱杨两位的爱情是淳朴的,不如酒那样烈,却如茶一般香。每个人在年少时,都盼望着烈酒般的爱情,荡气回肠,不顾将来,只为当下,心中也都有着自己理想的爱情伴侣的模样,要长相好,要会幽默,要这要那。长大以后,有的人经历过了那种跌宕的爱情,在心里留下或大或小的伤痕,从此便不再期盼,不再幻想,只着眼于抓得到看得见的,自己也会有种安全感,掌控感,然后称之为“成熟”。有的人没经历过“过山车”一样的爱情,只是找了一个合心意的人儿,过着普通的日子。在朋友圈见到了后者晒结婚证,我总是有一种满足的感觉,着实为了他们高兴,也为他们祝福,他们一对对都是幸福的人,也是勇敢的人,勇于把自己的手交到另一个人的手上,无怨无悔。就如同杨先生的婚姻,两个人相知相守,彼此之间有着尊重和理解,也有相同的志趣,上可谈诗论赋,下可闲话家常。人生能得此知己,夫复何求?

    很奇怪的一件事,我单身也有一段时间了,但有的朋友却喜欢向我咨询感情类的问题,问我应该找什么样的伴侣?要有什么标准?要看什么?我首先会问对方你想要什么样的?要求身高的,要求长相的,要求上进心的,要求事业的,回答不一而足。但是我站在我的角度给出的答案是,看心。爱人是一个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光是枕边人,还是教书匠。两个人其实都是互为对方的老师兼学生,每一天都有可能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想法。两个人互相交流,扶持,解惑,才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也就是所谓的精神共鸣。好看的皮囊总会随着时间愈发没有新意,而有魅力的心灵不会,相反它会像一面铜镜,因为反复擦拭愈发的明光可鉴。还是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功利的人不会和淡泊的人相处得长久,水和油也总会因为沉淀安静下来后,界限分明。想要找到什么样的爱人,首先问问自己会是个什么样的爱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一个正确方向,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愿望。两个人方向一致,怎样都是殊途同归,方向反了,做什么也都是自找没趣。方向这个东西是一种更深层的生活的理念,而并不是单纯的喜好或共性。你说两个人都喜欢打扮穿着,出门就是一对令路人侧目的俊男美女,两个人就能很平静很美满的过完一生吗?不一定。你说两个人都是喜欢搜罗美食的吃客,就能锅碗瓢盆的相守到最后吗?不见得。兴趣爱好只能是表象,真正牵引着两个人的,是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就是该怎么活。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杨先生所有幸福的根源在于她自己的人生哲学,即“与人无争,与世无求”。只有自己的这种善良恬淡,能把自己指引到钱先生面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每天都在想着自己想要东西,理想的伴侣,却很少问问自己,能不能配的上世间上美好的东西,总是一味地向外索取,来填补内在的空虚。孔夫子有云“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几句话杨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如同教科书一般,演绎的淋漓尽致,严丝合缝。试问: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心量,如何能抗住在乱世中与至爱至亲的生离死别?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心量,如何遇到能够相守一生,直到喝孟婆汤的时候还依依不舍的爱人?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心量,如何能忍受没来由的侮辱与排挤,甚至对尊严的践踏?如果没有足够大德心量,如何能达到一百零五岁的高龄?

    无所求是大智慧,有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学会,最后在执着中含恨而终,有的人则是在生命尽头才知道,最珍贵的东西都不是自己追求来的,而是一直在自己身边的,不离不弃的。而真正像杨先生这样把它当做人生哲学的人也一定是幸福的,满足的。书中有一句话被人反复提到,“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猜,杨先生在后面可能想说:何必执着?

    周伟

    二零一八年一月十二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与人无争,与世无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el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