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决定成败的是最终的结果,而非只着眼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人要越来越进步,路要越走越宽,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是块什么料。
以前不曾读《围城》是以为讲的是婚姻琐碎的,现在细读一次才知这本书讲的是人生,心之所至,到处都是围城,只看你怎么选择,是逃避,是妥协,是改变还是如钱老一般刻薄戏谑的态度。
最终看着方鸿渐的一言一行幼稚像个小孩更像是看着自己的一部分投影,跟着钱老先生嬉笑怒骂的文笔一路走下去,仿佛看到了字字珠玑的人生参考,不亚于张良读到《太公兵法》之感,方鸿渐经历的这些,仿佛历史的重演,无论从哪些角度看,都演绎着自己一步步从春风得意走向痛苦迷茫的枷锁。
方鸿渐无疑是被命运女神眷顾的,虽然他没什么魄力也没什么本事,可他生来就拥有站在这个金字塔世界上端的资本。
作为富家乡绅家庭的嫡长子,父亲把大部分资源花在了方鸿渐身上,给他好的教育,给他找了一门强强联合的姻亲,女方早夭后岳父岳母更是把他当儿子看待,更出资让其出国深造考取博士学位,须知当时的时代背景,取得洋学的博士学位无异于取得科举的金榜进士,是无与伦比的社会地位与一生无忧的社会资本。
拥有这一手好牌的方鸿渐一出场就住在游轮的二等舱,有学识有财力风趣幽默,没有公子哥的盛气凌人,光鲜地光芒四射,还为了追求女孩子甘愿一起住到三等舱,迷花了同船的苏小姐和鲍小姐的眼。
可光鲜的外表下却掩盖不了其志大才疏的本质,他出国留学多年居然没有一个文凭,不知是其没兴趣广泛还是其没有毅力,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数个系,最后自己快要归国了才发现自己钱也花完了,时间也不够了拿不到博士学位无法向长辈们交差。
不过这里也可看出方鸿渐的孩子气,当时若他向父亲拍电报说明情况,或找个借口向家里再要些钱,多花6个月时间拿一个汉堡大学的博士学位再回国他的人生轨迹无疑是一片坦途。
可惜其涉猎虽广却是毫无深度,且认不清社会现实,自负的认为自己的学问已不需要博士学位来证明,买个假文凭糊弄一下外行给父亲和岳父交个差得了。
得过且过的心态让其安心地坐上游轮回家啃老,也为后面方鸿渐走的下坡路埋下了伏笔。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我们的方公子却是个面薄之人,当他发现他的假文凭被父亲们大肆宣扬,并刊登上了全国日报时羞愧的难以见人,怕被人耻笑弄虚作假,但当他被博士的待遇隆重地被报社拍照采访,被国立中学校长邀请去演讲时却是沾沾自喜,陶醉在虚荣中,不知其当时是否明白这一切正是被他弃之糟粕的博士头衔带来的殊荣。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可惜半吊子的方公子平时小聪明的卖弄确是光鲜,真正考验时却是腹中空空写不出什么能见人的文章来。
匆匆参考几本历史教科书东拼西凑了一张演讲稿准备照稿念却因疏忽弄丢了,最后一篇论西方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检讨的命题作文演讲硬生生被我们玩世不恭的方公子讲成了鸦片和梅毒在中国明代以来的传播缘来,跌碎了一片中国传统文人的眼镜,不但没把方父期待的家学渊源展示出来,反倒把自己的名誉败坏,让乡亲们都认为其是个在外国花天酒地私生活不检点之人。
好在方大公子依然有底牌还可以打一枪换一炮,家乡不行就去上海投奔便宜挂名老丈人,在老丈人家的点金银行混了一份差事,又在老丈人家混吃混喝,过得好不自在。
本有家里大乡绅底蕴给方公子撑场面,方公子倒也可以安心啃老,命运却是用鲜血蘸写的,只过了四个月逍遥日子,老家被日本人占领轰炸毁了,方父等人也只全身空空逃难到了上海,在在沪同乡们的资助下才在上海租界租了个小房子,方公子嫌弃房小人多拥挤,依然选择在老丈人家过寄人篱下的日子。
至此方鸿渐的优势已丧失了一半,家道中落,丰厚的家底已毁于战乱,方父已没有什么油水可以给方公子啃了,可惜他全然没发现自己的社会阶级地位已经开始向下滑落,也并没有觉悟承担起嫡长子该尽的责任,扛起下滑的方家,重振家业。
方公子一直带着他那玩世不恭的书生意气,他崇尚自由,平生最厌恶的就是俗物,但却偏偏又一直与俗物为伍。
他在上海混了半年依然没找到自己幻想的展示舞台,在老丈人的点金银行混着又觉俗臭气闷,没有真正博士学位证明的学历也帮不上他找到更好的工作,只能满腹牢骚幻想着有机会去内地寻找诗和远方。
挂名老丈人家对待方公子是极好的,女儿死了依然把他当半个儿子看待出钱供他上学,关心他的前程帮他在上海铺路营生,把他好吃好住地养在家里,还帮他做媒给他找个有钱有势的媳妇。
可惜咱们的方公子不务正业也无生存能力也就罢了,还认不清现实且没有一点感恩之心,他真把自己当周家的亲儿子了么,任性妄为还牢骚不断,一言不合就给周夫人甩脸色置气,不过一个挂名女婿而已。
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才是本分,方公子倒好吃人家喝人家拿人家还翘起来当大尾巴狼,被暖洋洋的春风一吹就骚心萌动,去撩拨在归来船上时看不上的苏文纨,后又一见钟情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后优柔寡断,在两个女人间游走,最后一场空不说反惹地一身腥,自由散漫惯了全不知礼节规矩反把自己的衣食父母丈母娘给得罪惨了,最终被干脆利落地扫地出门,最后的顶撞丈人更把残留的一点香火情谊也给败尽,自断了自己的后路。
若说方公子此人,大节上是不亏的,还有些善良正直老实,可在小节上却是优柔寡断且被动逃避还小心眼,就像书名围城,最终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
他有很多次选择,且很多选择通往光明,却被其硬生生走向最差解。留学四年没毅力没个文凭暂且不说,没本事的富二代多了去依然过得有滋有味,可怜近三十岁方公子当初贪图舒服投靠周家甘当赘婿却不肯尽自己赘婿的责任和义务,不但没把衣食父母哄开心还惹人讨厌而不自知,连基本的啃老族的生存能力都没有,呜呼哀哉。
上天总会给人一线生机,方公子虽然已打烂了自己手中的牌,老天依然安排了一位不打不相识赵辛楣来到他的身边当他新的底牌,还给他带去了他唯一的退路满足他去内地的愿望去三闾大学当教授。
一段颠沛流离的旅程让方公子和贵人赵公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在困境中见识了李梅婷的虚伪和顾里谦的阿谀以及孙汝佳的坚韧,让我们天真的方公子深切的认识到了没钱的困苦以及真正靠自己走上社会的无奈,一度想打道回府继续啃老。
三闾大学的教书生涯是方鸿渐事业的最后一搏,也是让方鸿渐真正认清社会黑暗面的地方,在这个小小的应该充满书香气的学校,方公子闻到的是一股人性的恶臭。
首先原来说好的正教授职位因为自己不肯使用买的博士文凭而泡汤,最后看在赵辛楣的面子上混到了一个哲学系的副教授,也得到了校长高松年给其画的大饼——教满一年就给提正教授职位。
咱们的方公子一直都是自负地追求着诗和远方,现在他已经拥有了远方的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了,结果就和当初回国第一站一般,其终归是志大才疏,又没毅力只随意做了些备课资料,最终第一堂课讲完备课资料离下课还有十来分钟,方公子和学生大眼瞪小眼,一切都在尴尬中了。
不过我们的方公子总是会有灵光一现的,他聪明地发现了多在黑板上写写字可以拖延很长时间,更妙的是方公子认为自己是个海归见多识广,不屑用点名留住学生,采用名教授上课法,从不点名,最终在四五堂课后上课的学生只剩一半,方公子无奈地只好用点名来做最后的遮羞布了。
虽然方鸿渐没啥本事又瞎教书,可耐不住他有根金大腿可以报啊,赵辛楣作为校长亲信在学校混的是风生水起,而方公子作为赵辛楣推荐的人这次也学聪明了,跟赵辛楣混地就差烧香磕头义结金兰了,自然而然地也蹭到了校长的大粗腿,优哉游哉地混着日子教着书,也不参与其他老师的派系之争,得罪一些校内实权人物也是无所畏惧。
若无赵辛楣后来的犯错离开学校,方公子混个三年教授资历他的人生也是会宽广很多的。
可惜方鸿渐总会在关键时候犯假清高的书生意气,他虽然属于校长高松年编外派系,却从未向高校长拜过山头,在赵辛楣狼狈跑路失去靠山后也毫无应变,不赶快去高校长那表示忠心,抱紧大腿,最终被高校长直接解聘,无奈离开自己幻想的诗和远方,草草和普普通通的孙汝佳成亲,又在赵辛楣的帮助下回到上海做了个小编辑彻底从上流社会滑落到了中下层。
俗话说,事业是男人的脊梁骨,方鸿渐却是志大才疏,虽有些急智,品性幽默善良好风花雪月,却是没谋生本事,没文凭,瞎教书只能做一些门槛低是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做的行当,与其说他是时运不济,不如说他是活地太过随心所欲地理想化,乍看之下其有学识有见识涉猎极广,且口才不错有小聪明,在每一次小冲突时往往都会反客为主占据上风,着眼全局却是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越来越落魄,最终只短短一年人生已滑落井底了。
最终只能借用赵辛楣的话来说:你不讨厌,却是毫无用处。
不知其是否后悔没拿到博士文凭,也不知其是否后悔没选择苏文纨过优哉游哉的生活,每晚月上时风,他的梦里或许回荡地依然是周家那段牢骚不断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