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阿里巴巴悄然上线团队通讯软件“钉钉”。上线后,有着前车之鉴的阿里巴巴并未对这款产品做任何推广,如果不是明显提示,你可能完全不知道这是阿里的社交产品。然而,仅隔半年,如此低调的钉钉却在国内企业界无人不晓,“钉”一下的工作方式直讨老板们的欢心,“免费通话”更让员工们青睐有加,可以说,此次再战社交之举可谓一雪前耻,这着实让阿里欣慰。11月24日,中国优步(Uber)宣布与钉钉达成战略合作,优步正式成为钉钉认证企业客户,并将向后者开放API接口。此大招一出,钉钉“免费一切”、“便捷一切”的标签立马又杀向头条,业界纷纷感叹,背靠大树好乘凉,在这个拼爹拼钱的时代,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已然变得越来越残酷。
一直以来,相比国外如火如荼的企业级市场,中国的To B圈始终在不温不火地踽踽独行。而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的迅猛发展,以及协同办公产品和商业模式趋于成熟,中小企业得以一夜爆发,成为新一轮资本投资的狂欢盛宴。
此时,阿里钉钉的悄然杀入,就像一颗迷雾炸弹,刚开始以为是一声“闷雷”,当其慢慢扩散时,身在其中者才惊觉:风向已定,迷云层生,我们的出口应该在哪里?
开战,直面对垒的用兵之策
商场如战场,面对摆开踢馆架势的钉钉,在企业级市场耕耘多年的金蝶,显然是主战派。其实早在2009年,阿里软件祭出企业在线软件免费大杀器,金蝶旗下友商网便抢先推出同类免费在线软件强硬反击,得以捍卫住地盘。此番再次过招,金蝶凭借云之家,与钉钉直面相抗。
号称企业数突破90万的云之家,启动了所有渠道进行地推策略,并陆续在全国各地分公司设立云之家专项推广岗位,大举铺张移动互联。11月6日,金蝶提出“云之家开放平台战略”,携手金山WPS、滴滴出行构建企业互联网服务生态。而24日,钉钉与优步达成战略合作,在媒体上掀起更大风浪……
这种针锋相对立即就让人觉察到了浓浓的火药味,而如果说老牌软件企业拼得的是谋略,那么“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兴互联网公司则以更直接的方式与钉钉对台打擂。一年时间内三次融资,D融资达1亿元,纷享销客的“土豪”身份在圈内人尽皆知。虽然纷享以CRM为主阵地,钉钉的出现着实没有让其达到火烧眉毛的程度,但共耕于移动办公管理良田的钉钉俨然是纷享客流的一大威胁。
今年第四季度,纷享销客在分众楼宇、地铁、杂志、移动客户端等媒体投入了近1个亿的广告,与阿里打响亿元广告攻坚战。很多人质疑这种烧钱行为,但在纷客看来,这并不是在盲目竞争,在快速成长阶段进行战略性广告投入是一件必要的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情,毕竟占领潜在用户心智才是最核心目标。
当然,有着阿里亲妈的撑腰,钉钉虽成“众矢之的”但也见招拆招,无论是线上线下,“每月更新”、“1亿福利”钉钉总是有意无意便抢了头条。
现今来看,云之家、纷享销客、班聊等带头力战钉钉,一方面,这是领土被犯必须对抗的必然之举;另一方面,借着钉钉“富二代”明星光环进行贴身缠斗,也有捆绑知名度迅速上位之嫌。但,真正的较量不仅仅是台面上的你方唱罢我方唱,各方背后的物力、人力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网才是商战里无法剥离的博弈棋子。
而对用户来讲,竞争是最激进的过滤,无论鹬蚌相争,如何斗法,都要看用户买不买账,毕竟协同办公软件对于工作与人关系的深层挖掘,才是说服这类理性人群的最有力证明,而最后被淘汰的,终是不得民心。
联盟,生态布局是张什么网?
除去正面的你争我斗,也有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路,天王斗地虎并不适合以和为贵的中国经商业态,在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下,中国企业更倾向于“抱团”法则。
8月,阿里钉钉提出C++战略和开放平台生态,宣布建立生态发展基金,豪言首期投入将达10亿元。至此,钉钉由一款服务于企业的IM社交产品,转身成为SaaS软件聚合平台。当天,数十家isv宣布加入,蓝凌、和创、泛微、Tower、通达这些资深厂商早已位列其中。
很显然,钉钉布下了一张更大的网。蓝凌在企业级市场努力了15年,国内500强企业超过100家使用蓝凌,用户数量超千万。但是,移动互联到来,用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体验要求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高。“变还是不变?”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惑着蓝凌CEO徐霞,更是众多传统OA企业何去何从的心声,转型,以最低成本的转型,这个答案促成了蓝凌们与钉钉的结盟。
不论是蓝凌、和创还是国内其他的SaaS软件开发商,这些年的业务基本都是在PC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移动办公成为企业协同变革的风向标。钉钉的接口开放,意味着蓝凌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获得新用户以及阿里的技术支持,同时,阿里也实现了平台+深度垂直应用的多刀切入,结盟似乎已是皆大欢喜。
但不可忽视的矛盾仍然存在,钉钉所极力塑造的生态建设,圈的可不止是一俩家蓝凌,随着入驻者的增多,钉钉如何平衡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钉钉的永久免费,联盟者们能否奉陪到底?11月,偏向社交的乐兴也开始与钉钉进行洽谈,希望将伙伴协同软件与之对接,而一起抛来的还有个难题,在钉钉自上而下的推行方针下,伙伴该如何协调自身一直引以为傲的基层体验思维?毕竟,产品理念上的碰撞可不是个小麻烦。
如此来看,商家合作谋求的是互利共赢,但在过程中却少不了一定程度的损耗。既然面对钉钉时,联盟者们选择了化干戈为玉帛,那么在布局时就该想清楚其中的利弊,权衡得失后最大化效益最小化风险,因势利导是上策,举棋不定可不是谋定而后动的前身。
沉默,无法掩盖的BAT平台之战
BAT之间向来不缺战火,在to B混战中,企业办公市场被波及的时间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早很多。来往夭折后,阿里放弃与腾讯的直面碰撞,剑走偏锋从企业社交出发推出钉钉,而早在2014年9月微信企业号便已上线,原本这将又是一场两大巨头最精彩的PK赛,但到目前为止,腾讯似乎并没有多大动作。
相反的是,阿里携带钉钉,在2015下半年就猛砸五个亿的广告费,当全国数十万个广告屏同时亮起“钉钉是一个工作方式”的口号时,微信企业号显得更为落寞。有业内人分析腾讯是在沉默中暗暗布局,其意将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进行联合,打造企业服务生态平台,但要把6亿多个人用户转化为企业号用户尚需时日。
12月初,腾讯首次对外公布微信企业号一年多来的业绩数据,称自去年正式上线,截至2015年11月底,微信企业数达60万家,总用户数达1000万人,日活跃用户数则为200万。同时,腾讯研究院发布《微信企业号白皮书》,指出80%的人会在工作场景中用到微信,其中30%的人经常使用微信。“几乎每个人都在工作外使用微信,这意味着在这个平台上做接口和应用,工作沟通会变得顺畅许多。” 微信开放平台业务部副总经理孙剑晖说。在孙剑晖看来,微信企业号早已占得先机,“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使用一个与自己的应用习惯完全不同的新软件。”最近,微信企业号还改进了三项新功能,这些迹象都在表明,也许微信企业号确实是在暗暗发力。
只是,这种稳步渐进的策略与大张旗鼓的钉钉有点相距甚远。一路高歌猛进的钉钉不仅铁了心要打造全新的企业服务生态圈,而且意在谋求跨界整合,与Uber的合作是其创立“工作”+“出行“便捷模式的试水,背后则是以企业服务共创计划启动员工福利,以习惯捆绑用户的更大野心。
可能,这是场无声胜有声的对抗,鹿死谁手的定论还为时尚早,但就目前形势来看,阿里钉钉已在声势上压过微信企业号。
而就在王者们一身戾气搅得市场天翻地覆时,早已认栽的其他企业服务商却也发现了意外之喜,那就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对整个企业级市场的教育意义,在巨头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市场正在被引导,企业级用户对产品的理解力飞速加深。机会向来只眷顾那些鼻子灵的人,今目标开始辅以各种线下的沙龙会议,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用户获取,销售易拍摄了CRM自制剧《销售彦论》,开始在爱奇艺等视频平台滚屏播放……
BAT的介入让原本就不平静的企业级市场变得波涛汹涌,谁也无法预测这场战役的最终结局,随着战线的拉开,各方势力免不了此消彼长,当企业级市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风口,要想夺得出路,就要看谁跑得更快。
�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