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修内容:《儿童文学的乐趣》第六讲
🧐 课后思考:
阅读(或孩子们一同阅读)同一个故事(童话或神话)的几个不同版本,比较一下:
1、这些版本之间的差异如何表达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假设?
2、找出故事的重要时刻及其相互关系,比较不同版本对这些重要时刻的关注程度。
哪个版本最让你满意?为什么?
童话的特征:
背景:童话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惯用语将真实时间与幻想结合在一起。每个故事中的魔法似乎仅限于一两个元素,此外的一切,在读者看来同现实世界的真实过去没什么两样。与科幻小说不同,童话不通过幻想描述复杂的未来,却对纯朴的旧日时光满存怀念。
人物:在童话那一清二楚的世界中,读者很容易就能弄清楚他们应该崇拜谁,应该憎恨谁。童话中的善只是被动,甚至愚蠢;魔法就是帮助他们因缺乏能力而最需要帮助的人。
人物只有六种可能的角色,这六种角色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二元对立的三组:馈赠者或绝予者/受惠者或接收者,主体/客体,助手/对手。
事件:基本故事范式(美梦成真的幻想)
意义:尽管童话明显倾向于表达愿望实现的幻想,大多数童话阐释着却相信童话实际上的确表现了“真理”,认为故事中的幻想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象征性刻画。(潜在内容才是故事内容的真理)
结构:童话提供的是一系列彼此分离的紧张时刻,中间缀以一些无关紧要的、空泛的摘要式片段。
举例来说,不同版本的《小红帽》大多都由以下的中心事件序列构成:
1.妈妈告诫小红帽,送她上路去探望祖母
2.小红帽和狼说话。
3.狼去了祖母家(在大多数版本中,狼把主母吃了),然后假装成祖母的样子。
4.小红帽到达祖母家,狼请他进屋。
5.小红帽和狼讨论它的长相,对话以狼威胁要吃掉小红帽告终。
神话:神话是具有特殊地位的故事。对于相信神话的人来说,神话是真实的———不是象征性或意义上的真实,而是绝对真实,既对世界本来面目的如实记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