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从成分来看,是一个简单地动宾结构。但现实中,包含的意义,超越本身。不知为何,如今提到送礼,似乎是一个不能靠近又有些嫌弃、很多人还不得不做的一个行为——矛盾呦……
“唉,毕业了,要写论文了,给导师送送礼吧。” “快过年了,去看看领导吧。” “科三还没过,请教练吃个饭吧。”
种种……
朋友说:“现在不收礼的领导,不存在吧?”我笑着摇了摇头:“不论你信不信,我见过从不收礼的主任、教练、老师。”
2014年7月,我从大学毕业,一路披荆斩棘,有了现在小小的安身立命之本。大学时期的系主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通辽老头,别看我叫老头,我们是很尊敬他的。2010年3月,是第一次与老头见面。一脸的黝黑,小平头,很严肃。“我的课,不能迟到。作业按时交,要有自己的想法,做笔记。”你知道通辽老师自带方言吗?语速1.5到2.0倍,一不留神,一节课过去了。总之,第一节课,我,一个本本分分的学生,硬生生地什么都没听懂,除了黑板上的那个标题。
学生时代很容易变成“愤青”,没错,我就是。不仅是我,宿舍的山东学霸、湖南学霸纷纷表示“听不懂”、“不喜欢”。唉,忍忍吧。
一个学期过去,发现平时严肃的黑脸“关公”,在下课时候,跟我们谈谈放羊、做做生意、交流交流在日本的见闻,甚至是因为年轻人结婚,让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关于婚姻的一堂课。有意思,老头不仅有生活、有阅历,还有学识呀。下课后,围着他的我们才发现,老头爱笑,特别是我们提问的时候。
最后一次见老头,是大学同学的婚礼上。我和老田要去送老头,老头似乎神情没落,没让我们送。不知为何,毕业四年没见,老头的鬓角有些发白。或许是操心吧,虽然没有血缘关系,老头一直操心我的工作;虽然没有亲情关系,老头一直操心大叔的学业;虽然只有四年的相处时间,老头一直告诫同学们的努力向上……
一恍惚,毕业了。那时候,老头穿得朴素但精神,虽然是系主任,可从未收过我们一份礼。老头常常自嘲:“我这个副教授,哪有什么水平,你们好好学。”学什么,我忘了,可永远记得,走到哪里,该怎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