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他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以上。大年三十休息一天。其他时间,必须学习。
每天学习45分钟英语,从不间断。
每天坚持21:30就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非常自律。
每天早上5点-7点,用头脑最清醒的时间写作。已经坚持2000多天,从不间断。
要求自己58岁前,写70本书,大概1000万字。
他是华杉。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
看到这组数据,我知道自己与这样的目标,这样的做法,这样的人隔着海一样的距离。在过去的三年里,我试图拿自己的写作与华杉的数据相比,结果完败。就在过去的一周,我成功说服自己不在意没有更新文章的实事,全身心投入只要上班就有忙不完的工作中去。
潜意识提醒自己,要写点什么,关于生活,关于感受,关于无法言说的现实。总有不知从何说起的困扰,一旦失去创作的节奏,整个人迅速适应宽松、舒适的状态,不再动笔,不再动脑,不再学习,只是一味完成一堆重要紧急的事情,不让眼前的工作在自己手中停滞。时间完全交给现实,没有富余时间思考,看书,没有时间和内在的自己独处,任凭相同的状态一天天过去。
面对具体事物的自己是充实的,因为完成团队重要的工作,因为实现了岗位价值,个人行为完全符合职场人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但是,那个追求精神和更为高远的自己对沉静于现实里的自己并不满意。他的追求超越当下,总是站在未来的某个高地审视现在的自己。
三年的文字创作让我养成一种习惯,总选择在独自一人时将内心不着边际的想法释放出来,置于眼前,让自己看见,看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动机和稍纵即逝的思绪。当我不再做这件事,那个躲在暗处的自己会不经意跳出来,质问我是不是选择了舒适和安逸,忘记了他的存在。最终还是回应自己,由他把自己带回这里,做最真切直白的表达。
他说,与华杉“每天早上5点-7点,用头脑最清醒的时间写作”相比,对我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点头同意。我不但做不到,就连想想日更这件事都变成一种奢侈。现实离当初的雄心壮志越拉越远,目标几乎在生活中消失。
究其原因,不仅仅因为忙碌。在我六点钟起床的时候,心中没有强烈的创作意识;在我想要动笔写点什么的时候,脑袋捕捉不到有效的信息;在我晚上回到家的时候,我告诉自己,陪伴家人比找到自我更重要。不同的时段,我总有说服自己不去完成创作的理由。原来自己编故事游说自己的本事如此强大,每一次都成功打败那个抱有非分之想的自己。
敌人永远只有一个,他时时出现,不断制造梦境,又一次次拉我回到原地。他变得越来越强大,强大到可以轻松瓦解我用三年构建起来的信心和意志。它用铁的事实告诉我,做成一件事没有想的那么容易,那怕是每天更新一篇短文这样的小事。
内心的自己是一个憧憬未来,将未来描绘无比美好的设计师,现实中的自己普通到连早起都要与闹钟做殊死的搏斗。加入时间的维度,加入每一天的约定,任何一件事实现起来都没有想的那么轻松。时间总是打败那些想与他做伴的天真想法。任何美好的计划,如果无法分解到每一天,无法机械式的去完成,都不能称其为计划,一切美好憧憬都只是漂亮的肥皂泡。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在智商,不在机遇,不在地域,而在被充分利用起来的每一天,每个小时。日日不断,水滴石穿。我们总是高估一个人能取得的成绩,却大大低估他十年里每一天付出的努力。
当华杉58岁时,捧出70本书,我不会认为这是奇迹,这完全是他在时间里付出应得的回报。自认为一直很努力,但与华杉每天完成的任何一个目标相比,我只是雷声里的毛毛细雨。
开篇的4件事,每一件都简单易学。最难的是,一直坚持,2000天不间断。聪明人总是下着笨功夫,而笨人总显出非常聪明的样子。坚持,坚持到让人望一眼就开始怀疑人生。难走的路从不拥挤,不是事情有多难,而是时间跨度有多远。
只有不断重复才有价值,重复才是建立个人信心,战胜困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唯一不变的选择。与写的好不好相比,有和无才是衡量这件事的标准和最硬核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