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外交家、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部长的钱其琛,于5月9日时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钱其琛1928年1月,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半年之后,钱其琛在天津出生。
1942年,14岁的他进入了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也是在这一期间,钱其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钱其琛一边在上海的《大公报》当职员,另一边,他还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
钱曾说,地下党的经历,让他养成了工作不留只字片言,一切都靠记忆的习惯。
不过,钱其琛真正开启自己的外交生涯则是在建国之后。
1954年,钱其琛被派去苏联中央团校学习。
他回忆说:“那年我26岁,初为人父,女儿出生只有20多天。”
但是,也是这段经历让钱熟练掌握了俄语,后来在中国驻苏联的使馆担任秘书等职务。
回国后,钱其琛受到了文革的冲击,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学习。
等钱其琛再次回到外交战线时已经是1972年,他再次被派驻到苏联担任使馆参赞。
黑云压城城欲摧
1988年,钱其琛担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开始执掌中国的外交事务,直至2003年退休。
也是在这一期间,世界经历了海湾战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时间电闪雷鸣、黑云压城。
中国首位新闻发言人
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此后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但当时间到八十年代时,二者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转机。
1982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了针对中国的长篇讲话。
勃列日涅夫讲话中虽不乏对中国的攻击,但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了中国对台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
紧接着,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迅速组织新闻发布会,邀请了中外八十多名记者参加,而这次的新闻发言人正是钱其琛。
针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钱其琛只说了三句话:
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
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
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言外之意,对于双方的分歧,中方不会退步,但是,中国愿意改善双方关系。
三句表态谨慎而含蓄,但蕴含着中国对苏关系可能发生重大转折的信息。
念完三句话后,发布会结束。没有记者提问,没有唇枪舌战。
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的钱其琛不久后,中国和苏联结束了双方的不正常状态。
这次新闻发布会,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钱其琛成为了我国第一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海湾战争会晤萨达姆
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钱其琛外长在战争前夕赴伊拉克进行国际调解。
在钱的著作《外交十记》中记录道:
大约在11时左右,我见到了萨达姆。这次他一身戎装,腰上还别了一把手枪,让人感到几分战争将临的气氛。差不多两个小时的会谈中,中间曾有片刻休息,那时,他才把手枪取下,放在桌旁。
萨达姆萨达姆:科威特蚕食伊拉克的领土和石油;科威特是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就像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样。
钱其琛:香港问题完全不同于伊、科关系。香港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只是被英国通过鸦片战争霸占了一百多年。即便如此,中国仍是采取和平方式与英国谈判,最终达成解决了香港问题的协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有外交关系,互设使馆,都是联合国成员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
萨达姆:美国是否真的要打仗?
钱其琛:一个大国,集结了几十万大军,如果没有达到目的,是不会不战而退的......
遗憾的是,美国立场强硬,萨达姆没有任何撤军的意愿。一个月后,海湾战争最终爆发。
1991海湾战争但是,这次出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争取和平,防止战争,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冷战后推动中韩建交
朝鲜战争后,中韩双方一直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两国民间交往愈发频繁。在一场国际会议上,韩国总统卢泰愚向钱其琛抛出了建交的橄榄枝,但是钱并未直接作出答复。
钱其琛在韩国“中国要同韩国建交,难点并不在于双边关系方面,而在于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即如何让与中国有着传统友谊的朝鲜,能逐步理解和接受这种外交政策的调整。”钱其琛回忆说。
与朝鲜多次交换意见后,金日成表示理解中国的立场。
1992年,中韩建交。
钱其琛(右)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港澳回归谈判
除此之外,钱其琛还参与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谈判。
1993年钱其琛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赫德,双方针对香港问题展开谈判。
因为各执己见、寸步不让,不但没有成果,而且眼看着就要不欢而散。
这时,钱其琛缓和而冷静地做起了总结:今天我们的会谈很重要,应该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
钱其琛继续说道:“第一,双方争论得这么激烈,说明双方对香港回归问题都极为重视,这是今后我们解决具体问题的前提;第二,今天我们在许多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但双方都愿意继续谈,哪怕吵架似的谈,这为双方进一步沟通打下了基础。”
赫德听后,也“心领神会”地对这番总结表示赞同,谈判的破裂就这样被规避了。
这也是外交上斗而不破的典型例子。
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
2003年钱其琛从副总理的职位上退休后,开始撰写《外交十记》,记录自己曾经的外交生涯。
钱其琛个人非常喜欢《浮生六记》、《干校六记》两本书,于是取名《外交十记》。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书的题目和封面中。
这本书,后来也成为了外交领域的必读书目。
钱其琛也非常注意外交人才的培养,从2000年开始就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名誉院长,并时常到学校演讲。
2004年,钱其琛将《外交十记》的全部版税捐赠出来,设立了《外交十记》奖学金,来奖励品学兼优、有志于从事外交事业的贫困学生。
钱其琛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都在医院度过。
李肇星说,“最后见他七八次,他都是不会说话,不认识人。每次见完他,我都是很难过地离开了。”
《外交十记》电子版下载:请简信后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