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孩子的教育误区中,功利心是主要的诱因。有人会犯错误,就是因为——虽然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功利心。
在孩子出生时,每位父母都是由衷的喜悦。这时他们不会想到自己会对这个小天使会有功利的想法。然而慢慢的,当他们开始拿出各种识字、识图卡片,用手指着给小宝宝认,这颗有害的种子就有了土壤开始发芽。
有些父母给孩子讲故事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早点认字。当然就这种做法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更急功近利的做法是用单纯的识字卡片。当孩子记住了一个个方块符号,感到满足的是父母:心里得到安慰,在外人面前有面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背古诗,赢得一片赞叹声,这些统统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
讲故事,念诗歌,这些本身美好的事物,其最终达到的效果及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却因实施人的不同心态而大相径庭。用心与孩子分享的父母,会带给孩子来自故事、诗歌的美妙感受,带孩子进入其营造的美好氛围,给孩子的是对艺术、对美的甜蜜体验。这个过程中领会的是故事、诗歌本身及其精髓。对艺术、文学作品的懵懂和向往,给了孩子心灵的滋润。而怀抱功利心的父母却只能给孩子苍白干巴的外在,也许是识字,也许是背诵。孩子不能体会其中滋味,甚至会产生厌倦逆反心理。孩子完全没有领会这件事的本质,无法体会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揣摩、体会作品的情绪和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家长没有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意识,相反,当孩子只是从别人对自己能背这么多古诗,能识这么多字而感到惊喜,得到夸奖的时候,他怎么还会去细细体验内在的感受,就只会把这些细枝末节当做主要目的。这个过程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艺术的感悟,没美好文字的心理享受。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多么大的改变,为人父母的却毫不察觉反而以此为荣。
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早教班的父母,先问问自己,到底是孩子真的需要还是你自己的需要?先搞清楚这个问题,摒弃心中的功利,一切只以孩子为考虑。当代不时报道出的神童的故事,13岁考上大学,15岁拿到世界一流大学录取通知书。同时刺激着当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别人的孩子行我的孩子也行,别人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子就得怎么样!可是别忘了,关注下事件的后续发展,也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神童”年幼上大学,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不得不退学,或是到一定阶段后再无进展。
在孩子的成长中,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一条:凡是都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是弱者,小时候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交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给他创造的环境。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能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吗?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多少误区都被毫无防范的我们奉为真理。所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完全抛开哪怕一丝的功利心,给孩子本质的关怀,给孩子最初的体验,让孩子按自己的道路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