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浏览知乎,有个问题吸引了我的注意:
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吗?
问题的内容大致是:我一同学和我说 广东那边小的工厂招人,4000元都招不到年轻人,但是星巴克那里3000元就可以招到一个年轻人,小工厂老板说 现在的年轻人都吃不了苦啦,一辈不如一辈。我想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已经达到3000多个,其中赞同和反对的观点各占一定比例。
赞同年轻人不能吃苦的人认为:
社会分工,总有人要做提体力劳动
吃苦的收获是过程中的衍生品
矫情,只做自己的事情,不加班,个人主义严重,没有集体观念
不是年轻人不能吃苦,而是年轻人越来越不务实
你自己内心对你拿的钱觉得匹配不?
现在年轻人吃苦的能力确实大幅度下降了
中国其实也在从“勤劳吃苦”向“欧洲懒人”的方向发展
他们不愿意干任何实质性的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干起,认为基层就是给那些完全没有能力的儿干的,自己是那个万中无一的天才
现在的年轻人,在要求工作有钱、有前景的前提下,还需要这份工作能让我们开心
据不完全统计,持这种观点人占少数(10%以下)。
而反对这一观点的人明显占了绝大多数,很多回答都是年轻人以自己的经历来现身说法,他们有的认为:
所谓吃苦文化,其实本质上就是贫穷文化的延伸
“你读书这么久就去工厂里当工人?”
宁愿拿着2K的工资在星巴克里笑,也不愿意纯粹的拿6000元在工厂里做行尸走肉
“老爷爷说:“我们当年和小鬼子拼命,再把老蒋赶跑,最后去上甘岭钻洞,就是为了今天我大孙子可以躺在沙发上吹着空调拿着手机无忧无虑地高兴了吃点零食、喝点饮料。”
有的对看轻年轻人的管理理念提出质疑:
管理者(应当)把自己当做平易近人的老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板
“ 通过吃苦,帮工厂小老板赚取利润 ” 和 “ 通过吃苦,去打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这是两个概念
如果一支军队把吃苦当做理所当然,不去积极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这只军队的实际战斗力是非常可疑的
也有引用名言:
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这种想法可以使他自己好过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很不幸的是它还有些坏作用: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王小波
也有理性地谈对“吃苦”的看法:
吃苦不是光荣,为他人奉献才是
属于现代年轻人的吃苦的方式,难道不应该是努力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嘛?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吃更少的苦,更舒服更幸福的活着
吃得苦中苦,前提条件是走在一个成为“人上人”的道路上
不得不说,知乎是个好平台。如果平时要对这样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就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做问卷、做访谈,但借助网络,我们可以对几百条理性的回答进行提炼分析,从数据上看到人们的意见所在。
对其中136条非逗机灵、观点明确、论述清晰的回答进行了分析。发现:
可以看出,年轻人们并不能接受“不能吃苦”的评价。
那么他们的想法是什么呢?
提取对126个反对“年轻人不能吃苦的”答案的关键词来看:
薪资待遇、社会进步、多元选择、意义感、环境因素等等词语高频出现。
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归类:
价值观导向因素占了半数以上,而环境条件、社会因素各占约四分之一。
对这三个维度再次细化:
可见,在价值观导向层面,年轻人追求在价值平等的条件下进行付出,并认为付出的前提是能获得自身发展。
同时,年轻人清醒地认识到了社会进步让低级的“吃苦”变得没有意义也没有市场,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
最后,由于生活压力、工作条件、健康等因素制约,年轻人们更倾向选择薪资待遇好的工作环境去付出。
另外,不得不注意到,社会舆论对于体力劳动、对于年轻人的“丑化”也反向促成了年轻人对“体面”的、“有意义”的工作的追求。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大背景下,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选择。在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指引之下,在住房、 交通等现实生活成本的巨大压力下,年轻人关于自身的价值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诉求。
与其埋怨当今的年轻人不能吃苦,倒不如反思社会主流观念如何以开放和发展的心态给予年轻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