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春天,忽然想喝茶了。
读书,也不想过于沉重,一本买了很久的书终于想看看了。书名《茶之书》,作者冈仓天心。
市面上和茶有关的书很多,要么过于轻浮要么过于玄妙,已经不想再看了。《茶之书》是另类,是想了解茶的世界经典入门读物。理由有几个:
1、作者是冈仓天心是日本人,生于1863年,大约是太平天国末期,和齐白石同岁,和泰戈尔关系很好;
2、作者日本人,对于当时明治维新的日本过于西化表示批判。《茶之书》就是一边介绍茶的世界一边批判西方人不懂东方文明。
3、作者日本人,批判西方,却是用英文写就的《茶之书》,翻译成法、德、西班牙等语言。还入选的美国的中学教科书。
4、作者用英文写书,翻译成汉语却又极美,如散文诗,清简隽永,流利可诵。
这本书做成有声读物是极好的!这个月做一本。
5、作者是明治时期日本人,熟读四书五经和各家经典。在西方穿和服招摇过市,教育孩子说:“你们若是自信英语说得溜,去海外旅行也最好穿日本服装。但语言一塌糊涂,穿和服走路,那是我极难赞成的。”
做一下笔记如下:
一、一碗见人情
在东方的礼仪典范中,茶得到了普世的尊重。欧洲最早有茶的记载在公元879年。茶叶于1636年到法国;1650年到英国。
二、 茶的饮法沿革
茶最初不是干叶,制茶最初也不是沸水泡饮。在不同的历史朝代,制茶有着不同的方法。唐代主流煎茶,宋代主流点茶,自明代起,泡茶法才成为主流,并流传至今;“唐煮宋点明清泡”是对历代制茶法的高度概括。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无制茶法,往往是采生叶蒸熟捣碾,和以米、姜、盐、陈皮、香料、生奶等配料一同煎煮,有时候甚至还包括葱,饮茶类似喝蔬茶汤。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宋朝开始,茶叶研磨细末,热水冲后用竹制的茶筅点茶。然而,饮茶文明被“遗忘”,明人的笔记中茫然不知茶筅。1281年,日本成功阻挡蒙古人入侵,得以保留的宋人喝茶的方式——抹茶。
抹茶与茶筅 茶筅明之后才有“淹茶”,流传至今。但今人往往只图“喝个味道”。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让人生失去了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也失去了唐人的浪漫、宋人的礼仪。
三、道与禅
不是笔记的重点。
四、茶室
茶室,又称“数寄屋”,是即兴之所。茶屋的集大成者是茶道大师千利休(生活在大约明朝嘉靖年间)。早期的茶室仅在客厅内由屏风隔出“围间”。
茶屋包括:一间本体,容纳4、5人、一间水屋、一处玄关、一处露地。本体约四叠半榻榻米大小,10平方尺(约9平方米大小)。《维摩经》记载,维摩诘用这样大小的空间迎接文殊菩萨及佛陀八万四千弟子。
茶室 茶室草图五、艺术鉴赏
不是笔记重点。作者主要观点:
茶人们对艺术品充满敬意
茶人守护自己的珍宝如守护宗教的秘密
茶人们只收藏符合自己品味的艺术品
六、花
作者同意茶道大师的花艺精神而不同意花道大师……在于茶道大师能恰如其分的去分派设定各种元素,如此才能真正贴近生命的本质,进而触动人心。
“千利休牵牛花茶会”很震撼!
基本来说,日本花道分为形式主义和写实主义。形式主义代表是池坊流。
(以下日本花道非书中内容,属于补充阅读)
今天日本花道的三大流派:池坊、小原流、草月流。
池坊:原意为池边僧舍。
作为礼佛仪式的一部分,池坊流规定“立花”这个插花样式的插花准则,即一种直立的正规样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脚瓶或细高花瓶。
小原流: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小原流。他觉得池坊派插花术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艺术。
小原流作品草月流:
二战前夕,由于西方插花的抽象造型原理的影响,各个流派在“盛花”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突破固定花型的束缚,产生了“自由花”。这时期的代表流派为新兴的“草月流”。草月流意即其花如草之可亲、如月之明朗。该流派宣称要创造特异的花型,不受形式的约束,也不理会草木自然生长的规律,甚至采用非植物的材料,尝试各种以构成美为目的的插花造型。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辅助材料。今天尽管日本人对草月流派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实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草月流作品七、茶人风范
茶人“让自己成为艺术的本身,有资格接近美好的事物”
茶道大师对日本日常生活的影响深远。
以美而生,以美而死——利休最后的茶会作为全书结尾,也很震撼!
茶之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