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的拯救之“长征”

中国的拯救之“长征”

作者: RiverMg | 来源:发表于2022-03-06 17:31 被阅读0次

    毋庸置疑的是,晚清绝对是中国最为灰暗的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史,可以说从头至尾都撒满了人民的血泪。而造成这般惨状的缘由却还是中国自己。清朝作为一个以满人为主体的外来民族所建立的朝代,虽与元朝有些相似,但又并不相同。满人并无如蒙古族那样强健的武力与战斗力,也无汉人在千年文化的流传下所造就的头脑与读书的传统。这也就导致了,清政府内部的政治可谓是看似坚固,实则腐朽的。而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如何模样,自然要取决于最高领导人。这也是为何在康乾盛世时,清朝依旧展现出了蒸蒸日上的状态。可在后来人口暴涨,土地资源急剧减少与内部从政策与体制的漏洞逐渐展现的夹击之下,终究是步入了逐渐腐朽,僵化,崩溃的局面。

    这样的政府,人民自然也不会好过。在这么一逼之下,就硬生生时逼出来了一场“农民起义”。也就是以洪秀全为主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那个民众早已怨声载道的时段里,太平天国可谓是以风卷残云之势眼看即将推翻大清王朝,最终却令人诧异的并没能成功。为何影响力如此之大的太平天国,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了?其原因还要从很多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从太平天国的内部而言,本身支撑起这场起义的并不只是打倒清朝的概念,而是洪秀全以宗教为基础的全新理念。并且他的这种宗教理念可谓是不中不西,所以说也算是基督教,却有了不少改动,更别说他还将自己描述为了真神下凡。这也就致使,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终归还是有一批人不会认同如此不中不西的政体。再从洪秀全的个人原因来讲,他本身就读书不多,并没有什么治理国家或者任何政治上的才华。面对一个完整的政体而言,他是无法将其治理好的。但是再从更大的角度讲,其实这也是因为当时大部分有文化有思想的人都并不支持,也并不赞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因为当时的普遍观念是在不改变清朝的政治架构和稳定的框架的情况下,在政治措施上作出改革。这样能够将动乱的代价减轻到最小。并且洪秀全就算是起义成功,指不定也只会为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毕竟他内部治理能力的原因也摆在那里。说到底也是新瓶与旧酒,表面看上去像是要推翻清朝的统治,但其实不过是推翻了一个朝代后建立起新的一个朝代,也就是所谓的改朝换代,而并不是真正的改革很明显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用处并不大,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当时的人们普遍认同的是,从内部政治措施上的一些改革。

    内部制度的改革在当时最为著名的还得数洋务运动与后来的戊戌变法。分别是从发展科技工业实业救国,与引进先进制度终止改朝换代的局面,这两个方面来同时进行的。看上去没有问题吧?但其实问题大了。大部分人骂李鸿章都是因为当年的甲午海战为中国带来的屈辱,但其实甲午海战真正会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慈禧,也就是当时的最高掌权者的糊涂。现在就真想打白了,戊戌变法没能成功,洋务运动没能成功,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最高领导人依旧能够以一人之力限制整个国家的发展,想让其前进就可以前进,随时想后退也没有人拦得住。这就证明想要真正的彻底的进行改革就必须换掉最高领导人,或者是彻底推翻中国的封建统治,废除帝制。最后竟然又一次回到了当年洪秀全所面临的局面。通过推翻清朝以实现彻底的改革。

    于是在当时大多数的掌权者与读书人都领悟了这一要点后,就开始爆发了,多起起义革命并且在一系列的奋斗之后成功推翻了清朝,并废除了帝制,依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立了临时的民国。

    本来到了这里就应该可以直接往改革的方向前进了,但是还是出了问题。这问题就出在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理念不同上。

    孙中山所秉持的三民主义使他选择了尊重民意,在以民为本的情况下治理国家。但是袁世凯却选择了另外的方法。以他的思路来看,孙中山所说的三民主义能够真正落实,实在是需要耗费太长的时间,过于繁琐,在他看来,之前的地质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只是因为最高领导人并不具备带领国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只要保证了最高领导人的能力问题,中国就应该能够继续按照那样的政治体系,也就是帝制与封建统治的架构下继续行进。所以袁世凯最终选择了与孙中山完全不同的道路,但其实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袁世凯想要重新当皇帝,通过自己掌握重拳号令全国达到有效迅速见效明显的改革成果。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江山,他更是让自己,但那些军阀朋友们分别接管了他麾下的土地。但这也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

    对于军阀来说可谓是没有所谓的国家层面,而是只有个人层面的权力与利益的争夺。他们当然并非复古派或者保守派,但是在维新这一方面却也并没有展现出来什么兴趣。在袁世凯崩盘后,他所留下的这些掌控了地方军权的军阀便成为了最为棘手的问题,更是一度将中国割裂成了大大小小的很多个部分,陷入了如当年春秋战国时的窘境。与此同时,只有孙中山与寥寥数人和极小的一部分势力群体所组建的国民党这个依旧将目标定为了改革与革新中国的群体在军阀的势力之下,几乎根本没有任何优势。更别说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支持了。为何倡导着让国家变得更,却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呢?因为纵使是洪秀全喊的口号也比他们更好听。洪秀全一直是打着让人们过上天堂般的生活的旗号,这反而能吸引当时很多因为吃穿而发愁的农民。而孙中山他们喊着改革维新,可是当时真正最大的势力,也就是他们最需要获得的支持来自于最底层的那些人民。他们占了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人数。但是中国当时可以说是民智未开教育也不够普及,这些人们哪懂得什么叫改革维新,搞不好只觉得这些人只是将国家鼓捣的更乱了。而想要革命是必须要获得这些人们的支持与足够的影响力的。这也就意味着国民党也就是孙中山必须要首先确定一个真正能够打动人们的改革方向。

    当时的中国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措施呢?在此我们就慢慢对比一下西方的政策。首先就是最为人熟知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自然就是一群资本家,通过他们自身的经济商业政治头脑与个人的事例来联合掌控一个国家,使之在经济商业等各方面都能达到真正的巅峰。这也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之下,贫富差距将会是极大的资本家与底层人民的利益之间必须要做出抉择,而资本家更是只会通过盘剥工人阶级与底层民众的利益来换取自己的富裕,这种矛盾一定是资本主义国家会面临的。资本主义有可能会适用于中国吗?答案显而易见,不可能。先不说资本主义本身的理念会不会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可以及会不会能够为中国带来很好的发展,就先从一个最为直接最为简单的方式来解释吧:中国当时甚至没有资本家,人人都是平民。这都没有资产阶级,还搞什么资本主义?所以这很快就被否决掉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修改资本主义的一些理念让它变得更合理一些呢?例如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处于上位的资本家一个人就能够同时掌握各方面利益,不管是从经济商业还是政治角度上来讲。而有一种方式听上去更加合理,也就是让这些不论是资本家还是平民的人,都信仰同一种主义服从同一个政权,以此来达到稳定的效果。将会有一个真正的最高领导者,来带领国家实行集体的利益。而这种思想,虽说听上去倒是合理,但其实它叫国家主义。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阿道夫希特勒。也就是说这样的治国方针极有可能让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完全掌控,一人独大的独裁政体。中国要是走这样的路,毫无疑问也就跟袁世凯走回过去的老路一样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像无政府主义这样的想法,这样一个没有政府人人平等的社会,所以说听上去比所有的想法都更加的美好,但正是因为他过于美好,所以目前还只存在于人类的共同幻想之中。

      而最后,就是共产主义,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本来共产主义的国家在当时也是并不被认可的,因为还从来没有人真正成功过。虽说听上去也是十分的美好,人民能够当家作主,底层的工人阶级成为真正的领导者。但是也许是天助中国,真的就有那么一个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功了,直接震惊了全球,是的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并组建了第1个真正的工人阶级政体的俄罗斯,其中代表人物就是列宁。毫无疑问,共产主义的思想是更加适合中国的,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反抗军阀反抗独裁。

    于是再确定了这个方针之后,中国便开始了效仿俄国,希望能够达到共产主义的道路。而为了能够解决之前因为影响力不足,而没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缺陷,开始有这么一批人通过杂志的方式,以文字向人们宣传共产主义与马克思思想。其中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像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由他们为首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在当时可谓是风靡各大高校学生之间。是的,最后这句话别有含义。就算他们写的再好,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也看不懂啊?于是到此便又一次形成了一种阻碍。

      而后来真正让共产主义开始,逐渐被大众所接触,所信任的还是得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缘由是由于打完了世界大战之后,中国被西方要求签订的巴黎合约。本来中国作为一个好歹擦着点边的战胜国,想要废除21条,要回之前的一些被战败国夺取的土地,也算是比较合理的要求。但是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态度几乎是完全不理不睬的。所以说,弱国无外交。

      而为了抵制这份巴黎合约,革命史上爆发了一次最为著名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游行示威运动,也就是54运动。先是从国内的大学开始进行学校罢课,学生上街游行抗疫巴黎合约并打着外争主权内出国贼的旗号,向政府呼吁。本来若只是学生的话,也许政府还可以选择将人全部都抓起来,然后等着风波过去,但是这场运动最为关键的地方都在于不只是学生,商人,工人,农人,其他的所有阶级人民都开始联合起来举行了罢工,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之下,为了使国家各方面发展不瘫痪与被迫停止,北洋政府只得在无奈之下选择拒绝签订巴黎合约,在最后的那一天没有到场。为什么五四运动会如此重要呢?也是因为这是第1次通过这样的游行示威,真正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是共产主义在人民心中滋生的第1个重要节点。从此开始革命变真的可以被叫做人民的革命,而不只是读书人的革命了。但是之所以说五四运动并不算完全成功,也是因为这场运动虽然在国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力,但对于国外的西方列强来说,却是毫无一丝波澜的,就算巴黎合约并没有签中国依旧处在被西方列强所压制蹂躏的状态,从国家发展的状态来看,老样子依旧没有改变。

      但毫无疑问,五四运动就如同一声号角,吹醒了这片中原大地上的革命之火。

    而再后来便是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有说法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中国的革命彻底进入了崭新的面貌。有人认为这样说是不妥当的,因为确实从真正的实事上来讲与五四运动相同,没能真正为这个国家一下子带来多么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其实从其本质来讲,共产党的成立代表着革命彻底确立的方向,确定了目标,确定了其基本的核心思想。更是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成为了最关键的一个节点。若是共产党并没有成立,那么中国革命再后来便不知道会想如何的方向发展,因为共产主义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最为正确的道路。

      至于最终究竟是否能够成功,就需要继续学习党史另外的讨论了。

相关文章

  • 中国的拯救之“长征”

    毋庸置疑的是,晚清绝对是中国最为灰暗的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史,可以说从头至尾都撒满了人民的血泪。而造成...

  • 下厂生态茶 ~香天下

    中国的梦,中国的长征,伟大的复兴,我们的梦、我们的长征、我们的复兴! 中国的长征 就是我们的长征 我们的长征就是让...

  • 长征,青春中国之起航

    长征,青春中国之起航 张 炯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

  • 《红星照耀中国》与我

    因为孩子上初中必读之红色经典,我与《红星照耀中国》有了相遇,又重温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长征故事。 《红星照耀中国...

  • 2017-05-22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

  •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

    ——浅谈《长征中的名战名将》 长征之于中国是希望和光明的前行;长征之于党的发展是历史的转折;...

  • 中国的歌剧——《长征》

    第一次看中国的歌剧,选择的是《长征》。 歌剧《长征》酝酿创作共历时四年。该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忠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

  • 熊市下谈梦想,为自己画个饼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最艰苦的岁月,能完整的走完长征的都是铮铮铁骨,国之栋梁。是什么支撑着革命先辈,度过...

  •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长征——中国革命中的史诗

    谈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我想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它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因为它为中国革命埋下了火种。 长征是在中国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的拯救之“长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lw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