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不合群”成为标签
大学准备踏入第四年之际,让我用三个关键词形容大学的前三年时光,我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这几个字眼:独立,勇敢,真诚,善良,勤奋……
现在的我,可以和三两成群的好朋友一起谈天说地,笑声不断,但内心却充满着为未知的未来充满渴望,渴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仿佛上了大学之后,“不合群”的标签渐渐的在我身上脱落下来。
但谁又知道呢,上大学前的五六年里,“不合群”这个字,可以盖棺定论地证明这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特立独行”的怪人;它是一个贬义色彩的标签,证明着我作为一个透明的存在,没有人会在意我受到“孤立”的对待。
现在回头想一想,当时的我好像有些难受,努力让自己融入身边的圈子却始终无法融入所处的圈子。
无可奈何,却又无动于衷的失望,甚至绝望。
但当时回过头想,每个人生阶段所遇见的人都是生命中的过客,没有人有义务帮我,只有学会接受和自己相处。不合群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让我慢慢养成了与自己相处的习惯,慢慢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喜欢的书,一个人去电影院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一个人去熟悉的街道走一走散散心……
现在的我十分感谢这个小怪兽,让我学会独立,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影响,一个人也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也让我知道珍惜真心朋友的重要性。
其实,“不合群”是另一种孤独。
村上春树说:“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孤独的背后,无非就是自己孤身一人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一个人吃饭、看电影、去图书馆,甚至是一个人去外面的大街小巷走一走……
02
“合群”是所有人的保护色
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何小萍,由于自己的身世、家境和性格等原因,使得她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融入文工团这个对她抱有极大偏见的集体。
电影中被称为“活雷锋”的好人刘峰,本应该是一个讨喜的人物,但他人利用自身近乎完美的善良,让他从“活雷锋”的高峰,滑铁卢地跌入人生低谷,遭到了团友们的嫉妒和排斥。
似乎想要在这样的集体中获取安全感,就必须努力抹去自己鲜明的个性标签,更正自己的错误棱角,过着从众的生活,不能过于耀眼,也不能过于不堪,才会获得集体的“合群”官方认可。
说到底,合群是所有人本性中的保护色,只有合群才能表现自己并不特立独行,才能显示自己的正常属性。但努力合群的人生,想必该是无聊、无趣甚至卑微的吧。
现在很多和我一样的同龄人恐怕都陷入“合群”的怪圈里吧。在从众心里普遍的大学校园,很多人脱离了高中时期呼朋唤友的时光,不习惯于只能单打独斗的大学格斗场,总有人会害怕孤独,为了迎合别人而去做一些自己并不乐意做的事情;总有人为了躲避孤独,找寻一个陪自己一起上课、吃饭的同伴,开始慢慢培养和彼此一样的兴趣爱好……
但也有一些人,不随波逐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静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让自己的闪光点被让别人尊重和认同。他们愿意下课后留在课室,整理一下专业课的知识点,又或者默默地收拾书包,走向图书馆的路上。
其实,孤独和不合群,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必修课。“不合群”开启了一道让我们学习如何与自己独处的大门。
03
和“不合群”握手言和
没有想到,当时年少的我慢慢习惯地生活在“不合群”背后的一人小世界里。越来越少的人会知道,我的内心还是会住着“不合群”这个小怪兽。它是什么时候走进我的内心呢?我也说不清楚。
现在的我,并不是什么优秀的学生,只能说是一个努力想要变得更好,把自己的梦想目标更加明确的姑娘,我知道现在的自己距离心目中优秀的那个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幸运的是,从年少走来的我愿意享受一个人的独处,因为我怕将会变成一个迷失了目标和方向后一无是处的自己。所以我只能学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前路的一路荆棘,也要学会独自穿越。
我喜欢一个人的感觉,因为每当与自己独处的时候,才会静下心来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真思考自己在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所谓的“不合群”,也许证明自己与目前所处的圈子不合适。但是那又怎样呢?我们有选择提升自己的权利,让自己变得更好,遇上更切合自己的磁场和更优秀而的人,才会遇见另一种更好的“合群”。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而权力,太多人承受不了蜕变成蝶的痛苦,所以只能分道扬镳的选择另一条路。也许不合群的你和我,都渴望着自己的蜕变成长,孤独地走在一条孤独无助、甚至被人“误解”的路上,但在这条路的终点,也许有万丈光芒迎接着我们。
希望孤独的你和我,为自己而活,坚持走出那段不曾与他人共舞的时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