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乌合之众》时,想到了今年疫情之下,那一波又一波的黑操作。
很多人可能没有分清,许多时候我们的下意识行为,是被这种操作牵着鼻子走,但因为这是一种群体行为,所以很难让人意识到有什么问题,这就是乌合之众的可怕之处。
年初疫情严重时,各种谣言满天飞,人们用各种方式发泄着自己的情绪。看到相关信息就复制转发,根本没有经过严肃的求证,也并不了解事情的真伪,像所谓基因武器、抽烟杀毒、跺脚能断掉病毒等等。
现在想起来觉得可笑,当时很多人却信以为真。这就是群体性行为容易引导个人的原因,当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发出歪曲的暗示,人们群起而效之,就会发生传染性的暗示过程。
在战胜疫情的过程中,只因有人传言猫狗会感染病毒,天津有人将自己的爱犬从楼上直接摔下,并砸坏一辆车;西安某社区张贴宣传页,要求业主自行处置猫狗,否则强制捕杀并进行处罚。虽然后期各种谣言逐一得到澄清,但是已经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毕竟无法再回头。
以前看过一幅漫画,有人抬头看天,后面的人纷纷效仿,于是一群人围在一起抬头看天。有人问,他们在干嘛?一个一个都回答,不知道。直问到最开始那个,他说我刚才流鼻血,抬头是为了阻止流势。那群人听了好不尴尬。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一个人到群体中,智商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这话真是震人发聩。
这本书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一本社会心理学著作,出版于1895年,离现在已经100多年。尽管书中的一些内容,我们站在今天回望已无法认同,但结合作者写这本书时法国的社会背景,以及从群体心理的理论解释角度而言,这本《乌合之众》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作者说,人为什么喜欢跟风从众,这是来自于原始部落群居时代的集体记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如果一个人不认同群体的力量,那么在原始部落与野兽共处的自然环境中,肯定是无法生存的。
但时至当下,社会化进程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决定一个人走哪条路,已经不是单单由生存本能来决定了,而是来自于人类大脑中更高级别的思维和智慧,这种思维,就叫做群体思维——指在人群聚集时候的思考能力。不论社会变得怎么样,不论处在何种群体中,你只有拥有这种思考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够理清你所追随的这个群体,它给你带来的是正向的指引还是黑暗的传递。
马云当初推广某宝时,很多人嘲笑讽刺,根本理解不了。但他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和走向。走出群体低认知的范围,时代的发展给了他最好的回馈。

创意素说,80后内容创业者,简书优质内容创作者,一年读200本书,输出50万字的高效行动者,专注分享高效阅读写作和育儿成长干货。
如果你也喜欢阅读写作,欢迎私信“读书”,送你一套价值2998元的阅读写作福利,包括15本经典电子书+投稿资源+阅读写作课+推荐书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