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从一个工种转到另一个工种,从乙方身份转到甲方身份,称得上是180度大转了,冲击力可想而知。这是第一次在试用期3个月,脑子里会冒出【怎么在转职期活下去】的念头。从接触的人、具体的事,都几乎是全新的形态。
就是在这种忐忑中,度过3个月的转职黑暗期,以及接下来的1年。从来没有那种【如果换个公司】【如果换个工作】【如果换个项目】,一切都会顺利无忧的情况。不同阶段不同环境,压力是常态,排雷是常态。所不同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感受,是不是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是不是觉得这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被迫的。
这一年,和很多人深入聊过职业的问题,也亲眼目睹身边朋友的一些大变动。想从个人经验,总结一些关于工作的感受和思考。
1、敬畏心。
虽然类似3个月抵得上别人10年的行业经验的经验/攻略,满天飞。但是要理解出现这种状况需要的条件,前者(3个月)的人,有邻近行业的背景/经历,并且资质悟性不差;而后者(10年)的人,大多数时间是混了10年,重复劳动了10年。所以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外行,进入一个新领域,重要的是先放下自我,空杯心态,先别忙着输出,先从各种渠道/途径输入。
我会一段时间去梳理产出的解决方案,以及追踪后期的实时效果,必须得承认,再看9个月前/1年前的材料,会清晰的感受到当初的着力点很浅。
前两个月,有一个增长策略和方向被初步验证,也会是后期的重点。我觉得牛逼死了,这个方向我曾经踩过边,但并没有往里面进一步论证。就是一句话,就算再回到两个月前,我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思考和方案出来的,再给我1年时间,估计也够呛。而能提出这样的想法的人,是基于十多年的实战经验。
2、骗子很多,别玩概念。
打着概念/履历背景等看似高大上光环的人群中,有一拨是骗子。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骗子呢?我自己有个小诀窍。
-
多次有意无意提及自己曾经的经历/光环,甚至有时候强插入。
-
讲了10分钟,里面各种专业术语、潮流词汇,但是完全听不懂。
-
绕,跟你一直绕,绕了半个小时,然后没有next,只是绕,没实质。
-
手上有锤子,眼里全是钉子。【唯】什么什么论。凡事机械式的要回归到手上的【锤子】
基本上上述四点占了3点及以上的,在我的脑子里,都会被判断为【骗子】。
3、学会放空。
这不是天生的本领,这是个需要刻意练习掌握的技能。
高强度高压力下,怎么能头粘枕头就入睡,第二天至少身体焕然一新开始新一天的排雷工作;怎么能脑子跟着身体,从一个会议转站下一个会议,从一个议题转站下一个议题。
我见过冲的很猛的人,突然中途停止,不是不用心,也不是智力不够,是体力没跟上,突然一下子被击中倒下了。一条赛道上,谁能冲到目标,会发现拼的不仅是智力,还有体力,以及运气。
这个我也在练习中,掌握的还不好。但已经深刻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4、闭环。
可能因为之前的职业经历,我一直默认【闭环】是个职场的common sense,因为之前是服务客户,没有这种习惯,基本会被客户搞死。
但是现在其实并非如此,突然一下子身边多了很多对【闭环】意识淡薄甚至没有这方面意识的人,刚开始会抓狂,两种行为语言体系的人,怎么合作呢。
一段时间摸爬滚打痛苦挣扎,各种尝试,最后发现可以一招致命一针见血的,是制度。建立闭环制度,然后推行一段时间,氛围和习惯会开始形成。
5、组织驱动。
在此之前,我其实对于【组织驱动】这四个字,是全无概念。在我的思维模式中,最实际/最直接的价值是在于一个项目/一个团队冲到场上去踢球。而很多时候所谓的【组织驱动】等,是一个比较空的概念,而且产出很难衡量,复杂性更强,除了策略层面的直击本质,更需要很多处理推动的艺术。
甚至在刚开始的半年时间,我抵触这个思路,觉得不可行,没意义。后来在经历了几次一个项目带来增长但是全盘不增长的困境之后,会发现,所谓的【组织驱动】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但是之前为什么抵触,一是觉得自己无法handle,打破了自己原有的思维套路,也打破了原有的能力边界,本能的不想跳出原来的体系。
6、不惜力气。
不惜力气的价值是在于能激发潜能,去无限碰触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会发现,自己的宽度原来可以到达这个点,并且作为下一次的突破边界线,这是种对自己认知的惊喜。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件事,愿意让自己发自内心,去【不惜力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一件事,但凡能挑起你一点点【不惜力气】的冲动,那就是种幸运,要知道很多时候,很多人去做一件事是迫于无奈,而并非心之所向。
毕竟,让你有冲动 不惜力气的事情太少了,遇到了要珍惜。人也是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