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691888/00a1cbfd9c32472f.jpg)
每当有山东的同行过来,交流之余,我常以老乡自居,说不尽的亲近。
其实,我不过是个字面上的山东人,没有山东人的海量,也不会山东话。我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但我的身份证却是3701打头,妥妥的山东济南人。
甚至有次游览故乡的某个园林名胜,当地人免费,我满嘴的方言硬是进不了门。检票员拿着身份证说事,我无言以对。
我是十八岁那年到的济南,在济南办的身份证。那时,我“书包底下翻身”,户口从江南的乡下,迁到济南学校的集体户。
我至今想不起初临济南时对泉城的第一印象。毕竟一个从未出门的乡下小子,好不容易闯过独木桥,满心满眼的都是对大学生活的想象,哪里还顾及其他。只隐约记得时间应该在国庆后。
初到济南,对它印象最深的却是到济南后遇到的第一场雪。那应是1987年11月27日。因为这一场雪,我第一次拾笔,有了第一篇文字。
36年后,济南大雪,“齐鲁壹点”开展“迎冬雪”征文活动。我虽在江南,忍不住回忆了《那场36年前的雪》,并抄录了当年留下的小诗《雪》。
校园青青,我只记得飘游的白色柳絮,在没有风的角落浮成一片淡淡的忧郁。不大的学校,乏善可陈。30年后返校,才发现那幢教学楼、那间宿舍、那个食堂、那座图书馆,是那么亲切。体育场的台阶依旧,只是背后的白杨树长大了,但我还是在那里坐了半天。
几年济南求学生涯,最刻心铭骨的,却是一间旱冰场。只是岁月流转,我早已经忘了它的名字。在那里,我遇见了一位好姑娘。
我在《那时,你的笑颜是我的天堂》中回忆:“像是一道闪电,我瞬间僵直了。我坐在地上,呆呆地盯着你,感觉四周一下静了下来,只听见自己心脏越来越快的跳动声,咚、咚咚、咚咚咚、……如同冬日里的阳光,我在温暖中沉沦了。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从此,我沉醉于你的微笑中,再难自拔。我当时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如空谷幽兰般的你。”
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那时候的济南,到处都是温暖的阳光,每天都有和熙的春风,湖边拂柳如飘逸的长发一般温柔,天上流云与如雪的白衣交相辉映。
三十年后,重返大明湖。这是一个静好的下午,我踏遍曾经的足迹,沧浪亭、得月亭、铁公祠、藕神祠、汇波楼、……,仿佛听到某个熟悉旋律,清风、阳光、花香、鸟语,还有笑靥,一起醒来,曾一起经历过的怦然心动依然心动不已。
情不自禁租了条游艇,再次泛舟大明湖。湖上的风依旧,只是当年的少年早已白发苍苍。忘却了岁月与流年,心中想起曾经的故事,只是当年的同伴不再。
我放下船桨,任风吹动小船。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歌声,想起当年的梦想与诺言。我正学写棹歌,又在大明湖上操舟,不如写下百首棹歌,于人、于己、于济南,也算是有个交待。
棹歌,就是船歌。本是江南水乡船夫、渔民在劳作时唱的歌,后逐渐演化为与水乡有关的诗词,具有“广为记事,以诗存史”的特性,被誉为“有韵的地方志”。
于是,有了《大明湖棹歌百首》。我在《自序》是这样写的:“泛舟大明湖,佳人入梦;求学无影山,魂牵泉城。念溪亭藕花,卅年未逢;思惊飞鸥鹭,欲归难栖。此情无计可消除,唯寄竹枝词;众里寻他千百度,恰渔歌樵唱。此《大明湖棹歌》所由作也。盖以名胜曾传,土风可记;王渔洋吟成《秋柳》,犹剩夏荷;王象春赋就《齐音》,非独百咏。因思扣舷而作,触绪成歌百首。”
这里暂且录下几首,恰似我此时的心情。
《倒影》
青莲垂柳明湖湾,
平涵新雨映佛山。
清风吹拂转眼化,
沧浪亭里去又还。
《清梦》
忆到泉城九月初,
萧萧红叶诗笺储。
当时柳绿应犹在,
且随清梦入华胥。
《一船春色》
梦里明湖泛中流,
一船春色看不休。
最是难堪醉醒后,
残夜寂寂月满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