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情商”这一概念一直很火。
生活中,也有越来越多人喜欢拿情商说事。
但是,不少人对情商的理解,其实有失偏颇,甚至存在一些理解误区。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关于情商最常见的3种误区。
01
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
作家李筱懿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十几年前,李筱懿认识一个特别会说话的女人,大家叫她林主任。
林主任曾经是文艺兵,面貌精致身材高挑,能歌善舞,说话语气语调恰到好处,嗓子里像含着一包糖,清甜却不油腻。
林主任20多岁就当上办公室主任,负责接待和公关,在饭局上既会喝酒也会聊天,还能在精彩时唱歌助兴。
很多和她吃过饭的女孩都把她看作偶像,觉得像她这样,就是“情商高”。
若干年后,李筱懿和林主任再相逢时,林主任还是办公室主任,依旧话术周全,擅长活跃气氛。
可是,她再也不是饭局上的NO.1,更美更年轻更开朗的女孩取代了她。
相比之下,林主任美人迟暮和强弩之末的颓势,让人心疼。
但是,她吞得下委屈弯得下腰,依旧很活跃并没有冷场。
李筱懿说,又美,还能低得下身段,确实是一种能力,但那不是情商。
深以为然。
网上关于情商的文章很多,比如:
《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
《真正的高情商,就是懂好好说话》
《情商高的人,从不说这四句话》
……
越来越多人认为讨人喜欢、在人群中混得开、朋友多就是高情商。
甚至还有很多人喜欢把那些直爽、没有城府的人,都说成情商低。
但实际上,“所谓高情商,就是会说话”,完全是对情商的一种误解。
处事圆滑,说话让人舒服的确是一种很棒的能力,但这不代表他情商一定高。
因为一个人若抱着讨好他人的心态与人交往,就必然会影响自己内心的需求。
委屈自己,迎合他人,绝不是高情商。
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情商模型中,有五大要素:
了解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你会发现,五大要素中前三项都是对待自己,后两项才是如何对待他人。
可以说,高情商更重要的不是如何对待别人,而是如何对待自己。
蔡康永也说:
高情商不是迎合和容忍,而是可以好好和自己相处,同时也能把别人放在心上。
02
内向的人情商低
去年看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对颖儿的印象很深。
相比其他几位参加节目的女明星,颖儿的性格内向很多,没法很快和其他人打成一片。
在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颖儿低着头默默地玩自己的手机:
行李箱很重,颖儿还是选择一个人默默地搬,不好意思开口让人帮忙:
节目中,颖儿大部分时间都是非常安静的,镜头也最少,但她同时也很懂事。
她会在别人吃完饭各忙各的时候,默默留下来收拾碗筷。
在几位妻子中,颖儿的年纪是最小的,但她反而是最会照顾人的那个。
但颖儿这样的表现,却被无数网友狂喷“太不合群,情商太低”。
仿佛性格内向的人就是情商低,而这也变成了一种罪过。
把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等同于情商低,似乎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共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戈尔曼的《情商》里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安迪,特别的内向,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有一次的游戏,是一个幼儿园的玩具小屋模型,里面有所有小朋友的大头贴。
老师让安迪来安排每个小朋友,到玩具屋里他们最喜欢的地方玩。
并且让安迪给每个小朋友,找到他们最喜欢的小伙伴。
结果让老师非常震惊。
安迪不仅知道每个小朋友最喜欢在哪个角落玩,也准确地知道每个小朋友跟哪个小朋友关系最好。
这个游戏的成功,代表着安迪能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波动。
他通过观察,就知道其他小朋友在哪里是高兴的,跟谁在一起的时候,是愉快的。
最终老师发现,其实内向的安迪,才是全班最有情商的一个人。
苏珊·凯恩在《安静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说:
大众之所以会认为高情商的人就是外向的人,很多时候是由外在社会营造的一种价值观造成的。
说到底,情商就是一种管理情绪的能力,与性格真的没有直接的联系。
希望我们都不要再简单地从性格内向与外向,去论一个人的情商高低。
03
情绪越少越好
小区的张阿姨,是大家公认的好脾气。
每次看到张阿姨,都感觉很亲切,她对谁都是和和气气的,人缘特别好。
这么多年,我就没看过她有情绪不好的时候。
结果去年年底,张阿姨却查出患了乳腺癌。
刚开始我特别想不明白,因为张阿姨很注重保养。
她每天都有步行锻炼的习惯,而且很少在外面吃饭,总是自己煲汤做饭。
怎么癌症就偏偏找上了她?
后来听家人说才知道,原来张阿姨的病,就是憋出来的。
老公常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
结婚后就一直和婆婆住一起,婆婆喜欢挑刺,爱对她指手画脚;
孩子把张阿姨当保姆,孙子都上幼儿园了,还总要张阿姨24小时带着......
所有的这些,张阿姨并不是不生气,但是她为了维持一个“圆满”的家庭,把这些委屈全都吞下了。
张阿姨表面若无其事,其实这么多年早被压抑的情绪憋坏了。
咨询师王宇赤说过:
情绪无法表达,人的攻击性就只能向内,一旦开始自我攻击,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最近对这句话真的深有感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被灌输了各种大道理:
“真正厉害的人,都戒掉了情绪”;
“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控制情绪 ”
......
它们都暗含了一个道理:喜怒不行于色才是高级。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高级的人,于是情绪变成了不好的东西,大家都想戒掉情绪。
于是很多人,有了情绪,尤其是负性情绪,就喜欢忍着,强迫自己理智对待。
但事实是,每个人都是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本身并无好坏,过分压抑,最终只会伤人伤己。
认为情绪越少越好,绝对是对情商的误解。
情绪是人类“灵魂”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情绪,我们就好像行尸走肉。
学会正视、接纳、合理调节自己的每一种情绪,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04
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尼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所说:
所有人只要还活着就有改变自己,甚至是彻底改头换面的可能性,并非只有孩童才具有可塑性。
情商同样如此,它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
但若是方向错了,再努力也只是徒劳。
关于情商的三大错觉,愿你我都能早日看清,正确修炼。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