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两类人的功夫堪称是精妙绝伦入木三分的。
一个是切菜的师傅,所有的猪肉类食物清一色一分瘦,九分肥。每每饥肠辘辘垂涎欲滴眼巴巴的追着尝那一分的瘦肉,而心有愧疚地浪费了九分的肥肉。期盼了两个礼拜的梅干菜烧肉,最后倒是这点肥肉里的大油滋养了干巴巴的梅干菜。
另一类是食堂的盛菜阿姨。眼看着她一铲子下去有一块肉,可是她凭着一身本领关键性地一抖,那片肉肉竟然跌入悬崖,万劫不复,重新落回菜盘。下一位竟也如此,可叹神奇。同理还有紫菜汤,每一碗紫菜汤都像平湖秋月一般可以倒映出今晚的月色,碗底三两片紫菜是自由的鱼儿,荡漾在平湖秋月的荷塘。无可挑剔。
看见了毛血旺,如同看见了心心念念可爱的人儿,恨不得立马扑过去给一个大大的亲亲抱抱举高高。真正享用的时候,拨拉开上面一层毛肚,下面全是豆芽菜,藏得好比躲猫猫,这局是在下输了。
食堂的饭菜完全满足不了一个正在长智慧的青少年,以至于连续一个礼拜晚饭找野食,只点肉,红烧肉、猪蹄、鸡,逮着啥吃啥,吃啥都吃光!这一举动震惊了饭友。
可我们的祖先卯足了劲头,花费上万年的时间爬上食物链的顶端,不是纯为了来吃素的!
@李逗逗2
天下最难解决的三大难事每天都困扰着我们,痛苦万分,不得脱身。
早饭吃什么,中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
难!难!难!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于是,吃饭成了一种程序化的仪式。不管吃了什么,只要就坐下来,用了一餐饭,这一顿仪式化的程序就算是走完了。
我见过饿的饥肠辘辘的人,甭管三七二十一,一顿狼吞虎咽,填饱了肚子,长吁一口气,却不记得食物的味道和气味。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顿饭。
我也见过点了一桌子菜,却一点食欲或者说一点都不饿的人,挑挑拣拣,三两筷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一顿饭。
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的快餐是家常便饭,你来我往推杯换盏的酒宴也成了日常。
却始终无关味道、食材、成分、摆盘和是否赏心悦目。
@花钿说3
我们今天吃的太快,吃的太满。
因为对食物没有期待,信手就能拈来。吃自助餐的朋友,常常会饿上一顿然后疯狂拿菜,明知自己吃不完,还是不断地拿各种肉,盘子里的食物堆得跟山一样,乍眼一看,全是肉食,他说:“只有多吃肉,才能把成本吃回来。”
这一餐自助餐,就成了吃肉的狂欢节,最后果真剩下了许多,又实在吃不下了。店里规定不能剩菜超过500g,他就端起盘子,全部煮进了锅里,这样就不能证明他剩菜,只能说明煮好了发现吃饱了。出了店门,自己撑得难受,直不起腰走路。
食物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又觉得十分遥远。
吃的漫不经心,也是因为唾手可得。
@李逗逗4
我们时常觉得法国菜能够让人胃口大开,也戏谑的称之为“法国大餐”,是“大餐”的原因不仅仅是指鸡鸭鱼肉,更多的是讲究的程序,前餐、开胃酒、中餐、汤、甜点,一道一道,慢慢品尝,下午饭可能从六点钟吃到晚上九十点,聊聊生活、工作和学习。“浪漫之都”的雅称才会让人觉得romantic,绅士温柔的舞步、小姐式的下午茶、高雅的音乐会、香槟加葡萄酒共同构成一餐饭。
我们也时常觉得日本料理精致得很,“料”是材料,“理”是处理。最会吃日本料理的人,通常都会坐到吧台的前面,因为是常去这家店的人,老板认得他,自然会拿出最好的鱼现场切片给他,告诉他先吃哪部分,再吃哪部分。最好的芥末是用山葵的根磨出来的,老板也会提供一小把锉刀供食客自己磨泥,然后加一点酱油。寿司也是一个一个分的精明,抹茶的、樱花的、三文鱼的、金枪鱼的、鱼子酱的……
好的饭菜是赏心悦目,是味觉与视觉共同享受的饕餮盛宴。
蒋勋先生在《品味四讲》开篇说道:所谓美学,其实是对生活品质的体会。慢下来,感受一下自己周遭的生活况遇,就会发现美。“食”作为第一篇。那些到现在记忆犹新的味道,是食物留在唇齿间最有力的证据。
@silvie5
在家的时候,妈妈蒸包子,厨房飘过来肉的香味让我们姐妹早早守在灶台旁,垂涎三尺的望着锅盖打开的那瞬间,烫手的包子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真正咬一口的时候发现真的是人间美味。
后来自己烘焙做甜点,从和面开始就充满了期待,可以跟随自己的喜好添加椰蓉、香草,或者突发奇想用杨梅汁、抹茶粉和面。看着它从发酵开始,一点一点在温度的变化下膨胀,散发出迷人的香味。那种期待的感觉似乎也夹杂在了蛋糕粉和鸡蛋中,所以在出炉的时候能倍感香甜。
一直喜爱煲汤。各种食材在小火慢炖的荡漾下晕开,番茄、姜、排骨、萝卜、冬瓜、莲藕、枸杞、香菇、茶树菇……都散发出它们本来的味道。等待的时间是久的,也正是因为这份等待,让这份姗姗来迟的美味觉得是幸福。
小的时候,白糖是很稀缺的。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会以白糖水作为招待。上学的时候,早上起来泡一杯白糖水,却偷偷的多放半勺糖,甜的发腻的白糖水觉得是很大的幸福了。
上学的时候,校门口一家麻辣米线的味道记到现在,只要一想起它的名字,嘴巴里都能感受到麻和辣的交汇。现在想到西安的面食,满满都是面的劲道Q弹和油泼辣子的香。
@李逗逗我们吃东西,不再只是为了求饱,也是在消化情感,土地的情感,物的情感,人的情感。
很多的情感,都是在吃饭的过程中慢慢渗透。吃少一点,吃好一点,学会等待,等花开,等果熟,等小鸡长大,等不同的季节不同食材的细心料理。
食无厌,食有味。
@李逗逗ps:文中所有图片均为原创。作者已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