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歌颂鲁僖公继承祖业,整修泮宫,征服淮夷,建立文治武力。
-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
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
献馘
。淑问如皋陶
,在泮
献囚。
-
勤勉治国的鲁侯,庄敬恭谨品德高。已经修建了泮宫,打败淮夷愿臣服。勇猛如虎的将士,泮宫水滨献俘耳。良臣审讯如皋陶,就在泮宫献俘虏。
-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
,在泮
献功。
-
上下齐心众臣工,倾力推广我德政。威武之师踏征程,平定东南那淮夷。生龙活虎气势盛,既不喧嚣不张扬。不诋毁来不争辩,就在泮宫展战功。
明明:同“勉勉”。
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
攸:乃,所。
矫矫:勇武的样子。
馘:古代为计算杀敌人数以论功行赏而割下的敌尸左耳。
淑:善。
皋陶:相传尧时负责刑狱的官。
桓桓:威武的样子。
狄:同“剔”,除。
烝烝皇皇:众多盛大的样子。
吴:喧哗。
扬:高声。
讻:讼,指因争功而产生的互诉。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国风》是按国别编排,《雅》《颂》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
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
《鲁颂》,《诗经》三颂之一,共四篇,创作时间为春秋时代,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
《駉之什》:駉
、有駜
、泮
水、閟
宫。
![](https://img.haomeiwen.com/i2352513/644f386bc8e3558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