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大全
(原创)中医理论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二)

(原创)中医理论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二)

作者: jennywong3022 | 来源:发表于2019-12-07 13:13 被阅读0次

9.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如何界定虚实的标准?看八卦图,阴阳平衡代表阴与阳是一样多的,这说明地球在沿着轨道有规律的转动,只要阴阳的任何一方偏多或偏少都是偏离轨道,地球不遵守宇宙的法则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宇宙里到处存在的黑洞吞掉,所以阴阳必须时刻保持平衡,虚实也是一样,平衡就是刚刚好,过多的就是不好的,对于身体来说就是邪气需要拿掉,过少的对于身体来说就是精气不够需要补足,所以内经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意思是病毒细胞的主导力量越来越强就是实证,正常细胞的主导力量越来越弱就是虚证,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泻就是打败主导力量的病毒细胞,补就是让主导力量的正常细胞繁殖增加达到足够的数量,那么如何知道人体的阴阳虚实呢? 中医是如何根据 “望闻问切”来了解阴阳虚实呢? 难经说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意思是当你用三个手指同时轻按手腕部的浮脉时,你发现脉小而微弱,当你同一个地方重按下去感受沉脉时,发现沉脉是大而有力的,代表阴盛阳虚,脉小而微弱是虚,脉大而有力是实, 这里的阴就是里面的内藏,阴盛代表五藏活力太旺盛或六腑太满了是实证需要泻或泄下,阳虚代表外面太虚需要补; 当你用三个手指同时轻按手腕部的浮脉时,你发现脉大而有力,当你同一个地方重按下去感受沉脉时,发现脉小而微弱,代表阳盛阴虚,阴虚就是五藏六腑不足是虚证需要补,阳盛代表外面太旺盛需要发散 (这里的浮主外代表皮肤肌肉四肢,沉主内代表五脏六腑,因为笼统来讲内藏是一个整体, 这里的阳主外代表皮肤肌肉四肢,阴主内代表五脏六腑),难经接着又进一步说明虚实的判断 “人有三虚三实,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脉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痒者为虚,痛者为实;外痛内快,为外实内虚,内痛外快,为内实外虚” 意思是:人有脉象的虚实,有疾病的虚实,有诊断的虚实,软弱的脉是虚,强有力的脉是实,疾病往外走的是虚,疾病往里走的是实,唠叨不停重复讲话的是虚,不爱讲话的是实,慢性病是虚,急性病是实,痒的是虚,痛的是实,外面痛里面不痛的,是外实内虚,里面痛外面不痛的,是内实外虚。什么是疾病往外走往里走?往外走就是疾病从身体内走到身体外代表好转,往里走代表疾病一步步走到身体里代表加重,比如治疗躯干上的皮肤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病变部位从背部慢慢转移到四肢就是往外走,比如疾病是通过人体的12条经络步步侵入的,顺序是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如果太阳经的症状没有治好反而出现了阳明经少阳经的症状说明疾病往里走是实证。

10.难经认为脉搏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生死吉凶。寸口的脉搏如何判断五藏的具体位置呢?难经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黄帝内经说“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呼出是吐气到外面的皮肤肌肉四肢,所以心肺的脉搏属阳,吸入是气沉到里面的内藏,所以肝肾的脉搏属阴,内经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阴阳是对立的,阳是向上的,阴是向下的,所以心肺的脉搏漂浮在手腕的上部位置(靠近大拇指方向)称为寸脉,肝肾的脉搏沉在手腕的下部位置称为尺脉,脾在中间位于手腕的中部位置称为关脉,指明了五藏在手腕部的平面位置后,接着根据切脉的由浅入深来说明五藏在手腕部的纵深位置,难经说“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也”意思是:手指以三颗黄豆的力度轻触皮毛感受到脉动的,这是肺,因为肺主皮毛,以六颗黄豆的力度触及皮下的血脉感受到脉动的是心,因为心主血脉,以九颗黄豆的力度触及肌肉感受到脉动的是脾,因为脾主肌肉,以十二颗黄豆触及到骨头边的筋感受到脉动的是肝,因为肝主筋,手指触及骨头脉象猛烈的是肾,因为肾主骨, 这是用一个手指感受具体的内藏脉象。难经又进一步比喻如何区别心肺与肝肾,难经说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又大又散是心,又短又涩的是肺,想象一下一堆火与一块金属让你摸是什么感觉,你就知道如何辨别心与肺。如何辨别哪个是肝哪个是肾?难经说“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又长又稳固的是肝,(轻按软,重按硬)的是肾,想象一下木头与水让你摸,木头是又长又稳固的,水面是软的,水底是硬的。 因为十二经是左右对称的,五藏与五腑三焦是互为阴阳,所以五藏与六腑在寸口脉是同样的位置,如心与小肠,左手和右手完全一样,即使残疾人少了一只手臂也不影响摸脉。正常脉搏的标准是什么?难经认为 “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意思是:诊断时是医生根据自己的呼吸来决定病人的脉搏,医生一呼病人的脉搏跳2下,医生一吸病人的脉搏又跳 2下,而且脉搏跳动不大不小是健康人,按照这个算法,一呼一吸跳4次是正常,而当医生诊断时是凝神贯注处于深呼吸状态,这时一呼一吸脉搏跳5次也属正常。

11-1.中医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热病用寒药,寒病用热药”“虚者补之,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实者泻之,实者泻其子,母能令子虚” 这是告诉我们根据疾病的程度来用药,如何来治疗轻微的虚实,相对严重的虚实与最为严重的虚实, 如虚证的病人,轻症用“虚者补之”,一般程度的病症用“虚者补之”再加上“虚者补其母”,疾病严重的用“虚者补之”“虚者补其母”再加上“子能令母实”或“母能令子虚”。治病如果寒热虚实弄反了后果是加重病情, 现在我们也知道了阴阳虚实寒热如何治疗: 从宏观来讲,阳主外,阳是充盈在皮肤肌肉四肢的一股无形的力量,有了力气人能奔跑跳跃搏击,皮肤毛孔能开合自如,阳盛需要发散,阳虚需要补,阴主内指五脏六腑,阴盛需要泻和泄下,阴虚需要补。

11-2.例如阳虚是浮脉微弱而小,因为气属阳,需要用气厚或气薄的药物来补阳,阳虚的热病用辛寒的药来补阳如浮萍薄荷,阳虚的寒病用辛温的药走外来补,如桂枝荆芥;阳盛是浮脉大而有力,因为“辛主散”“辛甘发散为阳”,所以阳盛的热病用辛寒的药物如浮萍薄荷加红枣来发散,阳盛的寒病用辛温的走外的药物如桂枝荆芥加红枣;例如阴虚是沉脉微弱而小需要补,因为味属阴,味厚的药走五藏走六腑,味薄的药走六腑,气属阳,气厚气薄的药走六腑,所以五藏用味厚的药来补,六腑用气厚味厚/气薄味薄的药来补。阴盛是沉脉大而有力,五藏的阴盛需要泻,六腑的阴盛需要泄下,因为具体来讲内藏又分阴阳,“阳无形,阴有形” 六腑是空心的属阳,有了阳的力量,大肠,小肠,胃可以蠕动消化,胆能喷射出胆汁,膀胱能喷射出尿液,六腑有收缩胀大的功能,有形的物质在不断的进进出出,如肠胃储存食物和水,食前胃空肠满,食后胃满肠空,食前胆储存胆汁,食后胆汁排出到十二指肠去帮助消化,喝水前膀胱是空的,喝水后尿液排出,空心代表六腑不需要任何东西停留在里面,有任何物质长时间停留已经是病邪了,内经说“邪气盛为实” 所以六腑的实证用苦味的药泄下,比如胆用苦味的柴胡,三焦与奇桓之腑用苦味的白芍,肠胃用苦味的大黄枳实柴胡,膀胱用苦味的桃仁大黄,因为苦主泄下,由于气走六腑的能量,味走六腑的肉体,六腑实证需要用气薄味薄/气厚味厚的苦药来泄下,如六腑的实证寒病有的用味薄气薄的苦温的药如吴茱萸生姜紫苏,如六腑的实证热病有的用味薄气薄的苦寒的药如夏枯草栀子浮萍薄荷,如气薄味薄的苦的白头翁治热痢,比如肠胃堵塞严重的,有用气厚味厚的苦药粗暴泄下,如寒病用大黄附子,热病用大黄枳实,有用气薄味薄的凶悍药如甘遂芫花,有用气厚味厚的凶悍药如巴豆,六腑轻微堵塞有用气薄味薄的药物轻轻通腑,如半夏厚朴去痰,茯苓利湿,鸡内金消食,香附陈皮理气,金银花清热,胖大海清肠通便,比如丹参去瘀血,威灵仙去风湿,六腑的虚证需要同时补气和补味,如六腑虚证的寒病有的用气厚味厚的川穹当归熟地,有的用气厚味厚的砂仁白豆蔻高丽参鹿茸,有的用气薄味薄的如新鲜生姜紫苏党参黄芪,六腑虚证的热病有的用气厚味厚的青蒿生地,有的要气薄味薄的如薄荷葛根北沙参麦冬,五藏是实心的属阴,五藏是储存无形的活力的地方,活力太过于旺盛需要泻,活力不足需要补,实心就是里面是有形的东西聚集,所以五藏容易积聚一些东西, “邪气盛则实,实者泻之,精气夺则虚,虚者补之”味属阴,所以用味厚的药物可以进入五藏,五藏的实证与虚证分别用味厚的酸苦甘辛咸来泻和补。

11-3. 人体内有五脏六腑是因为除了五藏五腑还有一个大腑叫三焦,难经说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的阳负责来回输送体内的水谷气,三焦的阴是除了五藏五腑以外的部分如有形组织和空腔,空腔是人体内看不见的,如呼气时空腔变小,吸气时空腔变大。其中气管,喉管,食道,连接脏腑的油膜, 肋膜,胸膜,隔,胰腺,甲状腺,前列腺, 扁桃体,阑尾都是属于三焦,中医认为“肾合三焦膀胱”,所以三焦里的实心属阴按肾脏的治疗方法,空心的属阳按照五腑的治疗方法,如胰腺炎前列腺炎从肾来治,咽喉炎阑尾炎从六腑来治,看金匮里的大黄丹皮汤的结构,用气薄的丹皮与味薄的苦的大黄桃仁让病毒细胞发散泄下,同时芒硝味咸可以攻坚把肿胀弄软,冬瓜子排脓,大黄丹皮汤是治疗六腑的实证热病。

11-4. 人体还有奇桓之腑,内经认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卵巢) ”,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腑” 意思是:脑髓,脊髓,骨髓,脉络(血管淋巴),胆管,子宫卵巢是奇桓之腑, 他们藏在身体里面像藏在地里,这里的阴代表里面,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他们是不需要泻的,他们具有收缩胀大的功能与五腑一样属于阳,但是他们又是错综盘绕的特殊的腑,他们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比如脑髓与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外环境的刺激由神经输送到脑髓产生感觉,然后再由脑髓整合信息发出指令由神经输送到四肢躯干,如卵巢输送卵子,胆管输送胆汁,虽然各个腑输送的东西不同,但是他们输送的功能永远不变,内经告诉我们奇桓之腑的治疗方法是不需要泻下,因为奇桓之腑仅仅输送不储存,治疗方法与五藏六腑有不同,用气厚的药和气薄味薄的药,不要用味厚的药。 比如寒病的虚证用气厚的药补能量,同时用气薄味薄的药来补形体,如桂枝干姜花椒生姜党参黄芪,寒病的实证用气厚的药加甜味来发散,同时用气薄味薄的苦的来泄下,如桂枝干姜花椒红枣生姜白芍。 热病的虚证用浮萍薄荷北沙参麦冬来补,热病的实证用浮萍薄荷大枣夏枯草栀子。

11-5.人是独立的个体,用药也是有差异的,比如体内干燥的用质润的药,体内湿气重的用性燥的药,比如同样是苦寒的药,龙胆草性燥,知母滋润。 “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 比如同样是苦味,白头翁是寒吴茱萸是热。药材是根据病情的轻重来选用的,比如阳盛需要发散,同样是辛温,寒重的选桂枝,寒轻的选荆芥, 因为桂枝比荆芥热很多。 用药不当都会加重病情,比如肾脏的虚证需要苦味补,你用了苦瓜食疗,但实际上苦瓜是味薄的只走六腑不走五藏,应该用味厚的苦的如附子黄连。比如胃病的虚证寒病出现了腹胀,你以为用陈皮枳实可以通气,但是陈皮枳实是苦味用于实证,用了后肚子更胀,这时以补为通,应该是同时用补气补味如砂仁白豆蔻高丽参鹿茸。伤寒金匮的古经方主要是在论述阴阳虚实寒热,比如吴茱萸汤是治疗六腑实证的寒病,大建中汤是治疗五脏六腑虚证的寒病,白虎汤是治疗六腑实证的热病,阴阳虚实寒热的不平衡表现在每个人身上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就好像妖怪变出种种千奇百怪的表象给你看,所以治病永远是阴阳虚实寒热最重要,重症是由于身体偏离平衡太远造成的,治疗原则是一样的。

12.人的身体里面只有两种疾病,一种是藏病,一种是腑病,藏是五藏,腑是六腑加奇桓之腑,如何从脉搏判断是藏的疾病还是腑的疾病? 难经说“数者,腑也,迟者,藏也。数者为热,迟者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意思是:脉搏跳动快的是腑的疾病,脉搏跳动慢的是藏的疾病,快的是热代表温度高,慢的是寒代表温度低,这里的阳代表腑,这里的阴代表藏,这里的寒热代表藏腑在体内的温度高低,因为体内腑的温度永远比藏要高一些,腑是阳,藏是阴,看阴阳八卦图,阳是面向太阳的代表热,阴是背向太阳的代表寒,为什么脉搏跳的快是腑病而跳的慢是藏病?正常人脉搏与心跳的频率是同步的,人遇到兴奋激动恐惧等外来刺激时或跑步后心跳会加快,这时脉搏也是加快的,说明藏与腑温度是同时升高,当病毒细胞侵入体表皮肤肌肉四肢时人会发高烧,这时由于热心跳脉搏都是加快的,说明里面的藏与腑温度也是同时升高, 当人很平静或修炼打坐时心跳很缓慢,这时脉搏也是慢的,说明藏与腑的温度同时下降,正常人里面的藏与腑的温差是恒定的,说明藏与腑没有疾病,一旦温差恒定值改变,说明内部的藏与腑已经不平衡了,温度偏高是腑病所以脉跳快,温度偏低是藏病所以脉跳慢,还有的情况是同时出现腑的温度偏高藏的温度偏低,那说明藏与腑温差的恒定值变大,如体内寒热不一的奇怪症状,那代表腑太热藏太寒,比如有的人上半身特别热,下半身特别冷,这时藏用热药腑用寒药,如生石膏附子用在一起,也可以用浮萍干姜,浮萍味薄性寒走腑,干姜味厚性热走藏。在没有外部刺激和外邪侵入体表的情况下,脉跳的快仅仅代表腑的异常,脉跳的慢仅仅代表藏的异常,这与身体的热病寒病是两回事,比如脉搏跳的快的是腑的病,可能是热病也可能是寒病,内经说“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意思是热病用寒药,寒病用热药,那么如何判断身体是寒病还是热病? 最简单的方法是如果怕冷就是寒病,怕热容易上火就是热病,寒病热病与症状无关,如一个发高烧的病人他可能是热病也可能是寒病。 中医认为 “舌为心之苗,其华在面”,舌头好比是心脏的火苗, 舌与胃是相通的,所以五藏六腑的寒热或湿可以从舌苔面相反映出来,白色是寒,红色黄色是热, 舌胖或水润体内是湿,舌廋体内是干, 因为火代表热,火焰是红色黄色的, 冰雪代表寒,冰是白的,泡在水里体积大,干燥后体积小。 食物与水的残渣经过肠膀胱从大小便出来的,温度等同于六腑,所以根据大小便情况可以判断六腑的寒热,小便烫,小便少,小便颜色深黄是热,小便冷,小便多,小便颜色淡白是寒,大便干结,大便少,下痢臭是热,大便稀薄,大便次数多,下痢不臭的是寒, 这是大小便冷的和加热以后的物理变化。 还有一种很罕见的特殊情况,内经说 “热极生寒,寒极生热”,比如体内寒到极点时会出现热相,这时的热相是假的不能用寒药,比如有病人脸是红的人也非常怕热,但你用了寒药反而病情加重,那是寒极生热,用大热的药来治疗如麻黄附子细辛,简单的用大剂量大热的气厚味厚的干姜也可以。

  1. 如果一个正常人受到风寒燥暑湿的侵入,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呢?
    1)“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的特性是速度很快,到处游走,所以用甘味让风的速度慢下来,用辛味发散掉,风进入实证的人体内会变为风热,所以用凉药。主药是辛凉,辅药是苦甘。
    2)“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古人发现冬天河里已经结冰了而大海不结冰的,说明海水比冰还要耐寒,认为海水的特性比冰还要冷,是最阴寒的,海水是咸的,所以用咸味可以用来驱逐掉热。用寒药中和热,用甜味热的慢一点,用苦味可以让热泄下排出体外, 用酸味让金属中和掉热,因为金属摸上去是冰冷的,尝起来是酸的。主药是咸寒,辅药是甘苦酸。
    3)“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 湿在体内,用苦味吸干水分,苦主燥,用热药让湿可以气化,用酸味让湿像醋一样挥发掉,用无味的可以渗透利于湿从小便排出。主药是苦热,辅药是酸淡。
    4)“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火在体内,星火可以燎原,所以把小火种放进金属罐子里,这里不是要保存而是密闭盖子,里面的火种没有空气自然就熄灭了,金属尝起来是酸的,所以要吃酸味的,用咸味冷药可以去热,用辛味发散掉,用苦味让火苗变僵硬,火苗越硬火越小。主药是咸冷,辅药是苦辛酸。
    5)“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干燥在体内,用热药加温让燥可以气化从上半身的体表出去,用辛味发散掉,用苦味让燥从下半身排出去,苦主泄,用甘味是减慢速度。主药是苦温,辅药是甘辛。
    6)“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想象一块冰在体内如何让它消失?用热药加温,用甜味冷的慢一点,用咸味把冰块弄软一些,用辛味发散让冰块化开,化成冰水后用苦味弄干燥,苦主燥。主药是甘热,辅药是苦辛咸。
    注:主药的用量要比辅药的用量大一些。

14-1.现在来看伤寒论里经方的运用,比如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甘草, 撕碎的大枣,热稀粥)是应用最广泛的:病毒细胞是很微细的直径只有几微米甚至更小,桂枝汤能治疗邪气的主导力量侵入皮肤肌肉四肢,小部分进入三焦的疾病,因为肌肉与三焦是连在一起的,跑到肌肉的病毒细胞有一部分必定是进入三焦的,出现的脉象仍是浮脉有力而大,这是阳盛需要发散,用辛辣的桂枝与甜味的大枣是走到外面去的,桂枝闻起来是刺鼻的,“辛甘发散为阳”,病毒细胞的能量从上半身的汗孔出去了, “酸苦涌泄为阴“,白芍尝起来又酸又苦,味属阴,进入三焦的病毒细胞用气薄味薄的生姜白芍轻轻泄下,病毒细胞的形体从下半身的大小便出去了。为什么还要喝热稀粥而不是喝热水?稀粥能补充人体津液又容易消化,到肠胃很快化为水谷精微,人的气血是肠胃中的水谷精微化生,等于是源源不断的向人体补充气血,气血足人的正气也足,身体内不应该有的异物废物会被很快消灭或更快排挤出体外,甘草味甘,中医认为甘能缓,这里的甘草是让病毒细胞慢下来不要跑太快。如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是治疗病毒细胞一部分进入三焦喉咙引起咳嗽,桂枝汤也能治疗所有奇桓之腑的寒病的实证疾病的,组方的结构是气厚与甜味发散加气薄味薄的苦的药泄下, 如桂枝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像身体僵硬四肢抽搐,沉脉大而有力,这是病毒细胞一部分进入神经系统,流汗的津液丧失的加栝楼补充津液就是栝楼桂枝汤,无汗的加麻黄开汗孔就是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桂枝汤也能治疗病毒细胞一部分进入肠胃引起堵塞如桂枝汤加大黄。热病容易上火的人把辛热的桂枝生姜换成辛寒的浮萍薄荷。

14-2.如果病毒细胞仅仅侵犯皮肤肌肉四肢,黄帝内经说“腠理开则洒然寒,粗理者寒” 意思是,肌肉纹理粗的肌肉疏松的就是腠理开的,风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变为寒,桂枝的气是辛辣,中医认为辛辣的主发散,桂枝的力量是往外推,白芍味酸,酸能收,力量是往回拉,一拉一推产生像弓箭的张力使得气鼓足,血随气走,气血密不可分,中医说 “阳无形,阴有形”,桂枝气浓属阳药,所以是走气的,白芍味酸属阴药所以是走血的,桂枝白芍加在一起的含义是使体内的气血充足,生姜辛辣的,大枣尝到是甜的,中医认为辛甘发散为阳,生姜与大枣搭配在一起起到发散风寒的作用,这样肌肉里的风寒就通过流汗的毛孔发散掉了,如果桂枝汤按照本经的药性来解释那应用范围就广了,他是治疗虚证的人气血不足导致疾病丛生的,只是这个疾病或只是游走于体表,或还未长大,或还没能力侵入到体内深处,所以不需要很强的药物攻他, 发汗请他出去就可以了。人的气血沿着经络运行就好比保护内藏的看不见的天然屏障,气血旺屏障就牢固,外邪不易侵入人体。假如是浮脉沉脉都是微小,说明是里外俱虚,需要补阳同时补阴,气属阳,味属阴,寒病用气与味都是浓烈的热药来补,如伤寒论里的干姜附子汤,热病用辛凉的药走外加上味浓的寒药走内,如浮萍薄荷西洋参生地。假如是实证的人如何治疗呢? 比如浮脉与沉脉都是洪大坚硬呢?症状是身体皮肤发烫,里面有内热呢,黄帝内经说“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可以用辛凉的药加苦味的药。黄帝内经说“腠理闭则闷而热,细理者热” ,意思是肌肉纹理细密和毛孔收缩的就是腠理关闭的,代表热闷在里面, 心脏是火温度高,假如体内的热散发不出去密闭在里面越积越多就成了热实证,风钻入体内就被迅速同化为热,中医认为“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这时可以用辛凉的药走表再加上咸寒的药走里。比如浮脉弱小用气厚气薄补阳,“气属阳”寒病用桂枝生姜花椒,热病用浮萍薄荷。

15.再来看伤寒论里的乌梅汤证(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 乌梅汤是治疗足厥阴肝经疾病的,这里的药有味厚的辛辣,酸味,甜味,苦味四种味道,其中细辛干姜附子花椒桂枝是辛辣,乌梅是酸味,当归人参是甜味,黄连黄柏是苦味,中医说“肝欲散,用辛补之,用酸泻之”“实者泻其子” “虚者补其母”“母能令子虚”,肝脏的实证是用酸味泻肝,用甜味泻心,因为心是肝的儿子,肝脏虚证用辛辣补肝,用苦味补肾,因为肾是肝的妈妈。中医说“阳化气,阴成形”,意思是体内的阳会气化,体内的阴会累积起来有具体的形状,经过漫长的病程,最里面的阴经肯定是有东西积在那里了,中医说 “母能令子虚 ”,虚就是空没有东西,这时补肝的妈妈肾, “肾欲坚,用苦补之” 所以用了最苦的黄连黄柏,这里的黄连用量非常大,是用来让积块消失的,剂量轻了力量不够。这样我们就知道实际上实证与虚证是必须区别对待的,如果是足厥阴肝经的肿瘤,实证是乌梅当归与大剂量黄连,虚证是人参细辛干姜附子花椒桂枝黄柏与大剂量黄连,人参在本草经记载是补五藏的,所以五藏的虚证用人参。如果这些药全部做成丸剂是乌梅去核,提前用米醋泡 24小时, 与米饭一起蒸熟后捣泥,再与其他药混合后与蜂蜜一起碾压碎,做成梧桐子大小引诱蛔虫来吃,必须空腹时服用,蛔虫很饿,闻到又香又甜马上吃,等到吃到肚子里已经来不及,最苦最酸最辣的东西,蛔虫马上逃掉了,是打掉体内一切寄生虫的,这个方子单单用来打蛔虫是用大炮打蚊子,乌梅丸表面上看是驱蛔虫的,其实去掉米饭与蜂蜜的汤剂力量是威力无比的,他用的是最强烈味道的药物,对付是最险恶的病情,绝不仅仅是打蛔虫这么简单。一般认为疾病走到身体最里面了是绝症,其实中医的做法就是补泻而已。

待续

相关文章

  • (原创)中医理论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二)

    9.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如何界定虚实的标准?看八卦图,阴阳平衡代表阴与阳是一样多的,这说明地球在沿着轨道有规律的转...

  • (原创)中医理论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三)

    看一些临床上的具体案例:16-1. 如何治疗胃部肿块? 用九颗黄豆的力度切关脉,脾脉就是胃脉,脉跳的快的是腑病,脉...

  • (原创)中医理论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一)

    完稿于2019年12月7日。谨以此文纪念我的中医启蒙恩师倪海厦 中医理论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English at...

  •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读书是有用的。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一为进德,二为修业。通过读书我们可...

  • 2018-01-29

    永远也猜不透,这世界到底要告诉你什么☹️

  • 挖掘身边人的潜力

    到底要做什么,我们才能不这么累?到底要怎么做,他们自己才能有能力呢? 好,我今天要告诉你的是:不是他们没有能力,是...

  • 我们到底怕什么【原创】

    冯唐的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已经提了好多年,也被引用了好多次。细细想来,说到底,所谓“着急”、“...

  • 时光蹉跎

    很小的时候,就有家长和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可是我们好像到现在也没有学会,我们到底要珍惜些什么。 小的时候,总是...

  • 分手别问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要离开我?你怎么这么狠心?” “我到底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到底为什么?求求你告诉我!” ...

  • 木心的诗歌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2011年12月21日,一个极特殊的老人,一个一生身世坎坷内心却一直怀有赤子诗情的艺术老玩童,一个酷毙的满头白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中医理论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ku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