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儒释道传统文化
【缘悟】修炼机密~ 顺为凡 逆为仙

【缘悟】修炼机密~ 顺为凡 逆为仙

作者: 无戒可守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12:14 被阅读0次

    张三丰《无根树》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这“逆为仙”是说通过逆修可以成仙。逆修是内丹修炼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法则。

    什么叫逆修?

    《性命圭旨》这样解释:

    ……顺:心生于性,意生于心,意转为情,情生为妄。

    ……逆:检妄回情,情返为意,摄意安心,心归性也。

    意谓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内心的需求和客体的刺激,会不断产生种种欲念和情感活动,如果顺其发展下去,这便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要是能够经常抑制、清除内在的种种欲念和情感,让内心回归到恬淡虚无、童稚无邪的纯真本性,这便是逆修的功夫。

    逆修之道源于《易》理。《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意思是说: 了解历史是由以往顺推至目前,而推测未来则是由目前逆推至未来,因此易卦是由下位向高位逆向推算的。

    道教受此启发,洞察于天道之数,知命于逆修之道,所以崇尚逆修。所谓逆,即逆于“大自然”的规律。

    《易·系辞》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大自然规律。

    而逆修,即要返八卦、四象、两仪于太极,返万物于“道”(返有于无)。

    亦即让形化为精,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这就叫“顺去生人生物,逆来成道成仙。”

    逆修有下述三种情况:

    一、 有无逆修

    世上的万物,都是从无到有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活动是世上万物的反映,也是从无到有的;而逆修即要“化有为无”,从“后天返先天”。

    具体说,即要让人们从思绪纷呈、杂念丛生的心态中解脱出来,返回到“恬淡虚无、物我两忘”的童真境界。这是逆修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

    古代养生家通过多种方法来进行“从有到无”的修炼:

    1. 致虚守静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庄子说: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这种将思想意识活动逐渐淡化、静化、虚无化的修炼,是实现“从有到无”的重要途径。

    2. 观空忘我

    “大道以空为本”《诸真圣胎神用诀》。《常清静经》说:“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通过不断观空的心理运演,可以使自我意识活动这个“有”,逐渐淡化、空化、虚无化,最终变成“形神两忘”的“无”。

    3. 凝神气穴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里说:“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得收入气穴,乃曰凝神”。

    又说:“心止于脐下曰凝神”。将杂乱之心变为清静之心,将外向性的杂念变为内向性的正念(无念之念,即正念);将大脑的“识神”活动变为脐下(丹田)的“元神”默守,这便是逆修的功夫。

    4.心息相依

    《道乡集》说:“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始曰大定”。

    《道言浅近》说:“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

    《庄子》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他们都强调要把思想意识活动引导到气息出入上来,让心意轻轻地跟随“气息”的出入,久之,就能万念归一,一念归无了。

    二、 升降逆修

    常见的有下述三种方法:

    1. 乾坤易位

    传统气功以人体之首为乾,常以“百会”穴为代表,称乾首、天根;以人体下腹部为坤,常以“会阴”为代表,称坤腹、地户。

    脑为元神之府,下腹部为元气滋生汇聚之地。《周易·泰卦》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乾本在上,坤本在下,而泰卦却上下移位,变为坤上乾下。

    根据《周易》的原理,气功修炼时引导乾首的元神下降到坤腹,引导坤腹的元气上升到乾首,这样就能神气相交,达到泰的目的,这就是“逆修”。

    如道家气功“乾坤交媾法”,修习时先系念于两目之间的天根,久之沉至地根,是谓以汞投铅;复念地根,久又升至天根,是谓取坎填离(水火既济)。

    如是精修熟练,自能交媾中央。即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2. 心肾相交

    《周易·既济传》说:“水在火上,既济。”本卦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离,离为火,水处火上,水浇火熄,大功告成。

    《周易精义·离》谓:“坎水润下,愈下则陷矣,故以行为尚。离火炎上,愈上则焚矣,故以止为吉”。

    根据《周易》原理,气功修炼应将原来居上的心火下降于肾,应将原来居下的肾水上升到心,这样才能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这就是逆修的功夫。

    “金液还丹”大道的立丹部分,便要求“心火元神下降,肾中元精上升”,相交丹田。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调息者,调度阴跃之息与吾心中元气相会于气穴也”。

    欲心肾相交,须于“有意无意”之间,运心中元神随呼吸之气息息下降,与肾中真气会合。他们都强调要使心肾相交,必须坎离颠倒,火降水升。”

    3.升督降任

    根据中医学理论,任脉是阴经的总汇,督脉是阳经的总汇,一行于身前,一行于身后。任督两脉乃人身之乾坤,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

    阴升阳降是人体阴阳运化的常态,但气功修炼通任督两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要让督阳上升,任阴下降。此即丹经上说的“黄河水逆流”。

    督脉在脊柱中,脊柱之精道而向下行,此乃淫欲之路,精竭必髓枯,故为死亡之路。为使精不下泄,需积精聚气,逆之上行,以还精补脑”。

    《道家养生学概要》这便是逆修的功夫。如传统的小周天功法,先以意引气沿任脉从丹田下达会阴,再越尾闾逆督脉西上,经夹脊、玉枕西达昆仑,最后倒下鹊桥而至丹田。丹功以此“炼精化气”还精补脑。

    三、 外内逆修

    将机体的外向性功能,逆用为内向性功能,此即外内逆修。有下述三种表现:

    1. 逆用感觉功能

    最明显的是丹经上经常看到的内视、内观、内听。内视、内观均是视觉功能的逆用。视感觉是由电磁波刺激眼内视网膜引起的。

    神经兴奋冲动沿着视神经到达皮层枕叶,于是主体便感觉到外界客体的存在。

    而内视并非外界的电磁波引起,而是由中枢神经发出指令,阻断外界电磁波的刺激,让视觉器官对机体内部的经络脏腑作逆向照射。

    如“意守”时的结合内视丹田,便能增强意守的效应。内观是内视结合存想。像孙思邈的“禅观法”,存想五彩祥云由上而下弥漫全身,便是结合内视进行的。

    此时主体进入想象性的视觉和触觉体验,“禅观”的效应便大为加强。内听是听觉功能的逆用。

    听觉的功能,在于通过接收声波而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从而为主体认识世界提供感性材料,故听觉是人体同大自然、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

    但运用内听时,耳朵内的鼓膜没有接收到声波,因此没有震动,耳蜗液体也不发生震动传导,而是由中枢神经发出指令,让听觉神经感受器去逆听体内特定部位或特定状态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声音。

    如配合意守的内听丹田,如为诱导入静、排除干扰而内听气息的出入等。

    2. 逆用呼吸功能

    呼吸是人同大自然交换气体的一种本能性运动。人们平静呼吸时,以肋间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膈肌常随胸内压力改变而被动移位,腹壁运动不明显,这种呼吸称为胸式呼吸。

    而传统气功则常取腹式呼吸作功。这种呼吸是以膈肌活动为主要动力,而且腹壁运动也明显。

    传统气功正是利用腹式呼吸的膈肌活动和腹壁运动所产生的震动波和内压力,对经络脏腑和丹田等重要窍穴进行良性激惹,从而促使真气萌发和循经运行。

    传统气功在运用腹式呼吸时,特别强调真意对内息的调控作用。“盖其存神于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而安。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这叫“神融于息”。

    《太上十三经》古人把腹式呼吸时外在的气体交换叫“外息”,把腹式呼吸时膈肌有节律地一降一升,腹壁有节律地一鼓一收叫“内息”。

    《道窍谈》说:“以内息踵外息,以外息踵内息,以息息踵息息”。这便是内外息的关系。

    这种利用外息带动内息,利用内息引发内气,正是呼吸功能的逆用。

    比如丹功中的“气沉丹田”,修习时主体的意念随长吸气时的膈肌下降而缓缓进入丹田,呼时听其自然,久而久之,就有气沉丹田和丹田得气之感。这便是内息的妙用。

    3.化外劲(刚劲)为内劲(柔劲)

    人体发力的过程是这样的:根据大脑指令,肌肉收缩,拉动筋骨,将人体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于是骨架就有了动能,劲就出来了。

    这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外劲、刚劲。而传统气功中的椿功,运用的却是内劲、柔劲。椿功是介于静功和动功之间的一种气功修炼模式。

    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特定的站姿和手势要求。桩功站姿一是要求臀部略向下里(似坐高凳),二是要求两脚稳稳抓地,如树生根。

    椿功的手势要求,是配合意念做出特定架式,如抱球式。炼功时主体要稍运内劲于腰臀和两脚,再稍运内劲于手势上,觉得手在轻轻地抱住球体。

    通过站姿和手势的持续运劲,就能不断地激惹全身的气脉,旺盛内气的运行。

    椿功运用的这种内劲,和外劲有明显的不同:

    (1)它是在全身松静基础上发劲,这种松静要贯穿运劲的全过程。

    就是说,它要求把放松和用劲和谐地统一起来,是放松中用劲,用劲中体现放松。

    与外劲的紧张、刚性相反,它是舒缓、柔性的,所以称柔劲。

    (2)这种内劲的动向是向体内弥散,即稍用意念轻轻引导劲力向体内作全方位的弥散,而且要做到持续、均匀的弥散,让内劲去激荡全身的气脉。

    这与外劲的集中指向外部某一特定目标,完全相反。据此看来,化外劲为内劲,化刚劲为柔劲,正是外内逆修的一种表现。

    逆人欲,所以存天理!

    逆人情,所以存道情!

    逆人心,所以存天心!

    顺则失之、逆则得之

    因此可以说,只有通过逆修,才能夺天地之造化,盗天地之玄机,才能“无中生有有还无”!

    感恩宇宙万事万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缘悟】修炼机密~ 顺为凡 逆为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mx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