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时听评书中描写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然而却常听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和喜怒不形于色实在矛盾,因此很长时间不理解其中的微妙,只觉得这位刘皇叔怎么像个林黛玉。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刘备的眼泪总是流的是地方是时候:无计可施时哭,损兵折将时哭,沾了便宜也哭,大难不死更哭……
刘备的眼泪刘备与赵云的关系中,眼泪也颇起过作用的。
当初在公孙瓒麾下,刘备与赵云一见如故,分手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最后是依依不舍,“洒泪而别”,为赵云脱离公孙瓒至死跟随刘备作了铺垫。
后来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血染战袍。回来向刘备汇报,赵云哭,刘备也哭。哭毕,将阿斗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弄得赵云慌忙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因此有了民间俗话: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有泪随时淌、尽情弹的本事不止这些。最能体现其哭才与哭术、最能令世人叹为观止的,还得要数此公的假哭与装哭。
刘备的眼泪明明是他刘使君饱餐了一顿人家猎户老婆肉,抹抹嘴之后却假惺惺地“不胜伤感,洒泪上马”,愣是把那杀妻待客的硬汉子懵得“欲相随使君”而去。这“眼泪”流得何等潇洒、何其自然!
最莫名其妙的是,东吴派人来讨荆州,刘备要诸葛亮拿主意,诸葛亮说,到时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哭到悲切处,我自有主张。
明明是他刘玄德赖着东吴的荆州不奉还,人家来讨时他先是装着“掩面大哭,泪出痛肠”,装着装着进而“真个捶胸顿足,放声大哭”,以至叫鲁肃这个厚道人“信以为真,只得应允”。这“哭”又哭得多么艺术、多有价值,你能不为刘备的“哭”惊叹不已拍手称绝?
刘备的眼泪刘备的眼泪举世闻名、路人皆知,真真假假,扑朔迷离,每到关键的时候,只要一哭,准能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既哭得令你“愿效犬马之劳”,还哭得让世人皆知他刘备“求贤若渴”。
你徐庶不是因思念老母欲投奔曹操吗?他闻之即“相对而泣,泪如雨下”,既哭得叫你“身在曹营心在汉”,还哭得让天下都道他刘备“爱才如命”。
樊城十数万生灵跟着自己遭难如何收场?他哭得“军民无不下泪”还不够,硬是哭出个刘使君充满“仁爱之心”的好名声。
关、张二将阵亡之后靠谁冲锋陷阵?他“一日哭绝三五次”仍不止,非要哭出个他刘先主不愧为“仁义之君”方罢休……
刘备的眼泪刘备的眼泪是他的一种表达,在他的心底,大概隐伏着光复汉室皇权的使命感。在他的心底,永远有一个宏伟的理想报负,为此,泪水和屈辱算得了什么,都可以不屑男儿之泪、皇叔威仪,实在是有着强大的内心支撑!
于是,刘备在泪水涟涟中,终成三国鼎立大局!刘备的眼泪,实在是隐藏了巨大的能量。
然而,最终刘备还是被眼泪蒙住了理智,不分主次矛盾的感情用事。当关羽兵败人亡后,为报二弟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置江山社稷于不顾,忘记了“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大计。
刘备的眼泪他在临终把阿斗选择托付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矣”的诸葛亮,是多么的具有战略眼光:白帝城托孤,刘备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既然以这样的方式将这话明白地说了出来,那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样的态度,来明确地表示他惟有尽忠而死也不会取而代之。
无奈刘禅实这位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成为乐不思蜀的安乐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