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同事吃饭,突然聊到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生死时刻,当然这里主要是说的“死”。冥思1分钟,把我生命的“死别”作了个计算。
今年27岁,从7岁算是有记忆的年龄,20年的记忆中有8位亲人和邻居上了极乐世界。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还会时常在我脑海中出现,后来我明白,也是他们构成了“家乡”二字。十年的生死两茫茫,二十年的生死,让我们幽梦又还乡。
长在大山里,所谓的邻居都是相隔很远的,但是,偏偏我很幸运,有一个一墙之隔的邻居爷爷(我称呼他B爷爷)。爷爷人非常好,我和妹妹经常去他家玩,虽然单身一个人,但是并不孤独。可能是老天不愿意见到他孤老终身:有一天一个精神不好奶奶跑到了我们山沟沟里,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妈好心就收留了这位奶奶,奶奶神志不好,可是就愿意呆在隔壁爷爷家,我们也没有办法,就让奶奶暂时待在爷爷家。随后通过各种方法找到了奶奶的儿子,儿子来接她,她却不愿意走了,看爷爷对奶奶也好,奶奶的儿子居然决定让奶奶跟着爷爷过,以后还像儿子一样伺候爷爷奶奶,定期看他们二老。就这样爷爷、奶奶、奶奶的儿子过上幸福的三口生活。我的童年也就和这冥冥中注定的三口之家有了必然联系,直到我11岁。
J爷爷,人又高又瘦,一生有3个儿子,大儿子对老人不孝顺,二儿子偷鸡摸狗,小儿子常年在外做生意。三个儿子都有地方住,可都不愿意给爷爷一个住的地方,最后爷爷只能住在别人不住的房子里,直到我12岁。
T爷爷,背佝偻,80多岁,整天做饭给孙子、孙子的儿女做饭,通常是老人还没有上桌,他的儿孙们已经把好菜吃光了,而且还一个劲儿的这不好吃,那不好吃,老人也没有什么怨言。这样的好日子他儿孙们也注定不可能享受太久,直到我14岁。
G爷爷,看起来干净、整洁、温文尔雅,最重要的是他和她的老伴儿相敬如宾,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时刻都在撒狗粮。他也三个儿子,个个都有出息,二儿子就是我们的村支书,小时候家里太穷,又只能靠山吃山,所以父辈们就只能砍树过活。爷爷都家就在村口,父辈为了不浪费时间,只能把砍来的树堆放在他家门后,一起运送出村,他知道大家生活困难,硬是挡着他儿子,不让他儿子管父辈砍树的事。也就这样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太窘迫,直到我15岁。
D姑姑,我的亲姑姑,从小我就很粘她,她命苦,生了对双胞胎儿子,一生为儿子,为孙子,为丈夫,从不为自己。我在姑姑家的镇上读高中,姑姑家条件也不好,可是还是每周给我送一大碗肉到学校,给我补充营养。512大地震,为了抱孙子跑出来,自己腿被砸伤,自己又患了癌症,因此,我的好日子也就持续到我17岁。
D姑父,大姑父在姑姑去世的第二年去世,我印象中的大姑父是个不懂责任不懂付出的男人。老婆拿30块钱买药,他认为太贵;儿子当兵的早上空着肚子走的;就像我们所有人想象的一样,没有了姑姑他也不可能苟活,事实证明也只是苟活到了我18岁。
C爷爷,二姑的公公,听我妈说,二姑嫁给姑父奶奶本来就一万个不情愿,可是难耐二姑和姑父情比金坚。后来我慢慢了解奶奶和他们家确实在观念上的差异。姑姑给他们家生了个大孙女,C爷爷和C奶奶鉴于是大孙女也没说什么,可是到了他们的其他孙子出生,和姑姑的二女儿出生,重男轻女的观念就不在仅仅是观念而已了,可是事实就是让人觉得可笑,最终守候C爷爷的还就是姑姑的二女儿,那年我22岁。
最后一位,也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我的奶奶。奶奶有4个孩子,爸爸是老三,在爸爸十几岁的时候爷爷过世了,家里所有大事小事都靠奶奶。也不知道是长期没有丈夫的日子的习惯还是抚养4个孩子的艰辛,让奶奶变得自私冷漠。我属于早熟的人,从小虽然知道奶奶并不像别人的奶奶那么好,但是我还是非常孝顺她,虽然奶奶小时候经常在我面前说妈妈的不对,但我也不和她争论,妈妈也不和她计较,因为我们都体谅她一个女人抚养四个孩子,还都让他们成家,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直到有一天,奶奶病了,妈妈没日没夜的照顾,奶奶好像不再觉得妈妈不好了,开始依赖妈妈,直到我25岁。
就这样,我的人生好像被编排好了,用一个个逝去的人给我人生阶段画符号,也烙上了生活的标签。
如今我远离家乡,可是我却时常想起他们,他们用他们的离去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明白责任,家庭,生活和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