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C哥,下班了吗,干嘛呢?”“诶,T哥,咋突然想到给我打电话了,不寻常啊,最近忙啥呢?”是的,T哥和C哥是我们两彼此之间比较熟悉的称谓,想那时候,一时兴起,在小伙伴面前毫不避讳的称她为TT,惹来小伙伴一阵嘲讽,而我却不以为然,至少我承认,在那一刻,我就是想让她听见。
T哥来自西北某城市,父母是政府双公务员,独生女,家境宽裕,来上海读研之前,一直在出生的城市读书,这算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出远门。我第一次出远门读书是在大学时期,刚入大学校门的我,心情犹如脱缰的野马般奔腾,但经过一个月的狂浪之后,各种空虚寂寞冷席卷心头,环顾四周,努力学习拼奖学金的、拼命锻炼健身的、谈恋爱撩妹的……身边的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失落之余,自己愤然树立了考证考研的目标。现在想来,或许他们只是更早比我觉悟到这一点吧,那就是-无论你如何挣扎用力,也抵不住生活这把无情割刀的摧残,成长的痛苦就在于此,我们都要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又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如何巧妙地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门艺术。相比于大学,研究生的环境更倾向于”社会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因为摆拍需要、考证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发paper是为了拿国奖……大家的生活交集更少了,连新生见面会都很难聚齐,焦虑和不安成为了大家生活的主旋律。大概正是在这种强烈的冲击下,T哥内心的失落感才更为强烈吧,那天傍晚,跟室友打完篮球,在澡堂洗去一身疲惫之后,一起来到了学校边的馄饨店享受美味,正直严夏馄饨配啤酒,难得的惬意和舒服,百无聊赖之际,室友调侃到说:“来学校这么久了,有没有哪个姑娘对你有意思。”我随口来了句,这个倒是挺多的,只是一时叫不上名字,室友更加起劲了,便在班级群里喊了句,“江湖救急,C哥在学校旁混炖店吃饭忘了带手机了,谁方便过去付下嘛。”刚发过去没多久,T哥在群里回复到,“是某某混炖店吧,我现在就过去……”
十分钟不到,依稀看见一个面目较清秀的姑娘在混炖店门口探着个脑袋东张西望的,这算是与T哥初次相识。之前新生开学的时候,班级有举行过一次简短的见面会,或许因为同学都是站在位置上自我介绍的原因,又或许研究生同学之间的社交往来本就稀疏,开学近一个多月了,我依然对很多同学没啥印象。我隐约察觉到应该就是T哥,所以礼貌性的先向T哥招了下手,说:“是某某某嘛,不好意思啊,让你大老远的跑一趟。”T哥也边摇摆着手回应边向我们对面座位走来,在T哥准备在我们对面座位上坐下来的时候,我戏谑的开着玩笑:“要不也来一碗混沌?喜欢啥味道的?一碗够么?”话一出口,顿生懊恼,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如此自然的来了这么几句“讨嫌”的话……事后回想,可能是看到T哥那剪短到脖子的短发、一双笑成月牙般的眼睛以及一身休闲的学生装扮,显得比较平易近人,让我的暴露了本性。我的嘴一直算是比较欠的,尤其是在跟女生聊天的时候,喜欢开些不受女生待见的玩笑,比如女生比较在意的年龄、身高、前男友等等话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直男癌晚期无疑。T哥听到我这玩笑后,顿时双手捂着脸笑弯了腰。还好符合我的初步预期,T哥属于能跟男生玩的比较来的“假小子”,我连忙识趣的说:“哎哟,看你左顾右盼的,还以为你太瘦了,被外面风吹的呢。”T哥听到这句话倒是嗔怒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了,说:“别提了,我爸妈这几天视频,说我脸圆了,让我少吃点。”室友也是久经事故的老手,不失时机的说:“我爸妈也是这样说我的呢,都是一个套路。”室友是典型的瘦竹竿类型,自然引得我们哄堂大笑。经过这几番滥侃,大家顿时拉近了距离,T哥听到我们找她帮忙的前因后果后,猛地在座位上挺直了腰,双手抱头,叹了口气,作出无语的表情。不过看她好像也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我们便主动问起她的籍贯、本科院校专业等,几经来回,大家对彼此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以上便是我跟T哥初次相识的场景,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对她的初次印象,那便是:长相不算出众、性格温和、率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