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背景:消费者面临消费升级、决策服务是风口、商家不愿意上团购。
目标人群:20-30岁,对生活有追求,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白领人群。
定位:做本地(广东三线城市)美食精选平台,先在微信服务号上试运行。
二、如何解决流量问题
流量!流量!流量!流量电商的命脉!
1、产品前期的流量主要靠自己运营的做本地美食挖掘的订阅号(10W粉丝)引流。这导致有一个问题,就是面向的群体和我们原来所想的目标人群可能不一致。事实上也真的出现这种情况。
2、由于SKU的不足和产品更速度慢(需要业务洽谈),用户很少会主动来浏览,一般都是有更新或者搞专题活动的时候推送消息,去唤醒用户。
三、遇到什么问题,做了哪些调整和优化
一些问题:
1、微信屏蔽支付宝:导致很多用户不能支付。导致大量的订单不能支付。
2、短信通道不稳定:由于短信通道效果不好(便宜)很多用户表示接受不到短信。
3、用户比价成本很低:有些商家上了团购,价格比我们还便宜。
4、太有远见了(想太多):在下单流程里面加了登陆注册,这大概阻止50%订单。但是因为所谓的用户统一什么的,没有去取消这一步骤,其实直接可以下单在填写手机号就直接生成一个账号就好了。
5、对消费场景的不了解:以为只要消费者关注或者看过产品就能记得或者下单先放着,有空再去。但实际上很多的消费场景是去到了再购买,但是想不起来了,或者找不到。
6、方向摇摆不定:原本产品面向收入中高档的白领人群,但是我们的传播渠道所面向的却是一帮年轻的女性用户,所以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多人餐的下单量很少,交通不便的地方的产品很难卖。
7、又因为没有找对目标人群,所以以为产品方向不对,就马上各种调整各种尝试。很多时候的产品是走秒杀限购模式,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误解。复购率不高代表产品粘性不足,我把所有订单数据导出来分析了一次。十元以上的订单有500个,但是二次购买的只有12人。
8、随意上产品,有很多产品是凭着跟商户的关系免费赠送的。所以经常有1元秒杀之类的产品商家。这会让消费者对平台的认知受影响。
9、产品功能不完善,如:基本的退款功能都没有,全靠人工手动退款,大大降低效率。
10、由于模式太重,对这类产品不了解,导致很多功能缺陷或体验不好,花了很多时间在打补丁上。
一些优化:
1、产品的选择,一开始是挑选了比较重的餐来做(价格高、人数多),后来发现这些类型的产品订单量非常少。通过导出后台和支付宝的下单数据看到,购买我们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女的,并且主要年龄在18-25之间。这说明我们的用户群消费力不高。后面调整为单价较便宜和适合女孩子的美食,订单量也有所改善。
2、从引流数据分析看,订阅号带来的流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入口不明显,只有“阅读原文”一个入口。后来不再在图文内对产品进行阐述,通过简单一张图引导到产品购买页面。还有通过对活跃粉丝的推动,多了一次推送机会,并且能直达商品购买页面,转化率也比较好。
四、剖析产品和总结
1、产品没创新
从产品发展到现在,在尝试了各种秒杀抢购后,会发现这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微信商城而已。没有什么特色的。所以消费者没有理由能记得住。
2、渠道没创新
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小范围门店铺物料的方式来卖货,跟新美大没有区别。
3、模式太重也没创新
做一个比团购模式还要重的产品。因为除了同样是O2O项目(需要服务商家和消费者),我们还肩负着要去教育市场,教育商家的任务。告知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变啦。但是奈何力量太小。当然也考虑过把共享经济模式搬进来,但是也因各种原因一直未推动下去。
4、成员没经验
说一些团队成员:只有10个人(其中两个总经理不直接干活),1个PM,1个编辑,1个业务,2个设计,3个技术,并且技术不是完全的为项目组提供支持。主力成员基本是应届毕业的大专或本科生,能力有限。
5、老板太坑
对产品出来后,说“没感觉”、“这里调大点”、“这里加一个功能”,或者看到微信的一篇“新闻稿”就当“干货”的转到微信群说,这模式好!我们也做!不仅会影响进度还会给成员感觉老板浮躁。
五、未来方向
我认为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出发。
没钱但有资源,那就只做年轻女性的本地美食精选电商。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想着一下子就裂变全国推行。这个市场份额也不小,在更垂直的市场也能避开新美大。
<b>怎么做 </b>
1、从粉丝群里面挑选甜品爱好者的种子用户。
2、做社群,通过分享甜品知识来做切入点卖甜品。
3、产品精挑细选,坚决不上秒杀。
4、做好商家及用户调研,优化产品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