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一本《曾国藩家书》,竟历时三个月才看完,甚至有时有囫囵吞枣之感。久闻此书之名,刚好知有书友有此书便借来一阅,书信是文言文,读来还是比较晦涩,屡屡放下,享受惯了白话文的直白,有时又不曾静心,书中精华吸收应该不及十之一二,所以想起写观后感还有些底气不足。不过本着看都看了的心态,所以即使只有浅薄的见解,也不妨记录。
说起曾国藩本人,最原始的印象不过是读书时期历史课本上寥寥数句,只知他乃晚清名臣罢了;现在看了他的家书当然也并没有多熟悉,只是相对是历史书籍的简单叙述,毕竟是冷冰之感;而通过家书至少窥得一丝亲近。
一、笨鸟能先飞
家书内容是曾国藩本人思想的充分体现,不管是关于修身治家劝学交友,还是政治军事用人都有他非凡的智慧,而他并非身来就聪慧,可以说是笨鸟先飞的最佳典范了。据说他小时候在背书,刚好有盗贼前来,想着等这小孩背完再偷盗不迟,哪知他背篇文章就是一整夜至天明,盗贼实在忍无可忍跳下来,竟是盗贼听得整篇都可以流利背诵了。不知这则小故事是真是假,但曾国藩本人的资质可因此推断,他只是普通小孩,甚至不一定比得过普通小孩,而通过他始终的勤耕不辍的终身学习,他成为一个大智之人。
想起初中的时候学习英语单词,明明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在背诵,而自己的同桌在听写的时候成绩几乎每次都好过自己,那时不由得暗暗羡慕着,叹息人确有天赋之差。一直以来都知自己不算特别聪明之人一点就通,心里想着勤奋也许能弥补一二,而事实是,确实可以。我们都是普通中的一员,那些天生聪慧或自带其他优质资源的一小撮人,确实容易让人羡慕得牙痒痒,但是普通人也不必妄自菲薄,通过主观能动性的能力,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努力,一定会有变化,而且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怕只怕是明明是自我不够努力,而却把原因简单归咎于最原始的天赋与资源。也许普通人终其一生也有需要仰望的人,但记得不断超越自我就是一个如此值得赞叹的优秀的人啊。
二、古今原相同
通读家书记住的第一感觉并不是记住曾国藩那些精华思想,而是有种原来他与父母、兄弟与子女的沟通的那些零零碎碎,关于饮食起居,关于筹划银两,关于起屋造祠等,竟然如此跟我等凡人相差无二;之前在看纪录片《书简阅中国》第一集关于家书时就深有同感,原来古人跟我们一样,一样记挂着亲近的家人朋友,有着一样的喜怒哀乐。这个感受说来如此简单到不可思议,可以前自己从来不觉得今人和古人有什么链接,而正是这些家书内容,突然让自己意识到,对于我们而言的古人,在自己生活的当代,是多么鲜活,那时的他们,其实就是以后后人来回望我们的感觉吧。一轮明月下,古今人的心思其实是相同的啊。也是这会有一点点懂得,为什么我们要去了解历史,为什么说我们要追朔过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三、持之以恒
看家书的时候不由得感叹,曾国藩提出的一些想法对于我们来说觉得稀疏平常,他说坚持与恒心,他说勿骄矜需平和,他说戒傲惰要苦学等等,这类话语我们甚至觉得不过如此,甚至有些内容听得耳朵起茧。有句话我想说得恰如其分,那是道理都懂,只是仍过不好这一生。为何过不好,我想就是把那些听多的真言不当回事,少了对真言的敬畏,更不用说践行了。为何曾国藩可以突出,因为除了发自内心对于优秀品质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并践行。
就拿他读书一事为例,他书信中言之,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这样一位人物,他需要的处理的事务从来不会少,而他却依然能始终坚持,实在难能可贵!
常常以社畜自嘲,忙忙碌碌,少有时间静心去坚持一事,不过是给自我懒惰留着借口,想着偷懒罢了。所幸虽身惰,但是却不敢小看那些优秀的品质,始终是自己孜孜以求的美好所向,虽有断断续续,仍时时心向往之。
修身之事从不是一时半刻的努力就能有累累硕果,这一生需持之以恒,故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曾国藩的思想涉及方方面面,而关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智慧,觉得距离自身感悟还太远,故只能浅浅谈谈一些跟自我心境贴合的内容。这样一个人生波澜壮阔的智者人生,相信有许多时读时新的感悟,今日仅仅浅言小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