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间,终于结束了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阅读。其实本书一共7.3万字,并不厚。但里面却充满了对自身和世界探索的哲思。
全书以悉达多一心求道为线索展开,通过他在婆罗门的学习、离家进入沙门、到世俗和妓女、商人的学习、沉沦到想自杀、醒悟和摆渡人(河水)学习、被爱子遗弃、到最终历练成佛的故事。书里没有过多渲染悉达多如何历经各种考验成佛,而着墨更多的是事情发生后人物内心的变化。
不知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因为要写求道的心理转变。总之书中出现多处对比,并且通过这种对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悉达多:
1、父子问题:尊重——控制
悉达多和他的父亲,悉达多和他的儿子,这两对父子在问题处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悉达多想要离开婆罗门进入沙门时,虽然父亲极其不情愿,但最终还是答应,尊重了悉达多的选择;
悉达多遇到自己的儿子后,想把他留在身边,让他也成为圣人,即使他比谁都明白孩子不属于他,但他依旧不愿放手,导致儿子最终弃他而去。
2、求道之人:自我求索——遵从教义
悉达多一心求道,作为他最好的朋友歌文达也一样。但在求道路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悉达多离开婆罗门加入沙门后,发现自己在转圈,依旧没有找到无我。觉得教义不可靠,乃至即便是见到佛乔达摩后也依旧坚持离开,自我寻找成佛之路。
歌文达信仰、喜欢、爱护悉达多。所以与他一起离开婆罗门加入沙门,而在见到佛乔达摩后认为跟着乔达摩遵从教义就能解脱。于是抛弃了悉达多,加入了佛乔达摩。
3、商人与悉达多:游戏世间——沉迷世间
当悉达多来到世俗开始和商人学习经商后,悉达多能够笑对一切,因为他不以赚钱为目的。他认为一切都是在学习和体验,而其他人却都沉迷在事情中不能自拔,自己冷静观看一群人沉迷其中;
商人认为做为一个商人的目的就是赚钱,如果出远门做生意没有赚到钱甚至赔钱了,就是失败的,会痛苦会着急;
4、悉达多对歌文达的态度:傲慢——理解
在悉达多决定离开婆罗门时候、以及在沙门学习听到歌文达提出去见佛的时候。他都对歌文达充满了傲慢和嘲笑;
在悉达多失去孩子之后,他开始羡慕众人,当他再次见到求道无果的歌文达,却给予了理解和帮助;
5、悉达多和乔达摩讲的东西:宣扬爱一切物 —— 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宣扬爱
悉达多参悟成佛后,在给歌文达分享的时候,告诉歌文达爱世间的一切;
乔达摩告诉大家一切都是虚幻的,要慈善、自制、同情、耐心,不宣扬爱;
6、悉达多对摆渡人的印象:孩子——佛
悉达多第一次被摆渡人慈善友好送过河时,感觉摆渡人和所有人一样都尊敬他、爱戴他,像个孩子;
悉达多被爱子抛弃,在和摆渡人倾诉的过程中,发现摆渡人就好像是河流、是永恒、是佛;
7、悉达多和自己的儿子:一心求道——各种毛病问题
悉达多从小出生在婆罗门,就一心以求道为目标,并且学习好、能力强,被众人所爱戴;
悉达多的儿子出生就跟着妈妈甘玛拉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身上养成了很多问题,这在悉达多眼中都是需要更改的;
再次阅读《悉达多》不知不觉梳理出来上述七个对比点。第一遍阅读时我觉得这书就是在讲悉达多如何从一个高傲、不懂爱、理论派的人通过一系列经历变成一个爱世间、也被众生所爱成佛的故事。
但随着梳理,我突然意识到:这本书可能不只是在讲悉达多,而是在讲赫尔曼·黑塞自己,他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自己上学被排挤、打压,一生经历众多战乱、动荡变化,但却依旧坚定着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写作的执着追求,并最终取得成果。不,他也不只是在写自己,他这分明就是写的我们每个人啊!
悉达多在婆罗门的生活就如同我们听话上学;
他进入沙门如同我们萌生自己的想法并行动;
他去世俗和妓女学爱情、和商人学经商就如我们步入社会的打拼和成长;
他沉沦、想自杀、苏醒就如我们遇到问题、坎坷时的低迷和思考后的成长;
他与儿子的经历就如我们组建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他的孩子弃他而去就如我们的孩子终有天要长大离开;
他最终悟道成佛,而我们呢?
全书的对比处也随着悉达多的成佛,趋于一致:
1、悉达多虽然开始控制儿子,最终像他父亲一样,选择尊重儿子,不再去寻找;
2、悉达多在成佛后,歌文达迷茫求教,但最后在亲吻悉达多额头的时候也看到了圆满;
3、悉达多虽然感觉在看大家游戏世间,而实际自己却也沦陷了,这样看和普通商人没有区别;
4、悉达多和乔达摩虽然宣扬的内容听起来不同,但他们两个呈现出来的安详和豁达却完全一致;
我蓦地明白赫尔曼黑塞透过整个小说,给我们展示的一个核心问题:二元和一元!
二元也就是二元对立论,即认为时间所有事情都有两面的,也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好和坏、对和错、善与恶等,悉达多参悟前看一切都是如此,所以一直在追求无我,后来又去追求“我”;
一元则是认为宇宙、世间一切的本质是唯一的,就如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混沌状态,如一个质点,衍生出了我们所有;所以悉达多参悟后认为一即是多,没有时间,我即众生,众生即我;
这部分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可以把一元和二元换个词来理解,即本质与认识;
(一元)本质就是世间万物背后相通的东西,我理解如下有如下几点:
1、人性:
我们的人性是相通的;
2、感受:
我们每个人经历事情的基础感受:即喜、怒、哀、惧、爱、恶、欲是相通的;
3、生命呈现:
我们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生命过程,但终点都是相通的;这就像爬山,大家可能从不同角度爬,但是最终都会到达同一个山顶。
4、目标追逐: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属于自己目标,虽然具体目标不同,但整体过程发生是相通的;
(二元)认识就如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的诸多看法、观点。我们的误会和冲突也源于此,我们希望对方能按我们所想,即“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心理。
这恰恰是黑塞的写作特点,因为他成长时被当时的规矩、环境所排斥,他追求在共性中的个性,而《悉达多》巧妙的把个性和共性结合了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自己的成长之路。
我们时常感悟人生像围城,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想来就是因为我们被大众所裹挟而包装自己,在这过程中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唤醒真实的自我,需要我们自己去感知,当感知到了就会懂得尊重的意义:即尊重一切生命,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如果我们不希望别人摆布我们的人生,我们又为何一定要去摆布别人的人生呢?
所以就如悉达多最终一样,当我们能够真正对自己负责的时候,我们才具备对一切负责的能力。
《悉达多》这本书真的引人深思,让人共鸣,大家有时间要找来读一读,书中的智慧是我几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所不能尽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