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怎么好玩,本文无需记述,但是雁荡山的漂亮女孩子本文还得说一说。
在80年代,雁荡山当地的经济还极为落后,老百姓生活条件十分低下,资讯一点也不发达,这里的人应该是没有见过比汽车更快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看见过比鸟飞得更高的飞行物,更没见过比门前小溪更宽的河流甚至大海,他们都是纯纯粹粹的山里农民。
听给我们当导游的姑娘自我介绍,她和那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都是纯本地农户的孩子,没有出过山,书读的也不多,可能是有关方面希望这些农家子弟尽快脱贫,于是在学校开了一个旅游班,简单教给了他们一些旅游知识,也算是促进当地旅游的一个举措。
所有背景,就是这么简单。
了解到这一切,我和老汪同学由此对“天生丽质”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能不承认,至今的我仍然属于孤陋寡闻的那种人。虽然我后来也去过一些贫困地区,但是在所有贫困地区,都没有再见过这样的“天生丽质”的原生态美女。而雁荡山似乎盛产这样的美女,记得那天晚上,老汪和我在村里那个小河溪沿岸闲逛的时候,遇到类似的“天生丽质”何止一、两个,印象里十几个总是有的。说实话,现在想起来仍让我深感遗憾的一件事就是当时为什么没用那个傻瓜照相机记录下我所见到的这些“天生丽质”呢?估计当时是看傻掉了吧!
值得庆幸的是我还留存了一张当时和导游姑娘的合影(如下图),由于时间久远,照片已不是很清晰,但单从照片上看,您看得出这个女孩子是个山里妹子吗?修长的腿,直挺的腰,白皙的皮肤,左手随意下垂,右手轻抚茶杯,自然而不失礼貌,放松而不失仪态,一切都那么适度,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和两个所谓“天之骄子”一起照相时的那份从容,神情里透露出的那种淡定而自信的感觉,似乎她就是我们大学里的一个小学妹,一个从小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小丫头。
雁荡山之行后我去了杭州,发现在当地竟然买不到我习惯的北京出产的卷烟,于是就顺手买了一盒蒙城出产的大雪茄,以后一路叼着大雪茄,接着游山玩水。
从杭州出发,我先去安徽转了一圈,回到杭州,又买了一张到苏州的船票。
船是傍晚出发,安顿好行李以后,客轮已经起航。
我叼着一根大雪茄,出了船舱坐在船头甲板上,此时恰是夕阳斜照,船已经匀速行驶在百十米宽的运河中央,两岸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我掏出水壶(那时候出门,习惯随身携带一个水壶),里面是我从龙井村淘换来的上好茶叶沏好了的、带有西湖湖畔丘陵泥土香味的茶水,喝着香茗、吸着雪茄、欣赏着两岸迤逦的风景,很是享受。
最开心的是看到两岸时不时出现一群顽童,对着我们的客轮,把光溜溜的屁股冲着游客,大声喊叫着,还有的孩童在岸上欢快的奔跑,追逐着客轮,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村野顽童图呈现在我们眼前,孩童们那份简单的快乐感染着我们,让我们禁不住也和他们遥相呼应起来。
正在我沉醉于美景,玩得乐不思蜀的时候,耳边突然一个脆亮的女声打断了我,我扭头一看,一个二十多岁金发碧眼、只穿吊带和短裙、丰满却有点咋呼的外国女孩儿正和我打着招呼,她嘴里哇啦哇啦说着的英语,我感觉她的发音应该是美式英语。
我忽然想起有个香港电影《巴士奇遇结良缘》,我坏坏地想到,难不成我要在大运河南端的杭-苏客轮上,上演一出浪漫的故事?
可能是我的T恤上印有英文“北京大学”吸引了她,那时候懂外语的人不多,人家看见我在船头甲板上的享受劲儿,或许也想加入进来凑凑热闹。
我往边上靠靠,让屁股下面的报纸也给她腾出一块,然后和她随意聊了起来。
得知,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假期结伴来中国旅游,久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而专门到此一游。
我知道美国姑娘是很大方的,也很独立,而且很“Open(开放)”。
这个姑娘长得不算难看,但也谈不上好看,她坐在我旁边,好奇地看着我的雪茄烟。
这种国产雪茄,抽着还算对付,雪茄特有的香味还是有的,但不够纯,多少夹杂丝丝土烟的味道。
不过这个姑娘挺楞,问我:是不是也可以吸一口。
我把雪茄递过去,她其实没有吸,而是假模假式地做了个秀,惹得我大笑起来,这丫头还真挺有意思。
我这个人其实也是一肚子坏水,正琢磨着如何和这个美国大妞套套近乎,如何深度交流交流,突然从船舱里又冒出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小伙子,这家伙是这丫头的伙伴。
靠,我们正“异性相吸”呢,咋冒出了个“同性相斥”,随后陆续从船舱又冒出来两个男女年轻人,都是她的伙伴。
几个人来到甲板,更是咋咋呼呼,我前一分钟还在幻想的奇遇良缘就这样被破坏了,让我不免有些扫兴。
我原想借机会在客轮上拍个洋婆子,给我这趟单人运河之旅添点浪漫的色彩,结果机会不好,也就作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718111/8b70f03d88c054cd.jpg)
照片中的红衣女就是当时那个个子较高的漂亮女孩兼导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