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排列的逻辑

作者: 苏本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11:51 被阅读7次

    文字排列的逻辑(三十五)

    ——经典美文的图式是怎么形成的

    经典美文之三十五:以《金色的草地》为例

    蒲公英

    《金色的草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写的一篇文章,由茹香雪老师翻译。

    我们先来看这篇短文的开头: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这一自然段共有三句话。句子与句子之间是顺承关系,衔接得紧凑、连贯、自然。第一句提到乡下窗前的那片草地。第二句紧接第一句写“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第三句紧接第二句,同时又紧扣文题“金色的草地”。“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说明作者是一位有心人。他很善于留心这片草地,对这片草地充满热爱之情。接着来看: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上文提到了那片窗前的草地。作者流露出对这片草地的喜爱。这一段的第一句紧接着上文来写了一件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的小事。自然段之间联系紧密。这一段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衔接上文。第二、三句写我“逗弄”弟弟:前一句写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弟弟的名字,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后一句是我的动作描写,“我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第四句写弟弟的回应。这里表达了兄弟两个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做了一个小总结:“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这一自然段的结构有点像“先分后总”的关系。

    是啊,在这片草地上玩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啊!因为这片草地上的蒲公英,我们可以玩很多的游戏。作者对这片草地的蒲公英不止停留在“吹吹绒毛”玩一玩而已。而是做了更长久、细致的观察。关于这片草地,还有什么发现呢?接着来看: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这一自然段共有七句话。前面三句可以归属在一起,讲了“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第一句写我“起得很早去钓鱼”的时候,有一个发现:草地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作者没有直接写“有一天早上”,而是写“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的时候”,更有生活气息);第二句写“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第三句写“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写了草地的颜色变化的一种现象。接着,作者产生了好奇心:“这是为什么呢?”后面的三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这段话的七句话的逻辑关系也是非常有层次的:现象——疑问——解答。同时,告诉我们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善于观察、留心生活,乐于探索的人。

    再来看结尾: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作者要写的就是这片窗前的草地。这片草地对于作者来说已经很熟悉了(这告诉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最好要写我们熟悉的事物)。这个结尾共有四句话。前面两句是感叹句,抒发了对这片草地以及草地上的蒲公英的赞美之情。是啊,多么可爱的草地呀,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呀!作者又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啊!

    从窗前的那片草地,从那片草地上的蒲公英,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乐于探索生活的人。同时,作者也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事事留心皆学问”的道理,更告诉我们写文章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排列的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atqctx.html