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系列有关《论语》的著作中,流传最广最有权威性的,当然是杨伯峻先生的一本《论语译注》。这本书在字词的注疏、含义的详解上面都做得丝丝入扣深入浅出。基本上是入门的不二之选。
杨伯峻先生侄子杨逢彬先生最近推出的《论语新注新译》则是采用了新的方法,对《论语》里面的疑难杂句重新分析,以作出更接近原意的注析和理解。
这两本书的含金量自不必说,阅读难度也很适当,既能入门也能钻研。当然,这和《论语》字词上面本身的难度也有关系。
市面上的其他的有关《论语》的书目林林总总也很多,但凡是个有点名气的“文人雅士”都难免想借着《论语》的名目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其中大部分书籍都没有什么必要来看,基本上就是大型的高级鸡汤。
在这么多书目中,倒是有两本别出心裁的《新论语》以及《孔门十弟子》。前者是按照主题将《论语》中的语句按照主题重新编纂,更像是一本格言集;而后者则是以《论语》中的记录为主,构建了孔子十个弟子的形象。
二
读过《论语》的肯定都知道,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与事迹。对于孔子的形象,通过各种读物,难免会有一个算得上是清晰的认识。可对于他的弟子呢?恐怕除了颜回子路子贡之外,知道他们的几个故事之外,恐怕也还是一无所知了吧。
这本《孔门十弟子》则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本在《论语》书中一个个题字版一样的“名字”,在这本书里面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书中选择的十个人物是孔门最杰出的十个弟子,也是各有特色的十个人。作者还别有心裁的分别用词语对十个人做了概括,以让读者能对他们有一个快速整体上的认识。而在有了对他们的基本的认知之后,也才能够理解这些弟子们事迹与言谈的意义。
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都有自己的遭遇,所以他们面对的问题,需要的方法就各有不同。他们的言谈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出于各自人生的经验,有感而发。在阅读《论语》的时候,如果不专心的话,个人的言行很容易就被理解得支离破碎,难成系统。而在本书里面,在理解了各个弟子们的人生之后,才能透过纸背,理解字里行间隐藏的意义。
试举一例,如冉有。在书中,他的标签是“多才”,他的人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才多艺,擅长政事,是一个优秀的官员。冉有出仕,效劳的长官是季康子;而季康子的行为恰恰是孔子所批评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说得就是季康子。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冉有的出仕本身是持否定的态度。冉有的“多才”实际上也就隐藏着对其政治态度消极的批评。
对于冉有的事迹记录,《子路》篇有一则: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理解了冉有的为人,就能理解孔子的心意。对于庶民的教育不能止步于富贵,更应该进一步提升到对于道德的教化。而这同时也是对冉有行为的教育,不能满足于“求财”,更要有道德上的追求。后来孔子对冉有做出“鸣鼓而攻之”的评价,也是顺其自然,从这就能看出端倪了。不难发现,从整体上把握了冉有的人格,他与孔子之间的互动也就好理解了。一个活脱脱的官迷的景象也算是跳出纸面。
四
也不只是冉有这样,即便是更为人所知的颜回子路子贡这些人,本书也是分析了他们的人格,由此作为基点,再去分析他们的言行。会发现即便是他们这些人,也会更加活跃鲜明起来,不只是一个标签,而是一个有完整生命动机的人。他们不再是一个个单调的名字,而是拥有了自己人生的角色。
如果说这本书的缺点,则是资料还是太过单薄,很多有关这些弟子的事迹没有收录。这也让他们的形象还是有所欠缺。但是不论如何,作为《论语》的补充读物,这本书绝对是值得一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