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偶然看到一段汪涵参加某节目的视频。
节目中,一位女观众向汪涵提问:“夫妻之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想要拍死对方,您有没有想要拍死乐乐姐的时候呢?”
汪涵先是幽默地说:我如果有这个念头的话,肯定已经先被她拍死了。
接着一本正经地解释:
为什么我们十几年依然感情很好,而且还越来越好?
因为我们两人都是一样的职业,需要经常出差,所以这些年真正能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也正因如此,我们就更加珍惜彼此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于是乎,我们就会忘记很多不好的东西,把在一起的每一天过得更美好。
汪涵的这番话以及他的行为,给那些总是抱怨聚少离多的夫妻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在他看来,婚姻中的聚少离多不是问题,是否用心经营,才最重要。
他坦言,自己和妻子也有过很多争吵,要处理好婚姻中的复杂关系,必须要用一点小智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Gottman,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
他对700对夫妻,进行了长达40年的婚姻关系追踪。
最后得出让人惊讶的结论:婚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9%的问题会永远存在。
这些问题,大到买房子、生孩子。小到怎么挤牙膏、怎么扔垃圾。
无论双方如何挣扎和努力,这69%的琐碎,都不可能改变。
如果不愿选择接纳和包容,不愿彼此饶恕,长期积累下去,必然会导致婚姻的分崩离析。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伴侣,我们就选择了一组问题。”John Gottman说。
既然绝大部分问题无法解决,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带着问题一起生活的能力。
如何培养这项能力?我建议从了解以下5个概念开始:
01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顾名思义,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亲近、密切的联系。
布雷姆等人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中指出,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6个方面,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所不同,分别是:了解、关心、彼此依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这种特征的归纳是有意义的,有助于我们据此来建立和维护亲密关系。
不过,这只是相对表面的判断,深究下去就会发现,决定关系亲密度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亲密关系的双方,价值观上是否有共识;核心的价值观,是否相对一致。
比如说,一方以家庭幸福为最高优先级,另一方以个人职业成就为最高优先级,那么,在人生的重要决策关口,这两者可能就会产生巨大的冲突。
在Gottman博士的实验室中,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罗里视工作如命,妻子莉莎则看重家庭。
罗里习惯了“我赚钱你照顾家”的模式,他不知道家里狗狗的名字,不知道孩子的好朋友叫什么。
而妻子莉莎时刻都渴望着丈夫对家庭多一点关心,但当她想要和丈夫交流时,总被他敷衍。
长此以往,她觉得丈夫根本不在意自己,两人的婚姻也因此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事实上,罗里拼命工作,也是为了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他既不了解妻子的心愿,也给不了莉莎“想要的生活”。
表面上看是双方缺乏了解、关心和互动导致的矛盾,实际上是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埋下了隐患。
这时候,想要修复感情的双方,就应该用心观察对方的一言一行,通过这些信号去反推对方的价值观,或者直接探讨各自的价值观。
当然,价值观不强求一致。除非有巨大的冲突,否则,有共识就有亲密的基础。共识越多,亲密度一般会更高。
这里的原则,是求同存异。
也就是正视差异,但不强求一致,而是把精力放在共识上,比如说,双方都希望家庭关系融洽、和谐幸福。
有了共识基础,矛盾和冲突,就有解决的基础。
理解亲密关系的概念,是应对所有婚姻问题的基础。
02
情感账户
情感账户,是一个类比的概念。
银行账户,我们很清楚,存钱储蓄,以备取用。如果账户存款少,随意取用就会枯竭。
类似的,情感账户,则是用于分析人际关系中的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情感账户,储蓄的是信任、安全感。
能够增加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信用、关注等。
比如,你收到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的群发点赞消息,你本来不想理,但他最后特地叫你的名字,让你帮忙点赞。
这时你的愤怒值可能会上升,因为他在你的情感账户中已经没有余额了,而他还在试图来取钱。
放在婚姻中也是一样,如果夫妻双方互相体谅,并且相互付出,那两人情感账户就会一直增值。
如果双方都斤斤计较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或者一方不愿付出,却一直索取,就相当于一直在提款,没有存款进去。
早晚有一天,两人在对方的情感账户里的存款会被消耗殆尽,这个时候,哪怕一丝小事,都能让人感情崩溃。
这也为什么很多情侣刚开始感情很好,后来却因为一丁点小事就会闹到分手,曾经相爱的两个人,在婚姻中就渐渐不爱对方的原因。
接触越多,越是亲密,情感账户的储蓄就越发重要,就越要重视储蓄。
03
仪式感
仪式感是这样一种能力:能根据自我和情境的需要,打造某些特定、合适的仪式。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创造生活里的一丝不同与惊喜,是用一种形式来纪念、标志出这一天或者这一时刻的特别之处。从而在心里对生活产生敬畏,以此来激起生活的波澜,不让生活成为一滩死水。
之前看《妻子的浪漫旅行》,有一幕胡可的镜头让人心疼。
妻子们吃饭时聊起当年被求婚的经历:张晋特地从重庆飞到香港策划,单膝跪地问蔡少芬“你愿不愿意嫁给我”;袁弘把张歆艺“骗”上花瓣路,掏出早准备好的戒指……
对比别人聊起求婚仪式的兴奋甜蜜,坐在旁边的胡可,想起自己的经历,却叹了口气,说:“完全没有体验过被求婚的状态。”
属于她的记忆是什么呢?
当时她和沙溢在一家小店吃饭,沙溢突然开口“要不然咱俩结婚吧”,甚至发出威胁“你不和我结婚,我们就分手”……
没有求婚仪式的婚姻也能幸福,但不可避免地多了一些遗憾。
为什么婚姻需要仪式感?
李思园在《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样回答:
日子清苦而平淡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消除困顿;当日子奢华而浓烈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
胡可曾在节目中哭着说“后悔结婚”,演播室里,沙溢解释道:“她有点抑郁,经常哭着要回老家。”
有人说,胡可的抑郁,是因为太平实的婚姻压得她喘不过气导致的。
深表赞同。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生活中都需要仪式感。
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给生活找点乐子,有乐子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活得有力气。
04
情感忽视
情感忽视,指的是对情感需求有意无意地视而不见、忽略不计。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情感被忽视的体验。
比如说,小时候和同学闹不愉快,一脸沮丧地回家,但忙碌的父母亲可能丝毫没有发现我们的异样。
比如说,妻子家务忙得一塌糊涂,希望找丈夫聊一聊,却被当成抱怨,还被怼回来说“自己赚的钱都上交了”。
偶尔、少量的情感忽视在所难免,如果情感交流正常、富有质量,即便偶有情感忽视,也不会成为问题,很快会得到弥补,被抛之脑后,甚至完全遗忘。
但如果婚姻中的情感忽视问题很严重,它会成为一个导致婚姻崩塌的不定时炸弹。
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里,李晟和李佳航这对夫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看他们相处的过程时,最打动我的就是李佳航对李晟的态度。
无论自己在做什么,只要李晟说话,李佳航一定会立马回应。
李佳航在直播给观众看自己的家,李晟叫他吃橘子,他立马过去。
李晟看见家里的小树发芽了,就跟李佳航说,李佳航一看老婆一直在跟自己讲话,就说我要去陪我老婆了。
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李佳航却从没忽视,而是一字一句地回应,甚至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来陪老婆。
很多男人搞不懂女人想要的安全感为何物。
其实,婚姻中时刻表达爱意,事事给予回应,就是在用态度和行为赋予安全感。
05
良性争吵
《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提到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
世间万物,往往是以看似与它相反的方式来成就的。
比如,得到一样东西前,你要先有所付出;
比如让两个男人结下交情的,可能是一次争斗。
再比如,让夫妻或情侣关系更亲密的途径,其实是吵架。
这本书的作者在研究中发现,毁掉一段感情的不是吵架,而是不会有效吵架。
有效地吵架,其实就是一种良性争吵,指有助于促进沟通和理解的争吵。
我们经常看到类似以下的现象:
有些小两口经常拌嘴,但感情仍在增进,没有分开;而有些“模范”夫妻,平常和和气气,却因一次小打小闹而离婚。
原因就在于,争吵也是一种沟通。
如果是良性争吵,反而会增进双方的了解,提升双方的感情。
争吵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果能学会驾驭争吵的技巧,就能让争吵为生活服务。
比如,争吵中,可以利用心理学家海穆·吉诺特提出的抱怨的XYZ法则:当你做了X,我感到Y,我希望你转而做Z。
举个例子:你没有打电话告诉我,晚餐约会你会晚点来,我感到不受尊重和生气,我希望你打电话告诉我,你会晚点到。
这种正面、直接、清晰的表述,不同于“你这人真自私”的泛化贴标签的人身攻击,能让对方准确地了解表述人的原则和底线。
类似这种良性争吵,就有正面价值,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明白什么是合理的界线,什么是对方真正的需要。
两个人在一起,除了好好说话,也要好好吵架。
我们常说,三观不合,不必强融。
但其实,婚姻里没有那么多三观不合,吵架常常是思维问题。
要把事情分为对错好坏,而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是我们的一元思维。
当夫妻双方都用一元思维思考时,战争就开始了。
结果就是:谁有力量,就听谁的。
当我们不在执着于对错,而是知道,世界上没有绝对,每件事都有好坏两面时,也就没有了那么多三观不合的争吵。
吴京谢楠是娱乐圈里一对令人艳羡的夫妻,一个直男,一个事业型女强人。
按理说,这两人应该三观不合,水火不容。
但二人却过得水乳交融,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一次,谢楠要去拍一场戏,有吻戏的镜头,拍之前,她就跟吴京报备了。
直男吴京自然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于是愤怒地说:“不能不拍吗?”
谢楠说:“不能。”
结果那天晚上,吴京突然来到片场,还稍作打扮了一番,找到谢楠后他问:“拍了吗?”
谢楠说:“还没呢。”
于是吴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吻了谢楠,坏坏地说:“去看那男演员,有没有我够魅力。”
这就是他们维持婚姻的秘诀: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无视它,我们相爱就好。
每个人的婚姻都有很多问题,我们无法对问题都视而不见,但千万不要秉持“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一定是没有爱了”的思维。
重要的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能否带着问题相互妥协,一起面对彼此的脆弱与不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