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30 十八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为政篇的第二章,“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作为孔子与弟子们的谈话录,很少专门提到哪一本书。但是诗经呢,提到了好几次。由此可见呢?孔子和他的弟子对于诗,是比较看重的。
比如孔子呢,教育自己的儿子孔鲤,也就是孔伯鱼的时候,专门提到“不学诗,无以言”。啥意思呢?就是你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你不了解诗经啊,你就无法与别人交流,不会说话。
我们来回到文本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在这里呢?他没说诗经,而是说诗。
孔子开帐收徒,在文献上主要讲六艺,就是诗、书、礼、易、乐,和春秋。最初呢,这些文献呢,都不叫经,这是在汉代建立了统一的官学以后,才统一呢把这些文献呢加上经,诗经、易经、乐经等。
那既然是称经,说明呢,它是经典。我们有个成语叫名不见经传,就是说一个人呢,没什么名气,在经书里边,在传书里边啊都找不到。可见这个经呢,是对这个文献的历史地位,他的一种肯定。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这个书名后面加经字的,就是在古代呢,由政府承认的、统一的这个教材。
同时我们要知道,诗经呢,流传下来的是305篇,在这里边呢,他没有说具体数字。只是取了一个整数诗300。所以我们不要误会,以为诗经就300篇。后来呢,也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上的说法儿,诗经又叫诗三百。
那这样的一本儿书有什么样特点呢?“一言一蔽之”。蔽就是覆盖,在这里是总结的意思。诗经什么样的特点呢?用一句话来总结,“曰,思无邪”。思就是它的主题,它的思想。整个诗经,它的主题就是无邪。
那么,我们今天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才叫无邪?按我们今天的意思理解,那就是纯正,没有歪曲,就叫无邪。
我们了解诗经的老师都知道,它包括的内容呢,非常广泛,生产、生活、婚姻、家庭各个方面都包括了,那这些能说都无邪吗?或者都解释成都思想纯正,毫无杂念吗?
显然呢,这是孔子的一家之言。我们知道这个诗经,它这个诗歌最早的来源都是来自于民间,可以说啊,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内容都有。那经过孔子的整理,他认为呢,都已经达到了无邪的程度。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来理解无邪呢,就有点儿有点儿偏。
在左传里边有这样的记载,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啥意思呢?就是诗书啊,这些礼乐都是讲德的,讲义的。都有无邪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这个无邪不仅仅是指思想上的纯正,更主要的呢,就是符合儒家思想仁的要求,义的要求。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发挥,邪,相对应的就是正,那思无邪,那就是都正。实际上呢,约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所以我们在这里边呢,对邪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解释啊,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嗯,今天的内容呢。就这么一句话。到此结束。
杨伯峻译解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睩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睩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张居正直解
诗,是《诗经》。蔽字,解作盖字。思,是心思。无邪,是心思之正。孔子说:“《诗》之为经,凡三百篇。一篇自为一事,一事自有一义,可谓多矣。然就中有一句言语足以尽盖其义而无余。《鲁颂·駉》篇之词有曰:思无邪。”是说人之思念皆出于天理之正,而无人欲之邪曲也。只这一言就足以尽盖三百篇之义。盖诗人之言有美有刺,善者美之,所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刺之,所以惩创人之恶念。只是要人为善去恶,得其性情之正而已。人之心若能念念皆正,而无邪曲之私,则其所为,自然有善而无恶,有可美而无可刺,而诗人之所为以劝以惩者,包括而无遗矣。然则思无邪之一言,岂不可以尽盖三百篇之义乎。此可见学者必务知要,而其功莫切于慎思也。
李零讲解
“思无邪”,见《诗·鲁颂·駉》,原文有很多“思”字: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思无邪,思马斯徂。
上文的八个“思”字,郑玄笺当动词,没有具体解释。“思”,《诗经》多见,放在句首是什么意思?一般以为是发语词,只是虚词,没有实义,但《诗·大雅·文王》的“思皇多士”,郑玄笺说“思,愿也”,却说这个字是表示愿望。
周原甲骨有个“甶”字,夏含夷(Edward Shaughnessy)教授考证,就是这里的“思”字。他的考证,提出早,发表晚。他把周原甲骨上的这个字读为“思”,很正确。我讨论过楚占卜简上的这个字,它的另一种写法是“思”,可以证明夏说不误。《楚辞·离骚》“思九州之博大兮”,“思”作“恖”,王逸注说,“恖,古文思,亦作思”,也是证明。周原甲骨上的这个字,学者或隶定为“囟”,或读为“斯”,不妥。《楚辞·离骚》的写法也有微误。“囟”是囟门之囟,是另一字。《鲁颂·駉》的“思马斯臧”等句,“思”和“斯”同时出现,也不可能等同。夏文提到清陈鱼的《毛诗说》,陈氏说,《鲁颂·駉》的八个“思”字是“祝辞”。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它让我想起一首五代词,“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薄命女》)。“三愿”是祝辞,周代占卜用的“思”也是表示愿望。“无邪”,原文与“无疆”“无期”“无斁”并列。“无斁”,是无厌。它们都是表示没完没了。汉代喜欢用的“未央”,也是这个意思。“无邪”的意思,估计与之相近,“邪”未必就是邪僻的意思。
孔子时代,君子凑一块儿,都是用《诗经》讲话,就像WG那阵儿,饭馆点菜,要用**语录,一问一答。姜昆、李文华有个相声,《如此照相》,就是情景再现。这里,孔子的话,原意是什么?一般认为,是说《诗经》的全部,一言以蔽之,想法很正派,一点邪的歪的都没有。但“思无邪”的原意不一定如此,至少“思”不是如此。它是表示愿望,不是指《诗》三百的想法如何。孔子引《诗》,当时引《诗》,多半都是抛开原义,借题发挥,包含许多故意的曲解和误用,西人称之为catachresis(故意为之的语词误用)。这种变形,文学家常用,古人叫“断章取义”(如《文心雕龙·章句》)。(思无邪)
天涯箫声 书 铎罡 书 子闻 书〔按〕思无邪,我认为本义是思想单纯简单。这样理解风没有问题。朱熹解风牵强附会上纲上线,我觉得他的解释弄复杂了,是不正确的。
诗经,就像雅歌,都是先民的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后世雅歌的注解也是牵强附会的多。明明是情歌,它本身就很美,一定要牵涉到君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