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

作者: 王沐妍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11:00 被阅读0次

    生而不凡,不发一言

    1

    王守仁,号阳明子,人们都叫他王阳明。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和军事家。是难得的全才,被称为“千古完人”。从王阳明开始,“心学”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落。他的心学理论自诞生之日起,不仅影响了中国几百年,还被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影响非常广泛。

    公元1472年的十一月,浙江余姚的岑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紫霞仙女穿着华丽的衣服,腾云驾雾,将手中的一个大胖小子送到岑氏的手中。正是这时,岑氏的儿媳妇郑氏怀胎十四个月,替王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王家祖上是书香门第,世代读书为官,是余姚的大户人家。因为这个梦,王家给这个小孩取名“王云”,即由天上而来的意思。

    祖父王天叙还把王云出生的地方取名“瑞云楼”,寓意天降祥瑞之地。“瑞云楼”至今还在,是浙江余姚的重要文化保护单位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一时之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这件奇事,甚至有人说这个孩子是神仙转世。可令王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到了四岁还不会说话。王家到处寻医问药,但却一直没有治好,还以为孩子是个哑巴呢!不过,除此之外,王云在其他方面倒是比其他孩子聪明,忽略掉不会说话这个毛病,算是个天才儿童。

    2

    1477年,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王云,碰到了一位气度不凡的和尚。和尚一眼便看出王云的与众不同,他走到王云的面前,摸了摸王云的头,叹息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父亲王华听了这话,急忙走到大门想一问究竟,但和尚却走远了。

    王云回忆和尚的话,恍然大悟,原来“云”字不但有白云,乌云之意,还有“说话”的意思,王云不正是道破了天机,也就是和尚说的“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于是,王家给王云改名为“王守仁”,取自《论语》,是希望王阳明既能够拥有聪明才智,也能够具有仁义之心。

    3

    说来也真是神奇,改名之后的王阳明,不久便开口说话了,而且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日,正在备考的王华读道:”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王阳明便奶声奶气的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王华听了,惊喜万分,问王阳明,怎么会背《论语》,王阳明答,是听爷爷和父亲读过这些书,便都记住了。

    因为王家是书得门第,王阳明自小就是在读书,写字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自然有些东西就默默的记在心里了。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对人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阳明在祖父及父亲的教育指导下,不到一年就把“四书五经”都学了个遍,一时之间,轰动余姚,成为当地的佳话。

    后来,因为父亲王华喜欢绍兴的山水和美食,十几岁的王阳明便随父母举家搬到了绍兴。在绍兴,王阳明跟随父亲游山玩水,不断开拓眼界,增长见识。

    任凭谁也想不到,一个五岁才会说话的孩子,长大后,竟然步步高升,还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影响了中国几百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ba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