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13 二百四十四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语音整理
本篇的前五章集中讲述孔子在朝、在外事场所或者在乡党之间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给人留下了十分生动而深刻的印象。这一章讲的是孔子在出使其它诸侯国的时候,在朝堂之上的言谈举止。
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他的神态,他的言谈,他的容貌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一贯的庄重和敬畏之心。在家乡父老面前谦逊和蔼,在朝廷上则是庄重威严又不卑不亢,在国君面前则是温和恭顺、诚惶诚恐,这些都给我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执圭”,“圭”指的是官员手里拿的一种玉制的板,它代表着官员不同的级别。一般都是长条形的,下方上尖。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打小抄”,就是官员在给国君汇报工作的时候,精神上恐怕还比较紧张,事情比较多,所以将需要汇报的事都记录在这圭板上,作为提醒,防止遗漏,类似于后来的这种笏板。“执圭,鞠躬如也”,就是孔子拿起这个圭板的时候,就好像在鞠躬一样。因为圭板代表着王权,作为臣下要时刻对它保持一种恭敬的态度。
“如不胜”,就好像这个圭板很重一样,捧在手里有沉甸甸的,好像举不起来。实际上不是举不动,而是在内心发出的一种对君主权力的尊敬和恭敬。
“上如揖”,就是向上举的时候,好像是在作揖一样。“下如授”,放下的时候就好像要交给别人一样,郑重其事。
“勃如战色”,就是他的脸色非常凝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在这里,我们注意这样的一个细节,就是作为出使诸侯的官员,朝聘时拿的这个圭板不能举的太高,显得对对方不够尊重。但是又不能放的太低,显得过于谦卑。这中间要保持一个度,就是中庸。
“足蹜蹜,如有循。”“蹜蹜”,就是小步快跑的样子。孔子在拜见出访国的国君的时候,要手捧玉圭向前,脚抬的很低,小步快速向前,就好像地上有一条线一样,要始终沿着这条线前行。
“享礼,有容色。”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正式的聘问以后,作为客人要向主宾国献上礼物。呈上礼单,把所有的礼品都摆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这叫“享礼”。在这个时候,孔子神色放松,和颜悦色。
“私觌,愉愉如也。”“觌”敌音,是见面的意思。在正式的朝聘仪式结束以后,还有一些事情,有可能要以私人的身份,与国君或者是大臣私下里相见。这个时候,气氛就轻松愉快,一团和气。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自己出使的任务。
最后提醒大家,我们在学习本篇的时候,可能觉得都比较陌生,因为所讲内容都是一些朝堂之上的礼仪细节,我们现在生活中很难见到,平时被引用的频率是比较低的。我们学习的进度稍微慢一点,不要心浮气躁,看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李零讲解
这是讲执圭、享礼和私下见面的礼貌规定。
首先是姿势,要“鞠躬如也”,即像《先师孔子行教像》中的孔子,身体微向前倾,双手捧之,好像有点拿不动的样子。手势分两种:一种是上执,手的位置相当作揖的位置,在心口之上;一种是下执,手的位置相当递东西给别人的位置,在心口之下。《鲁论》“下如授”作“趋如授”。
其次是脸色和走路的样子。脸色,“勃如战色”,“勃如”,见上10.2;“战色”,是战战兢兢的样子。步伐,“蹜蹜如有循”,类似京剧走台步,跑圆场,脚趾离地,脚跟不离地,脚趾拖脚跟,蹭蹭倒脚,“步武轻移,前后套迭”,一溜儿小碎步,往前走。“蹜蹜”,音sùsù,是形容小碎步。
“享礼”,是外国使节来访,行聘礼之后,客人把礼品摆在堂下的仪式。“有容色”,是露出非常欣赏的表情,就像现在西方人接受礼物,一定要打开,作惊喜状。
“私觌”,“觌”音dí,是私下见面。“愉愉如也”,是显得轻松愉快。(执圭、享礼和私下见面)
以上四章是讲仪态。
铎罡 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