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老家的村后,有重叠的山岗。在两座山梁之间有一道沟,沟里杂草丛生且丰茂繁盛。沟的中间有一条溪流,常年有水流绵绵不断地流过。
溪的丰满与苗条取决于季节和雨水的大小,夏秋两季多雨,站在高处可见浊水滚滚,像游龙一般扭动身子,绕着山岗打着弯儿奔流而下,沿途在有高低落差的地方冲出不少潭坑,大老远就能听到震撼听觉的隆隆水声;冬春两季,溪流就变得柔弱纤细起来,明晃晃的像一条绸带在随风飘动,涓涓细流一路下行,落入高低相交处的潭坑时,发出悦耳的汩汩声,或低语似的咕咕哝哝声。
在我的印象中,那条溪流不曾断流过,而那些潭坑也不曾枯竭过。
像沟缘的草丛是野生的一样,有涨有褪的溪流也是野生的,一颗颗串珠般缀在溪流上的水潭便也随之野生了。不管是什么季节,只要过了下雨那几天,潭水就恢复了澄明,泛出幽幽的绿意来,愈深的潭水绿意越浓,有的水潭经过阳光的折射,会呈现出祖母绿般的珠宝色来。它们的深度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未知数。在捉磨不透的清透的潭水中,野生鱼游来游去,历历可见,给我一种水不算太深的错觉。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伴就水深问题各执一词,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找了一根好几米长的竹子,对着潭的中心,用力投进去,眼见着垂直落下的竹子上端没入水面之下,缓了缓又悠悠浮出来,水面很快恢复了平静,而水底的泥层却未受丝毫扰动,可见潭的深度。我当时惊得后退了几步。深深的潭水,无声地泛着幽幽的绿光,静谧而深邃,让我在凝视中,心灵有过那么一刹那堕入虚空幻境的茫然,在那片刻朦胧的意识中,我惊觉,它像一只深沉的眸子,正以审视的目光凝视着我。
那仿佛是一只经历过人世沧桑,可以洞察人心复杂心绪的智者的眸子。它经历过滂沱大雨带来的滚滚泥沙和杂物连续不断地冲击和淘洗,接纳了许多外来的原本不属于他的粗鲁和怨怒;然而,它以宽容博大的胸怀接纳它们,缓缓沉淀,徐徐澄清。也许只需几日,便可再见清澈潭水里的天光云影,那是一种从灵魂深出映照出的通透明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空灵韵味。这样一只眸子,总以一种让人难以读懂的深沉与幽静,折射出耐人寻味的隽永,让人不知不觉沉入思考之中。
眸子是心灵的窗口,它直通内心,可以把一个心灵的深处的认知,阅历和力量映现出来。在与人交往的时侯,我试着像凝视深潭一样凝望不同状态下的人心。
痴迷于贪欲的心,往往是随波逐流的混沌不开;幼儿的心,是一眼望透的清澈干净;诗人的心,是蓝天白云的诗意空灵。
智者的心,则是静水深流的厚重澄明——它们有着洞察事物本质,形成自己独特深刻见解的本领。那是像深潭一样安然静守于荒谷沟壑的一隅,风雨带来的泥沙混杂、枯枝败叶,也许会短暂打破它的安然与平静,但它不介意兼收并蓄,因为它总能在接纳后进入沉淀,很快恢复其幽深,洞明和谦逊,然后化作涓涓细流再次输出,滋养沿途的生命。
古人云"水清则见毫毛,心清则见天理"。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像潭水一样澄澈,那么他极容易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看清事物背后的微妙的真相与发展,以及自己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回归生命的本真。
人心在纯粹自然,了无杂念贪欲的时候,正是深潭这种平水无波,清澈透明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